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翻译最高阶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写作论文转换行为。这种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分为准备阶段、理解阶段、转换阶段和审美阶段。审美阶段是整个过程中的最高阶段,也是翻译的终极目标。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最终形成的译文都应该达到一定的审美标准。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审美标准的认定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翻译质量审美标准语境转换
翻译是一种行为,因为它包含了个体的参与活动,并表现成为某种实际操作。在翻译过程中,个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由不同的角色充当,从最普遍意义上的人,到目前以至将来所积极研制的机器,或者是人和机器在功能上的某种结合体,其目的近乎一致,那就是完成翻译任务。然而,究竟要到达何种程度,我们才可以判定一项翻译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呢?笔者以为,翻译过程从宏观上讲大致可以分为准备阶段、理解阶段、转换阶段和审美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在精通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情况下针对翻译文本材料的类型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学习、整理归类和记忆存储等准备工作。只有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译者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充分理解源语的真意,并迅速利用自己所习得的语法知识进行语言的转换。而翻译的关键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即是在转换阶段之后,译者结合一定的语境对以译入语的表达形式传达出的源语的信息进行美学方面的自省,也就是审美阶段。经过翻译的审美阶段,译者得以及时对译作进行修改整理,力争使其完美,使翻译工作不仅呈现出科学性的一面,更绽放出艺术美的光彩。
一、翻译中的美学意义
确切的说,翻译中的美学意义在于促使人接近所喜爱的译作。不同民族的审美习惯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的两种语言间进行翻译时,译者对原作者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表达习惯以及作品的场景、情调需要具有真切敏锐的感受,并能够用精确的语言以符合目标受众审美习惯的形式表达原著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因此,译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及能力。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对两种语言的审美意识,一味地逐字翻译,不知变通,势必会使自己的表达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不仅不会促使译入语读者接近译作,甚至还会引起译入语读者的疏远及反感。
二、审美标准的认定差异
近些年来,翻译界中崇尚美感的艺术派别和倡导准确的科学派别之间的斗争仍然存在。在笔者看来,这两大派别各自所提倡的翻译应达到的最高境界本身并不矛盾。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科学和艺术的领域里,美分别被界定为准确和优美,而笼统的意义则是完美。所以,不管所要翻译的材料是科技类的还是文学类的,或是其他什么类别的,都可以以是否完美的“美”来作为翻译质量的评判标准,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审美标准的认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科技类翻译的审美标准
科技类翻译的审美标准首先在于是否准确。科技类翻译的材料一般涉及电子、化工、计算机、教育、医疗等与人类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各种主题。科学技术的研究与信息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捏造不伪制,各种数据甚至要求精确到小数点。这类翻译的目标受众一般是有着严谨治学风气的科技人员或学者,因此翻译应力求传递完整精确的信息,做到对已经验证的事实的信息不含糊其次,而对仍需进一步验证的估计数字或数据不妄加定论(如“长江三角洲”应翻译成“YangzeDelta”而不是“LongRiverTriangle”)。科技类翻译的审美标准其次要看是否简洁,因为这类翻译材料一般是文件合同,目的在于让人一目了然,而在有些时候,翻译是在气氛紧张的国际会场进行的,为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受众得到最精确的信息,要求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灵活选取简洁清晰的表达(如togointocommercialbusiness翻译成“下海”而不是“进入生意场”)。科技类翻译的审美标准还要看是否专业。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定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词汇及表达,如果译者能以专业的对等语进行转换,则会使整个翻译过程很好地融入专业氛围中,使信息者、译者和受众身处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换过程中而浑然不觉译者的介入(比如化工经贸类翻译中经常出现的futures和spot二词应分别翻译成“期货”和“现货”,而不是“未来”和“现场”)。2.文学类翻译的审美标准
评价文学类翻译质量的审美标准应建立在译作的形式美感、人物性格及作品情感上。对于不同的文学类型,形式美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比如,散文的形式美在于形散神聚、意境深远;而小说的美感则在于出神入化、人物生动、脉络清晰、高潮迭起;诗歌的形式美对于东方来说是对仗押韵、意境再现;而对于西方来说就是抑扬顿挫、行云流水;戏剧的形式美则在于恰到好处的停顿节奏,彰显人物性格的动作瞬间,夹杂其间意味深长的俏皮对话、机智调侃、幽默讽刺,以及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具体的文学类型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对各种文学类型的不同表现习惯来调整译作的表达形式,力求做到同样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得到同等效度的喜爱和共鸣。文学作品大都以塑造人物性格为特征,因此文学翻译的重要任务便是人物性格的再现。比如《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希斯克里夫冷酷、残暴,但对凯塞琳的爱却如此执着,而凯塞琳在“自我”与“超我”之间抉择的困惑反映了在那个背景时代下人生的扭曲与挣扎。正是这些鲜明的性格赋予了故事真实的感觉,使每一幅画面生动而逼真,留给受众难忘的印象。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对文学翻译来说尤其重要,它是保证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中生动的关键。在特定的情感、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译者的译法有差异,效果也不尽相同,而译者在翻译中由于自身风格而具备的一定的自由则必定要受到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的限制。只有对人物性进行准确、细致的把握,译者才能自觉忠实于原著,真正达到言如其人,使受众真正进入闻其声便知其人的境界。文学作品中除了活灵活现、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之外,便是由作者精心编织在整部作品中的个人情感。为了做到完全忠实于原作,产出完美的译作,译者也应当效仿作者投入一定的情感以感动受众。没有感情的译作就好象失去了灵魂的空壳,读起来味同嚼蜡,根本谈不上品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须投入情感和想象,方能心领神会,与作者融为一体,进入原作意境,道出真情,说出实话,最终实现传达神韵的境界。
三、结语
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科学和艺术却可以在美的概念中得到统一。不管是可以精确表达的忠实美,还是难以言表的意境美,都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以其为最终目标的审美标准。译者应该在加强翻译技巧训练以及语言文化习得的同时,努力致力于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充实自身的审美经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充分考虑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及受众的需要和喜好,选取合适的标准,及时地从审美的角度检测译作的质量并使之趋于完美。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EugeneA.Nid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Catford,J.C.(1965),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