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拍下去,步履不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拍下去,步履不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电影:海面上的冰山与冰山下的悲喜交缠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盛夏蝉鸣声里,黑色银幕上缓缓映出北宋周邦彦这阙《苏幕遮・燎沉香》,然后整个银幕渐渐亮起来,是一大片含苞待放的荷花,在拂晓天光里随风轻摇,果然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便是电影《别浦》(英文版片名为“Home”)的开头。

《别浦》是青年导演文晔的第二部短片作品,也是她的第一部参展作品,到今天为止,这部片子已经为她在不同的电影节斩获了三项荣誉。在英国最大最重要的独立电影节Raindance上,《别浦》斩获最佳国际短片,在Savannah电影节上则获得由HBO特别设立的最佳学生短片奖,同时还在HollyShorts电影节为文晔赢回了最佳女导演奖。

文晔,北京姑娘,“90后”,从北京四中毕业后进入宋美龄和希拉里的母校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读本科,学电影与心理,之后被美国电影学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以下简称AFI)导演系录取。在经历了两年高强度的电影训练之后,文晔于2015年夏天从AFI毕业,开始走出象牙塔,正式以职业青年电影人的身份踏入这个造梦江湖。

我第一次见到文晔的时候,就被她身上的书卷气、沉稳、成熟与真诚所惊艳到。她身上有着超越她本身年龄的沉着气质,有非常自成体系的审美格局,对电影、电影行业和生活本身,都有着深刻而周致的见解。

《别浦》是文晔导演的第二部短片作品。她的第一部短片作品是她在AFI第一年时执导的,名叫《在水一方》(英文片名为“Spring Song”),由三获金马奖的老戏骨卢燕主演,讲述一个美国养老院里的华裔老年妇女的生活悲欣。《别浦》则是展现一个农民工在离京回乡的前夕,这一天从早到晚的生活状态。《别浦》之后,便是文晔的毕业作品《逝》(英文版片名为“Fata Morgana”),讲的是一个非常令人难过的故事,一对中国的老夫妇,第一次来美国,不为观光,却是为了领回唯一女儿的骨灰。送女儿赴美留学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再次相见是这样一个情形。

这三部短片,在审美风格与情怀上有其相似之处,在叙事手法上却各有各的不同。若是问哪一部更能代表文晔的个人风格,答案大约是都不太能,但又都或多或少折射出她的心灵世界。文晔很坦诚地表示,在刚刚开始拍电影的阶段,她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全面地积累各方面的经验,进行更为多样的尝试,训练自己驾驭不同的叙事风格,锻炼自己和不同的团队演员打交道,而不是一上来就追求要完整清晰地在作品中展示与建构自己。譬如《在水一方》,虽然故事的内容绝不是主流的好莱坞电影会关注的主题,电影语言也非常的克制、自矜、哀而不伤,像李商隐的诗、汪曾祺的小说、邓丽君的歌,但是其实如果谈到叙事本身,则是非常规整的戏剧结构,来源于传统而主流的电影叙事传统。与之相反的是《别浦》,完全是反情节叙事的,只是展现生活的状态,描摹生活本身的质感,而不是抛出一个观点或者讲出一个故事。因为《在水一方》是学生作业,而AFI作为一个严格且高度体系化的电影院校,是非常重视传统的叙事结构的。作为一个青年导演,如果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自己的风格,并且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其实是双刃剑。一方面,会越来越娴熟,也会建构起特定风格和他个人品牌之间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失去一些探索的乐趣,曲径通幽处,可能别有一番洞天,既是对眼界与格局的开阔,也是对自己既有审美体系的一种挑战与思考。因此,像文晔这样,虽有自己相对成熟与稳定的审美趣味,但仍然愿意多去探索与尝试,不失为一个有胆有识的选择。

因此,当文晔拍摄毕业短片《逝》的时候,便在努力做出一种融合上的尝试,使影片既有清晰的戏剧冲突,又能传达出幽微的人生谜语。海明威提出过一个“冰山理论”,是讲一部小说的文本呈现出来的,应该只是海底冰山露出海面的那八分之一,文本中隐藏的信息与情绪,才真正是海底冰山本身。那么文晔所追求的电影美学其实也有相似之处。电影所直接呈现的,其实只是真实完整故事的冰山一角,那些点到即止的话,那些一闪而过的眼神,那些没有被展开故事的配角,都是留给有心的观众按图索骥的线索,期待他们在八分之一的冰山之外,能看懂那八分之七的悲喜交缠。

然后这种融合,恰如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一样,听上去好像很亮眼,但倘若但凡多一点追求,不满足于只是元素的拼贴,而是希望展现更深刻的连接,在实践上便会有诸多细节和具体的困难。就像《逝》这部电影最后的成果一样,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丰富,而不得不采取以点概面的手法,展示生活的一个横截面,而观众对于人物更多的好奇心,便只能靠已有的影像来进行推断了。

关于拍摄:戴着镣铐起舞导演这个位置,需要有非常良好的沟通能力。很多电影行业以外的人,会不太知道导演具体是干吗的,他不写、不摄像、不演、不做后期,他是不是只负责领导别人?导演本人自然要有过硬的电影素养与审美品位,这会决定整部电影的格调与格局。而除了形而上层次的要求之外,导演具体做的事就是与各路人马沟通。用文晔的话说就是,从开工说到收工,嘴皮子就停不下来。一部电影在未出成品之前,其实是极抽象的存在,有非常丰富的可能走向,而导演需要通过沟通,准确地传达出这部电影的每个细节在自己的脑海中的样子,推动着电影朝着唯一可能的路去发展。

