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自然的精神表述和本质揭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自然的精神表述和本质揭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3月2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叶竹盛的油画抽象艺术展,不仅展示了其娴熟的抽象艺术的绘画语言和创作方式,更重要的还展示出他对于抽象艺术中精神性的发掘。他的作品不同于大多数国内的抽象绘画作品,惯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人手,融合西方抽象艺术的元素。而是从西方抽象艺术着眼,并且汲取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精髓,在此基础上寻找与东方审美精神在气质上的联系,恰如其分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子,诸如书写性和表意性。其中所谓“书写性”,时至今日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绘画语言和基本的形式因素,而并非中国传统艺术所独然。只是叶竹盛对于这种非造型潜力进行了最大可能的发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的那些凝练而充满张力的错落纠缠、疏密相间、粗细各异的线条,以笔触之势营造形态之势,以一种独特的构成形式,把物象的本原精神抽象演化为各种线条、色彩的书写性构成,摒弃了具象和造型这些“中介”,直接呈现出人们内在精神性的“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感的符号”,从而显示出作为线条的最本质、最纯粹的性能。

以抽象图式为表现形式的创作,实际上都会面临如何有意识地积累新的视觉经验,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图式领域,创立属于自己的新的绘画语言的严峻课题。叶竹盛所创立的图式,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将他的内心体验变成了“纯粹的实在”。就艺术的本体而言,或许这种“纯粹的实在”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苦苦追寻的。这无疑是一次难能可贵的超越。这种从传统到当代的转换过程,实际上必然经历一个先自外到内、又从内到外的多元审美精神的解构和重组、熔铸和升华,最终将其物化和外化为可视的图式。所谓“自外到内”和“从内到外”,前者是“汲取”,即从来自东西方多元文化传统中获取给养;后者是“返还”,即从多元重新归于一元,回到东方审美精神的本体中予以呈现,而―旦“返还”,便已有了质的嬗变和升华。这也正是我们在叶竹盛的抽象绘画作品中所感受到的。

叶竹盛从《大气・地表》、《悲悯・大地》、《树・种子》等“环境生态系列”作品开始,―直到《海洋一生物》、《人・海》、《河殇》等“海洋生态系列”作品,都是以自然生态为背景,将他对大自然的感受,采用当代抽象绘画语言,以色彩和线条的纠缠穿插,形成节奏和韵律,营造新的视觉空间,来反映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精神。他善于从充满文化精神的视觉符号里寻找图式资源,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视觉图式作为造型母体。他创作的契机和出发点是对于人类所置身的自然生态的关注,虽然表现形式采用了抽象艺术的语言体系,但又恰到好处地撷取了表现主义的艺术因子,因此他的创作心理并不是单纯的抽象视觉心理,而是鲜活生动的现实心理,他要想表述的也是具体清晰地对于心目中的大自然的热爱和呵护。叶竹盛的具有叙事语境的抽象绘画作品,其涵盖的审美意义远远超越了所表述的范围,而被赋予了更加深厚而广阔的内涵。他的作品虽冠以诸如“贝壳”、“花禅”或“山水”、“尘土”之类的题目,却并非是某种明确的指称,而只是一种朦胧的提示,或许能让我们感受到画家的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切入口,叶竹盛的作品总能向观众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作品是他与观众共同完成的。当人们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被物化为画面上的图形,表现为与心灵契合的视觉符号时,这些看似抽象的画面便被赋予了生命和意义,画家与观众也由此开始了精神和感情的互动。

叶竹盛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与大自然沟通的形式和色彩。他并不是从某个自然的“表皮”或一个自然的片断,而是从一个整体去认识自然,把对自然的感受积累起来,从中归纳出它们的内在构造和精神,最终形成他自己个性化的观念和表现形式。正如他自己所说:“创作命题上,则一直以自然保育为中心,关切生态环境的演化……表现文明反省的内涵,为了深度发掘生态保育的意义,进一步发扬生命主题,以土地丰养、种子萌生的图像,阐述人类源源不断的成长功能。”这是叶竹盛对自然的内心感受和渴望,而他的作品则是在纯粹的形式之下对于大自然的整体把握和本质揭示

从叶竹盛的作品中,我们窥见到了那种已在当代艺术中久违了的激情。他所涌动勃发的创作激情,犹如电流一般从他的笔端传递到画布上,并迅速在画布上扩散开来。而他创作激情的源头,则在于他充满自由思想和丰富想象力的生命体验。叶竹盛作品中色彩的铺排,笔触的挥洒,总给人_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在图像构成和形式语言上具有“深层结构”的特点,画面上大胆铺陈的色块和粗放率性的色线运动形成“变奏”的形式韵味。他将海洋、生物、大地、天空等等客观物象的一切逼真的细节都进行了主观的改造,用内心的意念和感受,操纵着笔触和色彩,被赋予了深邃的审美内涵。画面上的每一笔、每一块色彩,都饱含着生命的激情。他的笔触率意奔放,虬结飞动,细察之下或远而视之,可在无序之中见到有序,见到深潜在画面之中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仿佛走进扑朔迷离的绘画语言的系统中,领略到作品中所充斥的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气息,感受到画家呼之欲出的支撑着画面的心灵颤动和生命激情。或许在这样一种心灵得到彻底释放的状态下,他所呈现的风格和图式似乎就应该是这样的。

叶竹盛具有强烈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已然成为他艺术的“生命的逻辑形式”。他的那种对线条的运用自如、虚中运实、柔内有刚,从而成倍地放大了线造型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力度,使线条呈现出生成、展开、重复、加强的线性形式和富有音乐性的韵律和节奏,与画面其他构成因素形成了苏珊-朗格所说的“神圣的契合”。这种个性风格所具有的形式感和抒情性,不仅契合了自然,其疾缓、粗细、参差还表现出张弛合一,使画面空间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感。另外,叶竹盛还充分调动油画的绘画因素,使色彩显得异常饱满丰沛,产生一种以静写动、以动取势的视觉效果,在率意而为中追求和谐,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心性和精神力度。这些抽象绘画作品与叶竹盛早期具象作品的审美意蕴是一脉相承的,但在绘画形态和语言构成上,则是又开创了一个新生面。这种新颖的抽象绘画形态,超越了自然物象的表面形态,直抵内在构成的本质,成为他自我感情和精神的迹化。

叶竹盛的抽象主义创作表现出一种近于执拗的桀骜不驯的独立倾向。在他早期作品中,他就已经有意识地凸显自己的个性语汇而与当时抽象绘画的流行风格拉开距离。如果说这还是因他的性格而在艺术上表现出一种叛逆的精神使然,那么随着创作语境的日臻成熟和完善,他的创作更从“自发”走向“自为”,在他面前所展现的广阔的创作空间,足以使他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作品更加显现其“精神性”的审美意蕴。透过叶竹盛充满激情和富有张力的画面,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他蕴籍在内心深处的,则是追求完美的审美情致,他更钟情于细致入微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抒发,他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寻觅并且建构着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感性呈现内心意象的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