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市公司赚钱排行榜”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市公司赚钱排行榜”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拙文《对拟投资公司的现金流诊断》(《财会学习》2015年02月号)中,有如下论述:

本期总赚钱、本期净赚钱和期末殷实度这三大指标,都是现金流业绩,可以说是缺一不可,分别反映了拟投资公司的不同侧面,让我们对其总的赚钱能力、再投资的强度,以及家底的富裕程度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投资者评估非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作用当然明显。

笔者设想,为了将现金流诊断也应用于上市公司,首先可以将这三大指标分别换算为每股数据,即“每股总赚钱”、“每股净赚钱”和“每股殷实度”,使之在不同上市公司之间分别具有了可比性,也有可能与每股市价等配合,扩展出更多的每股信息指标。其次,还可以对这些每股数据赋以不同的权数之后,合计在一起,得到“上市公司现金流业绩综合指数”……

或许正值A股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这一设想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受到鼓励,本文拟就此专题更深入地作一探讨。由于前文只是粗略的设想,有读者反映“殷实度”不太容易理解,我们在本文中直接改为“未分配总赚钱”。同时,三大指标加权后得到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业绩综合指数”,也不够简明,本文改为“每股赚钱综合值”。

一、详细解读有关赚钱的三大指标

首先将三大指标都统一地表达为年度指标,然后分别说明其所代表的意义,分述如下:

(一)总赚钱

总赚钱以“是否收到现金”为准绳,尽可能地对净利润作了坦率有效的修订。表明本年度曾经赚到,或总共赚到了多少真金白银。在地位上,它就是“本尊”,是净利润一直在“鱼目混珠”的对象。如果总赚钱是负数,则说明本年度已经赔钱了。至于赚到的钱是原封不动地放着,还是有一部分又被用于追加的增量投资了,从总赚钱是看不出来的,需要有其他指标来补充。

(二)净赚钱

净赚钱更注重的是,经过本年度生产经营,货币资金有没有实实在在地多出来。公司是完全可能“一边赚钱,一边投资”的,本年总赚钱用于新增投资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净赚钱。所以对比年初,如果本年度没有增量的投资(长期投资增量或存货增量),那么从理论上说,本年净赚钱就应该等于总赚钱。当然,实际的测算结果可能会有误差,因为在计算总赚钱时,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增量作了折半的粗略处理,不尽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计算净赚钱的主要来源是现金流量表,而目前绝大多数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未通过“汪张等式”的检测,没有建立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也并不精确可信(请参见拙文《现金流量表质量标准:主附表殊途同归》,《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年第5期)。可见,通过公开财务报表来透视公司,还只能凑合着用。只有通过“赚钱为王管理会计”的内账核算,才能得到“严丝合缝”的数据,一般投资者目前还做不到。

如果本年度有增量投资,那么

当增量投资小于本年度总赚钱额时,净赚钱大于0;

当增量投资等于本年度总赚钱额时,净赚钱等于0;

当增量投资大于本年度总赚钱额时,净赚钱小于0。

净赚钱为负数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对股东来说,这意味着不但本年度赚到的钱都被全数挪作它用了,还动用了其他来源的钱(年初结存的货币减少,股东增扩资本或银行新增贷款等),这些钱被用于新增长期资产和增量存货上,从而公司无力发放现金股利,更要注意的问题还在于增量投资的风险。这钱用于新增长期资产上时,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助于未来的新增长期资产,是指因当前生产经营环境日益恶化,需要不断地更新设备等才能维持当前市场地位和产能,实际上是无效用的投资;另一种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新项目,这同样也有风险。另一方面,这钱用于增量存货上时,如果是因市场畅销而主动扩大产量就没问题,但更常见的是因市场原料价格和劳动工资上涨,用比过去更多的钱只能得到同样数量的存货,是虚假的增量存货;或者是因无效积压而被动产生增量存货,这往往是生产经营发生阻滞的不良信号,也是需要担心的。总而言之,都不如把总赚钱直接发放现金股利更具实在性,更能“落袋为安”。

对银行等债权人来说,债务人无论是还本也好,付息也好,都是要以货币资金来支付的,净赚钱也就成为最该关注的重要指标。在债务人的净赚钱为负时,银行信贷员一定要盯紧其账上的货币资金,如果已经入不敷出,是资金链可能断裂的信号,还本付息都会落空,那就真该担心了。

(三)未分配总赚钱

未分配总赚钱代表在本年度开始时,公司还有多少历年留下来尚未分配的“总赚钱”。

它是公司当前可以发放现金股利的上限(当然还要考虑当前有没有足够的可资发放现金)。假设公司开办这么多年来从未发放过现金股利,那么本年度开始时的“未分配总赚钱”就代表了全部的“累计总赚钱”,都留在公司参与周转了。它表明公司曾经有过的赚钱业绩,虽与现在赚钱能力不太相关,但其他条件都一样的两家公司,有积累和没积累的家底当然是要区别看待的,未分配总赚钱也就有了意义。未分配总赚钱与股东的原始投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共同构成了公司的真实净资产,如果未分配总赚钱为负,就是“累计总赔钱”,首先会侵蚀股东的原始投资,然后当它大于原始投资时,就轮到债权人所提供的贷款要“血本无归”了。除非公司这些年来在科技研发、品牌培育或渠道拓展等方面有所建树,才算有所补偿,如果没有,这就是一家无所作为的“现金黑洞”公司。可见,未分配总赚钱在此时成为“素颜照”,会把财务会计历年来为公司涂抹上去的“脂粉”,毫不留情地一扫而光。