文晔所拍摄的这三部短片,拍摄团队的人员虽有重合之处,但也涵盖了非常不同的来历。比如拍《在水一方》时,虽然里面都是华裔演员,但大家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美国背景,而主演卢燕女士则是经历非常丰富、资历很深的名演员。可是拍《别浦》时,就是相对比较中国的团队,里面的演员则大多是素人演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而到了《逝》,团队则既有美国的华裔演员,也有非常著名的中国演员刘佩琦;既有专业的演员,也有没受过表演训练的新人。

指导素人拍摄与指导名演员拍摄,原则非常不同,也带给文晔很不一样的体验。拍摄《别浦》时,男主角曹麦顺,是一位龙套演员,有片场经历,但是没有受过任何演艺方面的训练,在成为龙套演员之前,他一直在农村做农民。他的语言与形态,就是本色出演。当文晔指导这些素人演员拍摄时,她不会提前告诉他们剧本让他们去背台词,这会让他们紧张、不自然,从而完全浪费了素人演员的天然优势。与之相反,她会告诉他们一个情境,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用自己本能的语言、表情与动作来进行反应,不断地进行现场调整,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轻松与自然的环境下本色出演。

看最后的拍摄成果,会发现,曹麦顺的眼神与皱纹,自然而然便呈现出生活的辛酸与复杂。这种丰富的层次感,固是演员本人的自然流露,亦是镜头巧妙的捕捉、与镜头后导演不断地激发与推动所营造出来的。电影所呈现的生活质地与人的气质,来源于真实,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导演选择的叙事。拍摄素人演员,就像人像摄影,人的内心与情感极为复杂、幽微、流动又多变,而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从来是交错又平行,当深深懂得这一点后,会更明白何谓瞬间即是永恒,呈现便是唯一的真实,镜头捕捉你隐藏的情感与气质,也剪辑它们。文晔的三部短片,从模拟手持相机的摄影风格到沉稳的剪辑,再到演员们平淡渐近自然的演技,都或多或少地营造出一种纪录片式的感觉,便是在试图营造这一份艺术与情感的真实。电影的最高目的是制造、生产情绪,当观众感到感情上的真实,被触动到,那便是成功了。

而与著名的实力派演员的合作拍摄,则又不一样。 《在水一方》里近电影结尾的一幕,是老太太经历了生活里种种令人难过但讲出来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挫折之后,回到家,给老年痴呆的老伴儿带了红烧肉,然后平静地祝他新年快乐。因为拍摄时的不连续性,卢燕第一次拍这一幕的时候,并没有非常准确地传达出剧本所要表达的情绪,而是非常自然甚至有些愉悦地讲出了“新年快乐”。文晔只对卢燕讲了一句话,那就是“卢老师您还记得去山坡走路那场戏吗?咱们的戏紧接着那一场”。 山坡走路那场戏,是要从山底走到山顶,走一个很陡的坡,走完后整个人都会非常累。卢燕听了她这句话,迅速领悟了她的意思,接下来一条便过,非常精准地传达了那句“新年快乐”中悲凉、惘然又平静的意味。

“他们都是非常非常有经验的职业演员。”文晔讲起卢燕与刘佩琦两位老师,“与他们合作,其实要少说话,在每个take之间讲一两句关键的话,要精确,会有点头醒尾的效果。”

显然,在高强度的拍摄作业中, 无论是具体拍摄中的困难克服、与工作人员的相处,还是电影本身的制作,文晔都为自己积累了扎扎实实的导演经验。作为在校学生,尤其是要求非常严格且具体的AFI的学生,拍电影的限制是很多的。然而这些限制亦可以成为一种激发。正如绝对的自由令人无处落脚,限制带来边界,带来有限的空间,便会令创作者认真思索在这有限中,如何最大化自我的风格。知道边界在哪儿,反而能放心探索,恰如戴着镣铐起舞。就像命题作文一样,这种限制,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方向性的训练,目的是让你成为更为全面的创作者。若用武侠小说里的话来比喻,那就是从手中有剑到心中有剑,最终飞花摘叶皆可伤人,可要想达到无招胜有招,必得先好好磨刀。文晔正在做的,便是这打磨自己的过程。

关于未来:明天会更好

关于未来的规划,文晔表示出于文化上的考虑,她长期的计划还是回国拍片。她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小时候读唐诗宋词与武侠小说长大,还有很多个人文化背景与情怀上的东西,需要在特定的土壤上才能准确地被呈现。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文晔也承认,对北京,她有非常深挚的眷恋之情。目前她已经在酝酿一个长片的剧本,是关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会以一种严肃而写实的方式去描述不同年龄段都市女性的生活处境与状态。在文晔看来,现在虽然看上去有很多描写都市女性的电影(比如现在流行的“小妞电影”),但这些电影对于都市女性的真实状况其实是浪漫化、喜剧化了的,并没有直面女性的生活处境,也没有更多去探讨,在今天,在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身为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需要面对怎样的喜与忧。张艾嘉的电影《20 30 40》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但是2000年年初的台湾与今日的北京,终究具有不同的背景与风貌,女性所面对的选择和妥协,也不尽相同。文晔认为,每过一段时间,女性的故事还是需要被重新讲述。

文晔目前在中国与美国都有相应长期合作的拍摄团队,也马上要成立自己的电影工作室。希望她能够坚持自己的探索,不疾不徐地建立起她的审美格局与电影风格,而我们,则有幸可以见证一位出色的青年电影人的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