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东的果品生产现状及果业发展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东的果品生产现状及果业发展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详细介绍了山东果品生产、贮藏加工、出口贸易等情况,指出山东果品生产实现了由单纯追求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正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果品产业的发展形势,认为山东果业发展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并针对目前山东果业存在的果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品产业体系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山东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东省;果品生产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07)04-0013-0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尤其是“十五”以来,山东各地抓住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市场调控机制,发挥果品生产优势,促进了果品产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果品产业正在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

1 山东果品生产现状

2005年,全省实有果园面积76.8万hm2,果品产量1201万t。其中苹果面积34.27万hm2,产量672万t;梨面积7万hm2,产量106万t;桃面积12.67hm2,产量201万t;葡萄面积4.6hm2,产量83万t。另外,杏的产量约11万t,枣约69万t,柿约14万t,山楂约15万t,樱桃约10万t。

2001~2005年,也就是整个“十五”期间,果园面积基本稳定。5年间,果园面积年递增0.7%,处于动态稳定之中。这从侧面反映出果品生产者对生产发展的认识趋于理性,对市场的认识和掌控能力正在提高,市场调控机制正在形成,果品生产实现了从单纯追求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正在步入良性的、健康的发展轨道。2000~2004年,在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产量年递增3.7%,2005年果品总产量超过1200万t,比2000年增加235万t,增长24.3%。2004年苹果面积降到了1987年以来的最低点,产量却达到669万t,每公顷产量19.65t,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48t)近1倍,比1987年每公顷产量增加3.9倍。

农业部制订的《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山东将环渤海湾地区和泰沂山区列为苹果优势区,按照新的苹果产业发展观,通过出口带动,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效益高的优势区已处主导地位。优势区内的苹果面积和产量占全省苹果总面积、总产量的比例由1995年的28.3%和50.5%,增加到目前的65%和71%,出口量则占到总出口量的95%以上。此外,还形成了沂蒙山区的桃产区;鲁东、鲁北和鲁西北(包括烟台、威海、滨州、聊城等市)的梨优势区;烟台、青岛的酿造葡萄集中产区;鲁北滨海地区的枣产区。还有临朐县的甜樱桃,龙口市兰高镇和沂源县的巨峰葡萄,莒南县大店镇的草莓,都已成为支柱产业。

近几年,树种结构调整的突出特点是苹果比例减小,桃和葡萄等的比例增大。苹果的比例由2000年的57.7%到2005年为44.6%,桃和葡萄的比例分别由9.9%和4.7%调整到16.5%和6.1%。梨较稳定,占9%左右。桃已成为山东的第2大水果。苹果主要推广了新红将军、太平洋嘎拉和优系嘎拉等中早熟和中熟品种。葡萄在扩大红地球和大粒无核品种的同时,发展了酿造品种,使该类品种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30%增加到45%以上。目前,水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果品龙头企业有1000多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密切了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推动了果品产业的发展。如蓬莱鑫园工贸有限公司,年出口果品2万t,创汇1500万美元,它以订单形式发展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533hm2,统一技术指导,在保证高档果品供应的同时,也转变了果农的生产观念,提高了果农的素质。

目前山东有各种果品分级流水线300多条,年处理鲜果约150万t。加工果品总量323万t,占水果总产量的27%,生产加工品101万t。果品贮藏158万t,占水果总产量的13%,其中,机械制冷保鲜库5760座,贮藏124万t,气调保鲜库176座,贮藏34万t。

2005年出口果品价值66 163万美元,占全国果品出口金额的32.54%,其中鲜果出口52.1万t,金额30 064万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43.69%和235.80%,平均年递增19.50%和27.4%;出口果汁18.15万t,金额14 050万美元,较2000年分别增长99.51%和75.78%,年递增14.82%和11.94%。甜樱桃已经成功打入英国皇家超市。目前,苹果、梨、桃等大宗水果的优质果率达到75%,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 山东发展果品产业的潜力

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果品产业的发展形势不难看出,山东果业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2.1 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相关扶持措施有利于果业发展

免征农林特产税和农业税,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农业部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较大规模地实施了“果树良种繁育场”和“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大了基础建设规模及投资力度,围绕“苹果出口促进行动”实施了旨在提高果品质量的多个专项,提高了广大果品生产者的技术素质和投资意识。

2.2 果品生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山东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暖,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550~950mm(由东向西递减),光照资源充足,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890小时,适宜落叶果树生长,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称。

劳动力资源足,且费用低。据调查,山东省劳动力费用仅相当于日本的1/20。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高昂的劳动力费用限制了果业发展,致使竞争力逐步降低,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劳动成本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优势地位。

多年的科研、技术积淀,使之在品种资源更新、新技术体系推广、现代苗木培育、幼树提早结果、土壤耕作制度改革、整形修剪技术、保护地栽培和贮藏加工等方面,均一直处在国内领先水平。

