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函谷关老子文化园雕塑创作《流水·行云》手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函谷关老子文化园雕塑创作《流水·行云》手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对函谷关老子文化园这一特定区住所进行的雕塑创作――《流水行云》创作过程的记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出在此类人物肖像创作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以期对今后的同类型创作产生帮助,并积极归纳创作的方式方法,尤其从思维层面对影响创作构思的因素予以关注,论述先验经验与理性分析在创作中的运用,试图给于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创作体验 方式方法 道家文化

1 影响创作构思的人文因素

影响创作构思的因素主要有是否对将要创作的对象有一个感性的基础认识,是否根据已知文献和信息对人物性格和外在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并将最初的感性认识与分析后的理性认识进行结合。创作之初首先要对创作对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即先前对对象的经验将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如何将这一印象与之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有关对象的信息进行比较和融合,删除假乱无效信息,将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分析上去,是创作构思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同时由于艺术创作有一定的特殊I生,感性认识往往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效果,能够使创造者凭借先前经验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对艺术创作和作品的风格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理性分析阶段应当适当保留最初十分强烈的对对象的感受,使之通过理性分析得到验证,剔除错误信息,才能产生对对象的准确表达和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最初对两者的先验性印象中作为道家创始人的鼻祖老子是清虚无为的智者形象,庄子则是继承其理论学说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弘扬的学者形象。后来经过对文献的查阅和对老子《道德经》和庄子《秋水》、《逍遥游》等文章的阅读客观总结出两者各自的特点,明确了各自真正的差别和共同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先前印象,在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了理性分析的作用,从而使构思严谨和富有说服力。将所理解的信息转化为雕塑语言,以形成初步的创作设计,在对两者进行艺术创作时,抓住老子在创建道家学说过程中对道的感悟及其思想中对道法自然观的重视进行表现,着力展现庄子作为道家学说集大成者追求超脱的精神气质。在表现人物特征上尊重思想的一致性,同时利用差异性表达诠释各自的人物形象,例如老子深沉宁静,庄子精神气质较之则更洒脱自然。

2 老庄雕塑创作的方式方法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和方法,有的人喜欢在构思清晰以后直接进入创作阶段,经过在泥型制作过程中的反复推敲,形成最终的作品。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根据脑海中的印象直接进行创作阶段容易抓住第一感受,同时由于泥塑天然的特性,手与泥之间形成一定的对泥的特有感受,创作中可以借鉴泥塑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偶然因素促进创作的突破;不好的一点是由于在泥型上推敲难度相对较大,同时创作者一旦形成相对满意的形象后出于惰性或其他因素很难进一步突破,阻碍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本人在创作中习惯于在明确了雕塑创作的初步构思之后,就将构思首先转换成设计草图,从而对草图进一步进行推敲,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进行创作,并对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更改或,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塑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设计在其中的作用变得十分明显,因此设计阶段对资料的把握和自身对对象的理解和分析十分关键,这是思维支配创作行为的典型细节,重视创作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创作不过分依赖于感性经验,使其通过合理的方法得到完美的融合,是雕塑创作者应当重视的过程。

由于老庄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在草创阶段本人拟将其设计为一坐,一立的两个不同动态的形象。老子坐于磐石之上静观溪水变化,表现老子观水悟道的情节,从而突出他对道的感悟和其对道家文化的创始起到的重要作用。庄子则独立于天地,以逍遥和遗世独立的姿态展现其超脱尘世,向往“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的逍遥游式的精神解脱。然后通过实际创作对设计进行验证和完善,在本次创作活动中,对老子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设计与实际创作相冲突的问题,即整体操作与设计基本相符,但在最后对设计中的云纹和水纹的表现上选择了舍弃,因为植入云霄的云纹和由岩石处下自成溪的水纹纹饰体量较薄,云纹伸出的曲线型薄浮雕纹饰与雕塑整体的浑厚感相冲突,于是最终在实际创作的泥型阶段选择放弃水纹和云纹的表现,改为由老子身后岩石处生长出枝叶,并用真实的枯树枝表现,符合整体造型的同时也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有了老子雕塑创作的经验之后,庄子雕塑的创作过程则相对轻松,且创作活动与最初的构思能够相符,只在细微处略作了变化,创作过程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的感受,同时十分注重了人物五官的表现,尽量展现其清虚洒脱的形象特征,弱化服饰和身体的处理,以流水式的创作手法塑造全身,夸大袖子的造型,并在下身的处理上打破常规,呈“收”的状态,使其能够承接由上自下贯穿的“气”,整个创作过程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受。

尽管两件作品的风貌和气质不尽相同,老子更加庄严智慧,庄子更加洒脱桀骜,但却有着一脉相承的气质,并成功运用相似而不同的塑造手法表达覆盖整个身体的衣纹,如老子雕塑创作中运用了如同流水般的手法,体现到文化的深邃和自然;庄子雕塑的创作则使用如同云朵般的手法,以符合庄子的气质。

3 作品在环境中的尺寸、材质及色彩

在完成后泥型阶段的塑造之后,根据作品所在环境对材质和彩色进行进一步的界定。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声播海内外。函谷关老子文化园位于国家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园内主要景点有老子像、圣道、天枢广场、太极广场等20余处。雕塑创作《流水・行云》位于函谷关老子文化园内的“道仪广场”中的“道坛”处,广场规划面积约为2700平方米,其中位于中心的道坛约为600平方米,周围三个方向均由观赏点,因此视线分析时不仅应该多方向的视点,由于临近已有尺度为28米的老子圣像作为景观高峰,根据视线分析和综合考虑雕塑的景观小品功能,拟定雕塑为位于道仪广场中心处高约3米的底座上的总体高度约5米,雕塑高约3_5米的中型雕塑。树枝高度比人物高约1.5米,造成较为垂直的视线感和挺拔感。

《流水・行云》雕塑最终的主体材质选用铜,对其表面进行着色处理,最后喷涂透明保护色,枯树枝部分选用不锈钢材质,焊接至岩石位置,处理成哑光效果。小稿阶段雕塑主题可选用树脂着色进行代替,树枝部分可选用真实的枯树枝,但要注意选择能够与整体相协调的形式。

雕塑主体采用灰色,灰色包括的颜色非常多,在调色过程中就运用了银色、深灰、中灰、浅灰、橙色、钻蓝、金色等众多色彩和对比色,这样调和出的色彩不仅能够象征老子文化中说包括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老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比较贴切地在色彩的角度进一步诠释其文化内涵。

结语

通过对函谷关老子文化园雕塑《流水・行云》创作过程进行总结,对创作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尤其是将感性经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论进行运用,能够使创作思维和实际操作都发挥有效的作用;另外,经过构思产生的构思与实际创作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将这种差异性降为最小或者如何对差异进行更改或颠覆,也是创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