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韩香臣 步入老字号“烤肉宛”的春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韩香臣 步入老字号“烤肉宛”的春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见到韩香臣的时候,她正在烤肉宛南礼士路现在的总店里忙活,作为聚德华天旗下知名的老字号品牌烤肉宛的总经理,她已经在这里扎根了30多年。30多年来韩香臣经历了烤肉宛的起起落落,几乎烤肉宛的每一次转变与回归她都参与其中,如今烤肉宛作为京城最为成功的老字号之一,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她又因此成为最为忙碌的管理者。说起这些,她淡然的笑道:“没办法,谁让咱选择了餐饮这行呢”。

采访进行到中午,餐厅逐渐的人声鼎沸,工作人员在熙熙攘攘的客流中穿梭忙碌,无论是是大厅还是各个包间都被顾客占的满当当的,在这个被认为是餐饮行业最为严酷的冬天,烤肉宛却凭借着广泛的口味和对品牌始终如一的坚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韩香臣的一份奉献和努力。看着这红火热闹的场景,仿佛时间回溯,我们又看到了300多年前,这家老店最初的本来模样。

与烤肉宛一同成长

韩香臣与烤肉宛结缘的30多年,虽然当初是接班父亲的岗位进入的烤肉宛,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到会把烤肉宛当做自己终身的事业,因为当时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千餐饮,造成了行业里的年轻一辈十分稀缺,最终韩香臣凭借一股子不轻易服输的劲头,一头扎进了烤肉宛的基层工作,从普通的员工做起,一点点的成就了自己的餐饮人生。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多忙,多累,多么辛苦,她也很少抱怨,而是始终执著于自身理想的实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她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无论是技术还是专业知识,她都比任何人钻的透彻、深入,这也成为日后她不但能在管理上领导着企业大步前行,而且还从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她带领的烤肉宛的技术人员通过成立了创新研发小组、聘请名师指导、组织技术练兵等活动,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项有力措施,不断推出新菜品,使顾客常吃常新。她敏锐的察觉到,现代顾客日益注重营养价值和口味变化的新需求,亲自为烤肉宛的看家菜“烤牛肉”研制出了独家配方的烤肉汁,烤肉汁的使用统一了标准,便于发展连锁经营。烤肉的品种从最初的只有2种(烤牛肉、烤羊肉)增加到如今的6种,形成了烤肉的系列产品。她率先在老字号里提出“回归本色”的思路,增加了“武吃烤肉”等的项目,使来这里就餐顾客有了更多的选择,给烤肉宛的传统“肉香溢室,鲜嫩赛豆腐”的烤牛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成为久誉不衰的金牌菜。

以人为本 传承经典

在韩香臣看来,一家老字号得以历经320余年的风霜而在食客们口中经久不衰,最为根本的是其能够最为纯粹的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和传统,而真正将这特色和传统发扬光大,靠的是最为寻常的一个一个人。人的管理和培训,是她最为重视的,对她来说,人的问题是所有的关键。老字号的传统要继承和发扬靠的是技艺的接班人,而企业要发展要进步,靠的也是人力的支撑。

她在企业确立了“发展靠人才,人才基础靠素质,素质提高靠教育”的人才管理理念,来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培训。员工除了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培训外,还会特别聘请西城职业教育中心、公司培训学校和伊斯兰经学院的老师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服务技能和技巧、服务规范和标准、礼仪培训、英语和阿拉伯语以及企业文化等等不同领域,从而让一大批年轻的值班经理和服务员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优秀的人才资源,他们已成为企业良好形象的代言人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为企业赢得了大量的新老顾客,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她还经常组织开展技术练兵活动,请来北京市清真菜系的国宝级大师杨国桐、清真烹饪大师马占甫当评委做考官,对厨师菜肴的色、香、味、形、器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孜孜以求 老字号的春天

在韩香臣看来,30年的风雨兼程,最为辛苦的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心经营,而是如何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需求,不断让“烤肉宛”这个老字号贴近百姓,贴近普通消费者。她回忆起多年前,随着北京加大城市旧城改造的步伐,烤肉宛同北京的诸多老字号一样,在面临同行竞争的同时,也几次“遭遇”拆迁,成为华天饮食集团旗下“颠沛流离”,辗转迁移次数最多的企业之一,经历了从迁出到迁回,再不断兴盛的过程。虽然很多人担心过,经过这么多次的变迁,“烤肉宛”积攒的口碑和老顾客会受到损失,然而难得的是久负盛名的烤肉宛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虽然从繁华地区移址别地,但企业的经营始终没有因拆迁而挫伤,企业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而且摆脱了原来单店经营的模式。现在的烤肉宛饭庄有总店、海淀店、北新桥店等多家门店。总店坐落在西城区南礼士路58号,经营面积4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多人就餐。经过经济体制改革,是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支柱型企业,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餐馆、清真特色餐厅。

如今,烤肉宛的烤肉技艺已经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烤肉宛这个经典的百年老字号也已经成为北京市的著名商标,并正在以快捷的步伐,走在发展的道路上。对于未来,韩香臣信心十足。

循迹烤肉宛的历史

烤肉宛饭庄是北京资历最深的老字号之一,据资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京东大厂的一宛姓回民到京谋生,在位于宣武门外下斜街的一家专门批卖酱牛头肉的“锅伙作坊”里干差使。这家作坊牛头肉酱得好,价儿挺便宜,加上地界儿好小买卖儿不错。宛姓回民每天推车到安儿胡同西口,据说,车摊紧挨着家大酒缸(旧京时专卖酒的小店叫酒缸),那酱好的牛肚、牛板筋加上这上好的酒菜自然是招了不少人,每天的酱牛头肉天天光。后来,“老宛”见批、卖熟肉不过瘾,便打起了添个炭火炙子,卖烤肉的主意。他把自己的想法跟酒缸的掌柜的提出来,那掌柜的看他人勤快也实在,便答应他的要求。可卖烤肉得“烟熏火燎”,就限制他得酒缸打烊后开卖。于是,“老宛”开始了卖炭火烤肉的生意。

烤肉宛所在的顺城门大街(现在叫宣武门内大街)是个热闹的地界。往南是有名的琉璃厂,往北是闹市口西单,往西既醇亲王府,南来北往的文人、商客也多。烤肉的生意自然不错。买卖也越做越大,发展到公元1723年至1770年间时,宛姓店主的第三代掌柜宛玉魁在安儿胡同西口路东卖了间铺面房,正式立了字号。据说,当时门面不大,就预备两张白皮臬,支上烤肉的炙子,满屋子的顾客,都要依次等候去烤。到宛氏第四代,便在宣武门内现店铺地点,买下官地,盖起几间店堂,变行商为座商,并正式打出“烤肉宛记”的招牌。店堂除经营烤肉外,还增添了芝麻烧饼、包子等主食,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书法家溥杰题写了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