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教育,因需而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教育,因需而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迎来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职业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转变观念,培养适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挑战,因此技工学校教师的理念也必须随之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理念 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型素质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就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来了新的要求。国务院适时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职业教育迎来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职业教育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转变观念,培养适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挑战。学生在变,教育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也应该有着相应的改变,以使之与时展节奏相合拍,与学生发展变化相适应。这些变化与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教育工作的准确定位

首先要明确教师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教育哲学中的教育目的论认为,教师从事教育的目的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谋生”目的。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挥洒着汗水,付出着辛勤的劳动,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在生存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工作”目的。即教学具体的目的和要求。要想实现这种工作目的,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只有自身素质提升了,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发展。

再次是“教育”目的。它是由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成为教师的职业需求。

教师不能把当教师的目的仅仅定位于谋生这一层次,而必须将其作为工作目的的基础,努力实现教育目的。准确地将教育工作定位,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本职工作,以平和心态面对工作,成为推动自己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的动力来源。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准。在当今的社会中,学生如果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会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的境界。这样不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把握时机,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从而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导火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多给予鼓励,让学生从疑到悟,从悟到用,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为学生终生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学为本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三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形成的结果就是“高分低能”,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这种情况正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症结所在。

美国缅因州国家实验室有一项关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 学习金字塔理论

从这张图不难看出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以教师的“教”为引导,确定正确主导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而教师之导有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之分。善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巧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妙于疏导,变难学业易学;精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这些处理得当的导都会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是教师教学的最基本原则。教不是目的,学才是目的。恰当地确定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李炳亭先生认为,要统筹考虑学生的“六学”问题和教师的“四教”问题。所谓“六学”是指: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所谓“四教”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四教”要依“六学”而定,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不教而学,方为教学之道。亦如庄子所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四、教育观念的创新

21世纪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众所周知,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上。因此,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育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曾说过:“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朱永新先生认为:要真正地把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纳入实质性的轨道,必须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教育观念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树立创新的价值观。作为学校的教师而言,应该树立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自己职责所在的坚定观念,形成创新素质可塑性的观念,充分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

其次,要树立创新的教育功能观。当代教育应超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自身的使命和任务,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功能模式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