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片剂压片工艺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片剂压片工艺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新辅料、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中药片剂制备技术不断提高,但由于中药固有的特性,在生产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药片剂压片工艺的分析,阐述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中药;片剂;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194-02

片剂具有分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易控、生物利用度较好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等优点,且符合制剂“五方便”的要求,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常用剂型之一[1]。随着中药片剂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工艺技术日益改进,片剂质量也在逐渐提高。然而,笔者在长期从事中药制剂工作中深感中药片剂生产中难点较多,如易出现松片、揭盖、黏冲、花斑、片面粗糙、片差不稳定、硬度差、崩解迟缓等,这些均严重影响了中药片剂的生产质量。上述问题虽与压片机的调整有关,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中药片剂的原料特殊所致,现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影响中药片剂生产质量的若干问题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中药原料药所含成分分类

这是一个涉及所有中药制剂研究的首要问题,亦是容易忽视或重视不够的问题。明确掌握原料药的所含成分对片剂成型工艺路线选择、分剂量规格的确定,以及对辅料的选择、处方设计研究、成型工艺研究均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一般来说,中药原料药所含成分分为以下3类[2]:

第一类为多淀粉、胶脂的原料,加入部分浸膏制成颗粒,颗粒松软适宜,质量较好,压片时基本上稳定和正常。

第二类为含动物药、多纤维的原料,难粉碎,制粒较难控制,因而最易出现松片、裂片,甚至出现片面膨胀,最难压片。

第三类为多油脂量的原料,其黏度较大,压片时经常出现松片、硬度差或裂片的现象,为压片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品种。

还有一些如含矿物类、芳香类、果实类、根皮类等品种,压片中也经常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方可顺利压片。

2 中药片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压片

2.1.1 制粒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制粒中经常会出现难以制粒的现象,如以水为润湿剂制成的软材太黏,以致制粒困难。

在制粒过程中,如果处方总剂量较小,可将所有药材粉碎后灭菌过筛,加稀糖浆(稀糖浆浓度视物料而定)制成软材,选14~16目的筛网制成颗粒;如果是吸湿性不强的药材,可将其直接粉碎成颗粒,过筛后即可直接压片。此外,当浸膏与处方中部分药材细粉混合后若黏性适中,可直接制成软材,制成颗粒。

2.1.2 压片在压片工艺中,经常会出现片子硬度不符合要求、松片、裂片等现象。

如前所述,对于中药处方中含有一定量纤维性药材,如动物角质类、动物皮类、矿物类药材,由于这些药材弹性大,黏性小,容易降低片剂的硬度。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适宜溶媒及方法,将此类型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参与颗粒的制备,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颗粒的弹性,提高颗粒的可压性,进而提高片剂的成型性。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脂肪油等,压片易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硬度,应采用压榨法或石蜡脱脂法除去这些成分。随着颗粒的含油量减少,其内聚力就会增加,从而提高片剂的硬度。中药颗粒的粗细也会影响片剂的硬度,中药颗粒的粗细由中药片剂的片重及直径决定。大片可以用相对较大的颗粒或小颗粒来压片,但小片只能用小颗粒来压片。若中药颗粒粗细比例失调,颗粒太粗会降低颗粒间的内聚力,从而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的硬度;但若中药颗粒太细会引起颗粒的流动性差,致颗粒在冲模孔中的填充量不足而引起松片,降低片剂硬度。

裂片也是压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裂片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压力调节不当或颗粒过干、过湿所致。要解决裂片现象,一方面,可以适当减慢压片机的转速,延长压片时间;适当调节压力,以减少片剂的弹性内应力,控制片剂辅料的用量,降低其弹性复原率。另一方面,适当提高颗粒的含水量,一般来说,全浸膏片含水量>半浸膏片>粉末片。全浸膏片一般片面光滑而有光泽,半浸膏片及粉末片常出现素片外观不佳、裂片等现象,经多次实验,证明适当提高含水量同时增大压力能使颗粒内部水分逸出、附着于片面,以此得到的半浸膏片及粉末片外观光滑、光泽较好,且解决了片面掉渣问题。另外,操作中必须注意应避免含水量过高,否则易造成松片或素片吸潮,水分控制在3%最为适宜。除水分之外,颗粒的大小、均匀程度也能影响片剂成型的好坏。

2.2 包衣

中草药制成素片后,为了解决中药浸膏片的吸潮、霉变等问题,中药片剂大多数都要进行包糖衣的工序,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同时可以增加中药片剂的美观程度,使患者乐于服用。在包衣工序中经常发现有黏片、露边、龟裂、色斑等现象发生[3-5]。

中药片剂在包衣工序中之所以会出现黏片、露边、龟裂、色斑等现象,由于黏片素片表面不太光滑,单糖浆加入过量且温度低,水分蒸发慢,搅拌不及时,而出现彼此黏附。当颗粒含水量过大、压片机压力调节不当时素片就会有毛边,在加入糖浆后,素片边缘毛边部位黏附的糖浆量多,经包衣锅内摩擦,糖浆渐失去,就会使片子边缘露出。若素片硬度不符合要求,当素片的张力大于包衣层的表面张力时,即会出现龟裂。如果素片片面凸凹不平,上色浆时,可溶性色素在干燥过程中发生迁移,片温过高,色浆调配不均或每次加入量不等时,就容易出现包好的片子上色泽不均,呈色斑状。

对于包衣工序中出现的黏片、露边、龟裂、色斑等现象,首先糖浆温度应控制在40~50℃,糖浆与素片的量宜为30~40 ml/kg。固定糖浆的含糖量,搅拌要及时、均匀。

其次,素片要充分干燥,水分控制在3%左右。素片在过筛除去小颗粒时,可稍加用力,并适当增加包衣层数,做到层层干燥,但也要控制好锅内温度,以免水分散发过快。

第三,素片的硬度要适中,减少包衣过程中水分内渗,除控制糖浆和滑石粉的用量外,还要注意调节好锅内温度,做到多次薄层快干。

第四,选用不溶性色素,如“色淀”等;还要使包衣片片面平整光滑,一旦出现色斑,用“淡色浆拉”处理,控制锅温及吹风时间;配制色浆一定要完全搅匀。

除了在包衣工序中出现的黏片、露边、龟裂、色斑等现象,中药糖衣片还易吸潮、褪色和霉变等,为糖类、蛋白质等引湿受潮、素片本身含水量过大、糖衣片未做到层层干燥、残留水分过多等原因所致,那么这就要求除去杂质,加干燥剂硫酸钙,在包隔离层前将片芯置包衣锅中滚动,加糖浆、滑石粉适量,使其黏着在片剂表面,延长加热时间,使片芯水分尽量逸出,糖衣片严格做到层层干燥。

3 讨论

总之,在中药片剂的压片过程中引起裂片、松片、黏冲、崩解迟缓等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因此,在片剂的制备工艺上,要不断改进,严格工艺控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片剂的制备工艺,并提高片剂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晓宏,陈迪华,斯建勇,等.中药新药片剂成型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5):327-329.

[2]杨永汉,杨桂梅,杨春雷.关于中药片剂压片难度分析[J].中草药,1997,28(5):281.

[3]庄义修,李亚萍,章静波,等.中药糖衣片抗龟裂包衣工艺改进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14):50-51.

[4]谢香菊.中药糖衣片变色现象的主要解决措施[J].中国药业,2005,14(12):59-60.

[5]李芳,耿鲁骏.解决中药糖衣片裂片的原因及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工业,2002,21(6):35-36.

(收稿日期: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