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
关键词 语文素养 兴趣 习惯 基础
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这是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命题。教育在不断地反思与改革中,逐渐回归了本真,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当今社会,是一个善变的社会。社会学家们分析说,GDP高速增长时期,也就是社会转型时期,此时社会公众的心态普遍呈现一种稳定性,“变”成了惟一的话题。“谁动了我的奶酪?”如此深刻,又如此形象。一时间,人们纷纷觉悟:“动”则思变,变则通。于是,人人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于求成,浮躁冒进成了这个时代的流行病。这种社会风尚自然不可能不折射到语文教学上。在升学与未来职业、经济地位直接挂钩的时代,分数与升学率成为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惟一的评价依据。而语文教学便成为应付考试的一种工具。课堂上尽是归纳、概括,让学生记录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结构特点。“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这句名言,谁也不去理会了。语文课成了一种“快餐”式教学。学生若是无法消化吸收,就搞题海战术,假期补课。一时间,学生的考分也许有所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教师只是利用自己的威严逼学生呆呆听讲,死记硬背。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称它为“静听教育”。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朝气。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可谓教得严,教得勤,教得苦,大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然而这种又笨又苦的教学,不仅磨损、消耗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磨损、消耗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语文素质。这种功利主义的语文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煎熬,一种折磨,如同服苦役。我们不一定同意卢梭“返归自然”的教育观,但卢梭有一句话,我们必须记得:当教育追求实利,残害学生身心时,“学校便成为心灵屠宰场。”
其次,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还制造了实际意义上的教学泡沫。其一是因为以考分为惟一目标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毫无意义的。不少教师反映,一些考分优异的学生在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暴露出一系列的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缺口,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也就是缺乏“可持续发展”性。所以这种考分的提高,并不是教学水平的提高,而是一种泡沫。其二,功利主义使教学改革停留于形式。为了体现教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只是分几个小组,表面上问问答答,形式上“议论议论”,看起来热闹,而实际上少有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参与。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多媒体进了课堂,但大屏幕上展示的不是课文,就是简答题、填空题、选择题,繁荣是虚假的繁荣。
教育、教学是不能太讲究功利、太计较实利的。“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培养文化人,应该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呵护人。“素养”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这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要把语文内化到人的身心与品质之中去,成为一种素质修养,影响整个人生;并且,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一个质变的过程。一位学者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比作美酒的酿制,是非常形象、妥贴的。语文素养的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多一些教学浪漫和职业理想。
首先,要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望,才有才气和灵性。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一种愉悦感,教师自然不好再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当然不能靠说相声、搞滑稽表演来取悦学生,而是要靠教师对语文的真正学识和情趣。语文教师不仅要学得多,而且要学得通,学得透,要有自己的见解,又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化繁琐为简约。切忌成为教材参考书的宣读者。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他没有从头至尾逐段分析,而是先请学生抓住关键词“祸不单行”、“惨淡”、“狼籍”等复述当年作者的家庭境遇,然后请学生找出详写父亲背影的一部分,齐读、自读后,大屏幕展示改写的文章(省却了“黑”、“布”等字)体会表现力的不同……整堂课显得轻灵通透,学生自然不会感到累赘、枯燥,而是觉得趣味盎然。我们的教材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好诗文。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去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叶圣陶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因为良好的习惯无非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就拿写字来说,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然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且不说书法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就说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先要珍爱每一个汉字。一手惨不忍睹的书写,是不能折射出良好的语文素养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好的语文基础,因为“空中楼阁”是不存在的。语文学习是讲究咬文嚼字的,基础的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做到精雕细刻和大刀阔斧相结合。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让我们为此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