二、“每股赚钱综合值”的设想

以上有关赚钱的三个指标,各有侧重面,谁也替代不了谁,但从直观感觉上,它们是“一主二辅”的结构,以总赚钱为主,以净赚钱和未分配总赚钱为辅。从而,笔者产生了用两个辅助指标来修订主要指标,形成公司“每股赚钱综合值”的想法。

首先,出于可比性的要求,需要将三个指标都转化为每股数据,即每股总赚钱、每股净赚钱和每股未分配总赚钱。其中,未分配总赚钱虽采用年初的金额数据,却要除以股市上通行的当前股份数,这样计算出来的“每股未分配总赚钱”,才能和另外两个指标有共同的可比基础。转换为每股数据后,姑且按70%、20%、10%来分别对“一主二辅”指标分配权重,则有:

每股赚钱综合值

=每股总赚钱×70%+每股净赚钱×20%+每股未分配总赚钱×10%

这个计算式提出了该对三个指标分别赋予多大权重的问题,这当然要尽可能吻合当前股市的情况了。

先考虑每股净赚钱。目前,股市上已形成“越是大把烧钱就越是高成长公司”的心理预期,上市公司筹资时也都信誓旦旦地答应投资到好项目上,由于竞相投资,以致于净赚钱比总赚钱要低很多,净赚钱为巨额负数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净赚钱的权重高了,可能伤了一大片,这是现实的情况。另一方面,笔者在《破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难题》(《财会学习》2015年第5期)中已经指出,净赚钱是商业银行最该关注的指标。上市公司只管借钱而不思偿还,毫无“造血能力”是不行的。所以,设想每股净赚钱按20%权重来算,考虑到不良贷款问题日益严重,这个权重不能再低了。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式中,当每股净赚钱为负时,在计算式中统一按零处理,只说明本期总赚钱都用光,没有净赚钱了。因为这种情况并不是赔钱,只是钱被用于增量投资而已,超过本期总赚钱的那部分增量投资(使净赚钱为负值的)与计算式要达到的“以净赚钱来修订总赚钱”的目的无关。

再考虑每股未分配总赚钱。有很多上市公司被戏称为“铁公鸡”,据说很赚钱却是从来都不分红,想必有了很多积累,因此,设想每股未分配总赚钱按10%权重来算,权重再高的话,可能会使“过去赚下的钱”对本期每股总赚钱的修订幅度过大,毕竟代表当前赚钱能力的每股总赚钱才是更重要的。要注意的是,当每股未分配总赚钱为负时,仍要照常加权计算,因为它确确实实地代表过去赔钱了的事实。

这样考虑的结果,每股总赚钱就得到剩余的70%权重了。

可见,根据公开财务报表和附注信息,有可能为每家上市公司算出其“每股赚钱综合值”,

这是反映公司赚钱业绩的综合性指标,是面向“过去”与“现在”的实际值。虽然都说投资股票是买上市公司的“未来”,但“未来的图景”其实是很难描绘的,更难以用金额数量化地表达,有时“未来”也只不过是“过去与现在”的合理延伸而已。所以,尽管这一综合值缺了反映公司“未来”的这一块,肯定称不上是对上市公司的“估值”,但它涵盖了传统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的概念范围,在算法上又远远比这两个传统指标靠谱得多。用“每股市价”除以“每股赚钱综合值”,所得到的“市价对赚钱的倍数”(可以简称为“市赚率”),应当是有助于股票估值的。富有经验的分析师们或可从“市赚率”的变化中,结合反映未来的其它因素,确定“市价”对“赚钱”的合理倍数,找出股票估值的新算法,这是令人高兴的前景。

三、对“赚钱排行榜”的评论

既然能够以单一指标描述上市公司过去和现在的赚钱,就可以设想依这指标值的大小,让所有上市公司依次排序,形成赚钱总排行榜和各种分类排行榜,也不失为一大喜讯。目前还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有待和相关财经网站合作开发数据,甚至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据实际结果修订计算式中各指标的权重。大致设想的格式,可以如“上市公司赚钱排行榜(总排行)”所示(见表1)。

“每股赚钱综合值”在评估上市公司时,发挥了类似“血检报告单”的作用,从“过去”与“现在”的赚钱质量上来简捷地作出判断。至于“具体症状”和“具体部位”等问题,需要配合更深入的各种“诊断”。即使有一家公司是三大指标俱优的“三好生”,所以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投资者在追捧之前也要了解一下,它在此前最近的重大投资或重大创新是哪一年的事?这种“坐着数钱”的好日子预计还能维持多久?所以,它与目前投资者所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所侧重的各种信息并不矛盾,只是为更正财务会计信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看法而已。

还可预见到,“赚钱排行榜”在鉴别上市公司时,由于是面向“过去”与“现在”的,无法预见未来,大致只能适用于一般性的、不能提供多大想象空间的公司,因为它完全有可能将最伟大的公司打到后排去。举例来说,在微信上流传一个视频,展现一家澳洲上市公司(已由中国公司控股)的产品“马丁飞行喷射包”,让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空中漫步”,如果此事并非虚构的话,任何人一看就很向往,明显是“满足人们潜在需求”的伟大成果。但创始人为此走过了34年的研发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想见,其三大赚钱指标给出的是不良的信号,当然要受“末座侍候”的待遇了。所幸的是,中国股市上还是以“想象空间不太大”的公司为多,赚钱排行榜还能发挥一定作用。

另一方面,“赚钱排行榜”也完全有可能让最流氓的公司风光于人前。引起财务会计数据不实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会计准则所允许的会计处理,另一种则是恶意地捏造数据。由于赚钱排行榜只能基于公开的财务数据来计算,在后一种情况下,最前列的公司也未必全是好公司,这都是要提醒使用者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