2.3 市场潜力大

目前中国人均每年消费水果44kg,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0%。从国际贸易看,目前,全世界水果的贸易量为45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10%;中国的水果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3%,而出口量仅占世界的3.2%,与果品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单从苹果来看,中国的出口量则占总产量的2.89%,山东的出口量占全省苹果总产量的3.83%;而法国的出口量则占总产量的30%;中国苹果产量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36%,而出口量只占世界总贸易量的5%,山东苹果产量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1.4%,出口量不足世界总贸易量的3%;美国的苹果产量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6.97%,出口量则占到世界贸易量的12%,而法国的产量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4.31%,出口量却占14%。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国家因果品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呈现相对衰退趋势,果品自给率下降。目前,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果品自给率已降至50%以下。但果品的需求量却不断增长,欧洲市场鲜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40%~50%的果品依靠进口。这说明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3 山东果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果品质量的差距较大

主要是果实外观、内在质量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套袋、摘叶、转果、地下铺设反光膜等一系列精细管理技术的推广,果实外观质量已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的是果实的内在品质,包括口感、风味、营养等。其原因,一是地下管理投入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二是果园严重郁闭,通风透光差;三是品种搭配不合理,为抢市场而早采;四是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导致果品质量的整齐度较差。

近几年,通过果实套袋及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果品污染程度大减,烟台、威海等地的出口企业都通过了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出口标准论证。但总体上看,果品安全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日本、韩国和欧盟于2006年实行了新的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对包括果品在内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山东的果品出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2 树种品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目前出口果品主要是苹果,其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良种质资源未得到开发。如甜樱桃,虽然仅在局部有所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在苹果、桃、梨等大宗水果中,适宜加工的品种比例偏小,限制了整个果品产业的提升。

3.3 果品产业体系薄弱

首先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商品化处理差距大。比如在日本,果品销售是由农协负责,农协按比例收取手续费。因此,果农只管种不管销。中国果品生产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缺乏组织,“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较突出,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和产、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其次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差,未与果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同体。发达国家基本做到了水果采后立即预冷处理,然后进入冷库或气调库,并采用冷链运输和销售。而山东近几年虽然贮藏能力有了较大增加,但贮运环节薄弱仍是制约部分树种加快发展的瓶颈。目前,果品进口量在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2006年1~6月份全国累计出口水果(含鲜冷水果、水果汁、水果罐头和其他加工水果等,下同)166.19万t,同比下降6.93%;进口71万t,同比增长19.49%。国门敞开以后,将会有大量廉价热带、亚热带水果涌入,将对果品销售带来巨大的压力。

4 山东果业的发展方向

山东果品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今后几年,要紧紧抓住机遇,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具体要坚持区域化、集约化、优质化、产业化和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实现果品产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4.1 苹果

在较长时期内,苹果仍是果品中最大的优势产品。在所有果树中,苹果是效益稳定、市场风险相对最小的树种。今后,一要保持现有面积基本稳定,切忌盲目扩大规模;二是调整品种结构,以鲜食品种为主,适当发展鲜食加工兼用品种,适当扩大优良中早熟品种的比例;三是着力于改善和提高果实的内在品质。

4.2 桃、梨、葡萄等树种

桃、梨、葡萄等,在保持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要扎实稳妥地调整品种结构。目前桃树栽培面积扩大很快,产量已经突破200万t,市场风险正逐渐加大,加之7~8月成熟的品种占70%~80%。鲜食与适于加工品种的比例也严重失调,必须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梨也存在加工品种偏少的问题。葡萄的栽培面积波动较大,因为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酿造品种的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占葡萄总面积的50%左右,许多加工企业自行投资建基地,使农民的风险减小。

4.3 适度规模地发展特色树种

4.3.1 甜樱桃 除烟台市发展较集中外,近年威海、潍坊、泰安、枣庄等地都有规模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一是因为樱桃成熟早,果实生长期短,果实生长期内基本上不喷药,发展时首选城市近郊,可和旅游结合起来。二是要在适栽区内合理规划,进行适度规模发展,临朐县已集中发展3333hm2。三是发展甜樱桃要选个大、色艳、质优和丰产的优良品种。

4.3.2 鲁北冬枣 近几年鲁北滨海地区的冬枣已近6.67万hm2。随着面积的急剧扩大,品系混杂、品质下降等问题已经显现,价格急速下滑。因此,发展规模一定要适度。

4.4 全面提高果品质量

果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肥料不足,化肥施用过量,果园严重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因此,要提高果品质量必须从解决上述问题入手。及早确定永久株(行)和临时株(行),经过2~3年的调整后,进行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对保留的植株进行树形改造,抬高树干高度,减少枝条总量和级次。实行起垄生草覆盖栽培。大力开发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广辟肥源,逐步解决化学肥料过量问题。在目前有机肥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集中施用,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严格适期采收。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负载,增强树体抗病能力,综合运用生物、物理防治法防除病虫,减少化学农药和激素施用量。在提高果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山东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果品生产大省,名牌产品享誉国内外,如“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枣”等,通过改善果品质量,赋予老品牌新的含义,创造新的品牌产品,势必能提高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保证山东的果品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