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序渐进学节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序渐进学节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大多刚刚接触奥尔夫音乐,他们对于音乐的表现往往只是唱唱、跳跳,并不正规。而奥尔夫提出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前提。其实,通过观察家中刚满周岁的宝宝,我觉得幼儿应该有一种天生的节奏感,他们对于音乐的敏感度比我们成人强烈得多,这种现象在他们还是胎儿时就有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妈妈的心跳也是一种节奏,他们出生后又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到了各种节奏。于是,如何将幼儿天生的节奏感挖掘出来并通过有意的培养使之提高,成了我们音乐特色教学的重点工作。

一、模仿,成就高起点

爱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可以说刚出生几个月的人就开始了模仿:模仿父母的语言与动作、模仿成人的习性与脾气、模仿伙伴的语气与神态。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我们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天性。

奥尔夫音乐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的一大特色,在教师外出培训带回来的资料中,我们可以选择出很多首适合幼儿园年龄段发展水平的音乐,如《我的身体会唱歌》《小跳蚤》《欢迎你来我家》《小黄鸭》等。在小班年龄段我们可以尝试节奏音乐《我的身体会唱歌》:我的小脚“哒哒”、我的小手“啪啪”、我的肚子“咕咕”……在幼儿觉得比较难的地方,教师可以亲身示范要求幼儿通过视觉感受来模仿,通过让幼儿听音乐、看示范,模仿音乐中各个身体部位发出的声音并努力跟上音乐的节奏,来达到让幼儿参与音乐、融入音乐的目的。在这里看似简单的模仿过程让幼儿切身感受到了节奏之美、活动之乐。

二、练习,巩固真基础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节奏的学习中我们不妨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幼儿多练习来达到扎实幼儿基本功、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在“苹果和梨”的活动中,让幼儿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进行听辨的过程中,我就运用了多次练习的办法来加深幼儿对这种节奏性的认识。但如何让幼儿在枯燥的多次练习中一直保持高调的情绪成了节奏活动的重点:

(1)手法多样。在以往的节奏教学中,甚至是在音乐、语言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亲自说这么一句话:“再来一遍!”可能在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幼儿们都能积极配合,但次数一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们不妨变着花样来说这句话,比如在“苹果和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引导:“小朋友们,我们用说水果名称的方法来念念这个节奏。”“拍拍手、拍拍腿呢?”“小舌头也想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它会怎么做呢?听……”通过说水果名称、拍手拍腿和说“ti、ta”来配合打节奏,不仅多次训练的目的没有改变,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加强了对这种节奏的记忆。

(2)代入灵活。幼儿并不像我们成人那样因为先入为主而对某种概念产生不可逆的固定思维,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在发现他们掌握了“苹果和梨”的节奏后,我将同是两个字的“葡萄”代入练习,因为同是两个字,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这样做一来可以起到多次练习的作用,二来让枯燥的“一遍又一遍”成为了探索与乐趣。接下来就是加大难度,将“哈密瓜”代替“苹果”加入到节奏的队列中,让幼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节奏,幼儿也对不同的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三、创新,拓展新视野

奥尔夫的教学法之所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抓住了幼儿生性好动、精力充沛这一年龄特点。而身体动作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他的教学法理念是开发幼儿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个幼儿的生命活力,每个幼儿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创造出属于幼儿的音乐,这也是幼儿天生的表现形式。

(1)化繁为简。如游戏“虫虫虫虫飞”,老师无需借助任何身外之物,示范用手指有节奏地玩一次游戏,幼儿们就能自己发现游戏的趣味性:用手指做成的大虫在另一个手臂上爬呀爬,小虫爬着爬着就到了背上。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操作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合作创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法中创新的部分无非是让幼儿个人表现出自己的节奏感受,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在音乐活动中如何将创新与合作结合起来呢?于是在“虫虫虫虫飞”这个游戏环节中,我从开始的老师将手指头走到小朋友的手臂上,让小朋友感受游戏的趣味性;到小朋友之间的两两合作,逗一逗坐在身边的好朋友;再到走得更远些去逗一逗从来没打过招呼的幼儿,使得原本陌生的幼儿之间有了一些亲密的肢体接触,化解了幼儿们初入园时的不适应,让幼儿发现与同伴间合作创造的乐趣。

四、感受,提升好乐感

幼儿园评优课上小陆老师以一堂充满诙谐与笑声的音乐游戏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她将活动名设计为“欢沁”,音乐选用舞蹈大赛上青年才俊孙科的《孔乙己》片段,节奏鲜明极富感染力,这不禁让我有了让从未见过此段视频的幼儿们自由感受节奏的冲动。“闭上眼仔细感受音乐,把脑袋中想到的东西说出来。”这是我的要求,幼儿们也真乖乖地闭上眼睛煞有其事地来感受音乐。以下是幼儿们的一些感受,我将其罗列出来:

(1)母鸡带小鸡。 “X X X X X X XXXX”的节奏像极了母鸡带小鸡在草地上捉虫的节奏,你看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草地上走走停停,走七步发现小虫马上啄三下。而在B段音乐时,音乐的节奏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将这段设计成小鸡间的互相嬉戏、梳理羽毛等动作,这个部分的动作完全可以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音乐的第三段也就是C段,乐段相较前两段较短且更活泼,可以是发现一只会飞会跳的虫子,小鸡们为啄到这只虫子跳上跳下、争先恐后地随处啄,有助于幼儿利用自己的来填充活动室的空间。

(2)洋娃娃和小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也是儿童歌曲的代表之作,活泼的曲风带给幼儿欢快的感觉,如果让幼儿听着《欢沁》想象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的场面,又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不妨试一试。

(3)巨人与拇指姑娘。看过绅士彬彬有礼地弯下他们笔直的腰,诚恳地邀请高贵的淑女共舞吗?在幼儿园教育中,蒙台梭利的教学理念不就是要把幼儿们培养成小绅士、小淑女吗?也许是看过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圆圈上的彬彬有礼,幼儿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圆圈舞在幼儿园中是司空见惯的,《斗牛士》《公共汽车》等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几乎都被聪明的老师们改编成了属于圆圈上的集体舞。而我想《欢沁》更是适合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曲调。因为相比其他音乐来说,它有更加能被幼儿感受出来的固定节奏,也有供幼儿自由发挥与交换朋友的音乐空间。在这个设计中,我想不妨把原来的《欢沁》剪辑成ABABABC的回旋式曲风,A段音乐就运用原来的A段,重复地以固定的舞蹈形式出现三次有助于幼儿感受和初步理解回旋式曲风的特点。另外加上原本C段改为的B段,让幼儿从与好朋友间的互动(内圈与外圈分别往中间走2个八拍)到与身边另一个朋友的游戏(通过与同伴间的炒黄豆的游戏转身到背后与原来站在自己后面的幼儿互动),再到与离开自己稍远的朋友之间的打招呼来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舒缓的结尾被运用成C段音乐,巨人们学小绅士缓缓弯下腰伸出一只手来邀请自己面前的拇指姑娘共舞,这就是适合中班幼儿的圆圈舞。

当然,幼儿们因为生活经验尚浅能感受出的画面较少,但理解幼儿的描述并帮助他们将描述具象化是每个教师的职责,这也是奥尔夫音乐节奏学习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