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活“第三利润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第三利润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产要素价格的攀升、管理意识的落后、传统核算方式的缺陷以及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只有“对症下药”祛除引起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顽疾”,实现有效的物流成本管控,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以改善我国物流业现状、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各类经济活动全面走进国际舞台并参与国际竞争,使得我国愈加重视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见图1)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58.4万亿元,较2001年增长约700%。社会物流总额增幅除2009年外,各年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幅度。尤其是2011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5.7%。一系列的数据不但表明现代物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与带动作用,而且标志着我国物流业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已经逐步迈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然而,从目前全球物流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尚处于物流发展的初级阶段,与世界上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6.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1%,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而与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发达国家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仅占本国GDP的10%左右,对物流成本的管控远远优于我国,这就使中外物流成本控制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反差。

追根溯源

较高的物流成本不仅侵蚀了我国企业的利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与物流相关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益。面对高物流成本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们不禁要疑问,造成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源何在?

物流生产要素价格攀升,推高我国物流成本。由于近几年国际油价一直在高位徘徊,受其影响国内燃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另外,我国各省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劳动工资出现了明显的提升,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诸多因素导致物流成本增加。此外,对于公路运输方式而言,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强烈呼吁撤销公路收费站、取消过路过桥费,但各地区受利益驱使,地方保护主义致使过路过桥费仍在我国普遍存在,并且占据物流成本很大的比例。据统计,目前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依然依靠收费公路政策建设。繁重的过路过桥费导致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繁多的收费更是令其苦不堪言。数据显示,我国37%的物流企业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比重超过40%。

物流管理意识落后,缺乏全局管理观念。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构成的完整系统,而我国企业往往注重对单一物流子系统的管控,缺乏对物流系统的全局控制。此外,由于企业大多偏重对生产成本控制以提高利润,忽视物流对企业利润的重要性,造成企业物流管理意识较差,物流成本不断上升。这也是我们在中外企业物流管理战略比较和物流成本比较中,发现的最大的区别之一,显示出我国物流管理理念的落后。

对于行政管理部门而言,我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管辖,而各主要负责部门缺乏交通运输发展的全局意识,致使各运输方式衔接错位,交通运输系统缺乏协调与合作,“多式联运”的现代化运输方式难以实现。另外还需指出的是,物流的发展不仅需要各运输部门的通力合作,同时还涉及内外贸易、邮政、海关、质检等部门及运输、仓储、装卸等多个环节,各部门、各环节之间条块式分割管理致使我国难以形成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各环节之间衔接成本较高,也增加了企业的费用负担。这也是我们在比较分析中外物流管理中发现的重要差别之一。

传统核算方式存在缺陷,致使物流成本计算混乱。物流成本核算作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基础与关键,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参考。我国物流成本核算方面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直至2006年国家才《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颁布的目的是为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与统计提供指导,但是笔者认为此标准尚不完善,企业无法依据该标准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核算体系。其次,物流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构成,而我国企业对它们的内涵认识并不统一,许多企业仅仅核算显性物流成本,对于隐性物流成本尚无反映方式,这也导致物流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地核算出真正的物流成本。

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物流各环节信息闭塞。目前,我国整个物流行业尚未广泛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较差,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并不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即使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仍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而且从整个供应链来看,由于位于物流各环节的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互通机制,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导致无法实现整个物流系统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显然这也会增加物流成本。

突围之路

优秀的物流成本管控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如何缓解物流成本压力,多角度全面控制物流成本以实现企业资源“节流”,是目前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祛除引起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顽疾”,才能促使我国的物流业健康发展。

加强我国物流立法的专业化、系统化。我国现行的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散落于不同的法律文件之中,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法规多以保护自身利益为主,法律条文之间矛盾、冲突较大。除此之外,这些法律法规层次普遍偏低,法律效力和约束力较差。而反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立法,都强调对全国物流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重视对运输业的监管,彻底消除了乱收费以及部门分割管理的现象。因此,应从实际国情出发,尽快完善我国物流法律体系,以彻底消除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物流“乱象”。

打破管理瓶颈,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优化现存物流管理体系,成立专职的物流管控部门,引进物流管理人才,从而对企业物流体系进行更为专业的规划与提升,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对于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条块式物流管理的缺陷,除了以物流法律规范、引导各部门之外,应尽快设立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权威机构,对我国物流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制定政策以加强各物流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捋顺各物流环节存在的衔接不畅问题,促使整个物流体系运转顺畅。

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的《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以促使各类企业参考此标准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带有企业特色的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另外,物流成本核算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成本的构成与划分尚未明晰所致,因此,应在明确物流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物流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归类,并设置、完善相关的会计科目与账户,以便于对不同物流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

从全球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物流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之一,特别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普及而产生的“电子商务”、“云物流”等相关概念,使传统的物流理念更加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应加强物流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推广,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真正实现物流全过程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

最后,还需指出的是,据了解,我国目前大部分制造与销售企业已拥有或在建自己的物流设施,然而从未来企业竞争战略与物流管理运作方式的发展变化来看,上述举措不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因此,我国企业应尽快摆脱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慎建、精建企业自己的物流体系,将不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范围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以避免自建物流体系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进而集中资本与精力于企业的主营业务。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更多的企业将会意识到物流的战略地位。如何控制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已成为企业界与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发达国家的物流现状来看,我国还存在巨大的物流水平提升空间,因此,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物流发展之路,最终推动我国向“大物流”时代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