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工业:城乡居民创业就业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工业:城乡居民创业就业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这是现阶段创业和就业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带着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到江山市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拥有55万人口的江山市,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准入门槛低的家庭工业,使近10万名城乡富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其中6万多城乡“4050”人员在自主创业中捧上了新饭碗,既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又增加了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为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省委确立的“两创”总战略提供了借鉴。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家庭工业

江山市的家庭工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初主要是承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来料加工、订单生产,如今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经营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已遍及全市21个乡镇、街道,涉及10多个产业,500多种产品。2007年,全市家庭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6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8.9%。目前拥有营业执照的家庭来料加工专业户共有1731户,从业人员达到91255人,其中“4050”人员占60%以上,来料加工年产值达17.3亿元,创利税3.2亿元,从业人员当年获得加工费20047万元。家庭工业涵盖面之广,从业人员之多,均居我省前列。

家庭工业的兴起,有效地拓展了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4050”人员的就业空间。地处江山市中部的淤头镇,因人多地少,不少家庭靠外出养蜂谋生,劳动力过剩隐藏的不安定因素成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每到农闲时节,一些没有出去打工的“4050”人员便整天泡在麻将桌上,严重影响到村民致富奔小康和两个文明建设。近几年,通过发展家庭来料加工业,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劳动力由过剩变成了短缺,其中22家家庭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村民年收入也翻了近两番,有的达到3万多元,全镇还涌现出了300多位小老板。

家庭工业的兴起,促进和形成了江山的区域特色块状经济格局。现在已形成的羽毛球、竹木加工、注塑、服装、蜂制品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区中,家庭工业均占了相当比重。其中,饰品加工重要集散地长台镇,在43位家庭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带领下,已有7000多位家庭妇女投身到饰品加工行列,形成了6个饰品加工专业村,仅此一项,每年新增收入758万元。清湖镇从做水管配件起步,短短3年时间,由205家家庭工业企业支撑起了江山市独树一帜的塑料制品块状经济区。

家庭工业的兴起,使下山脱贫的移民安居乐业成为现实。花园岗是个典型的山区移民村,全村300多户移民,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富余劳动力大都进入了创办在村门口的欧派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作,人均月薪1500元左右,相当于过去在山上一年的纯收入。2008年7月,省委赵洪祝书记考察该村时,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做法,指出“当地把安置移民与解决就业结合起来,促进更多农民走出大山,加入创业大军,实现共同富裕”的做法值得推广。

二、因人施教,多管齐下帮助创业人员提高专业技能

在发展家庭工业中,江山市不满足于城乡富余劳力捧上新饭碗,更注重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在这方面,他们采取了三条行之有效的举措:

一是组织经纪人搞传帮带。江山市家庭工业方兴未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纪人的传导和引领。目前全市共有家庭来料加工经纪人1178人,其中一级经纪人648人,二级经纪人530人,基本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群的格局。2005年至2007年3年间,这些经纪人从义乌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城承接的订单就有3800多份,较好地保障了全市家庭来料加工专业户的加工业务。

二是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近年来,江山市紧密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把培训“4050”人员和回乡创业者作为重点对象,帮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培训本着应知应会的原则,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考试合格者,发给培训结业证书。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目前已有2万多名从业人员参加了不同层次的短期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更新了“4050”人员和回乡创业者的创业理念,自谋职业的路径更加宽广,自主创业的成功率达到70%以上。由贺村人何军创办的江山市鼎立竹业有限公司,从2002年搞木材加工起家,如今竹胶板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成了当地的一家行业龙头企业。

三是开设信息咨询服务网。为了更好地指导城乡富余劳力自主创业,化解信息不对称导致创业走弯路带来的烦恼,江山市特地开设了面向家庭工业户的工业经济信息网,以网络为平台,向家庭工业户和家庭来料加工经纪人介绍产业导向、市场行情、产品开发、对外贸易、展销活动等信息。同时,家庭工业户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在网上免费,实行双向对接。许多家庭来料加工经纪人过去靠两条腿跑业务,既费时又费力,现在鼠标点点,商机无限,既快速又便捷,生意越做越红火。

三、因势利导,激发和维护创办家庭工业的饱满热情

江山市的家庭工业面广量大,长盛不衰,得益于良好的创业环境。多年来,江山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乐当护“花”使者,激起民众创业热情竞相迸发、活力四溢。

(一)出台扶持政策,给家庭工业企业吃定心丸。早在2000年,江山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的意见》,为家庭工业产业准入、产品营销开辟了绿色通道。此后,江山市对发展家庭工业、鼓励“4050”人员自主创业年年都有新举措。在2007年市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扶持政策》中,再次从税费、信贷等方面加大对家庭工业的扶持力度,并把发展家庭工业作为关注民生、促进就业的“富民工程”,实行目标考核。这些极具刚性的扶持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城乡富余劳动力特别是“4050”人员的创业热情。仅贺村、保安、峡口、廿八都、张村5个镇,在不到2年时间里就新增了361家以吸纳当地“4050”人员为主的竹木加工家庭工业企业,促进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注重规范提升,积极打造家庭工业升级版。在发展家庭工业中,江山市活而不乱,疏导有方,力求把家庭工业做精做优做特。一是在经营机制上,引导家庭工业专业户由家族制向公司制转变。目前,规模以上的加工型企业已有1083家,这些企业大都改造成了有限责任公司。二是在发展方式上,引导家庭工业企业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自觉落实节能减排等措施。三是在管理方式上,引导家庭工业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协商,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随着家庭工业企业的规范提升,不仅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而且经济效益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三)强化优质服务,帮助家庭工业企业解难题。结合工业服务年活动,江山市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家庭工业企业的服务套餐。一是组织创业指导师上门服务,为初创型家庭工业企业诊断号脉,解难释疑。目前,全市有近百家经营困难的家庭工业企业,经创业指导师指点迷津,已转危为安,重新焕发生机。二是网开一面,给予家庭工业企业贷款优先权。2007年以来,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全市有300多家家庭工业企业成为银行的黄金客户,新增贷款2亿多元,为这些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三是针对家庭工业企业落地难的问题,利用原国有企业闲置厂房和部队撤离后留下的营房,创办了两个占地1000多亩的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家庭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供了空间,使散兵游勇的发展状况逐步得到改变。事实表明,只要政府的服务工作做到位,家庭工业面临的难题也将迎刃而解。

(本文执笔:刘应邦 杨辉明 赵仁喜 张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