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着制约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和发展、导致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多种常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学时分配合理性、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模式改革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考核模式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课时量少,无法满足教学任务需要

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非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总体课时规划分配给这门课程的课时量比较少,甚至还逐渐地被压缩,而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却没有减少。这使得任课教师在课时量少却要完成较重的教学任务、保障较高教学质量之间难以兼顾。

(二)学生基础差异大,提高教学效果困难

就读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院校学习前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计算机,但是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却因家庭经济条件、城乡差异、性别差异等情况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少数出身农村的学生甚至从没接触过电脑,而那些出身城镇的学生则具有相对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此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差异。这些均导致学生在入学前就形成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被放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有时觉得教师讲的内容过于简单,而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平时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往往听得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教师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刀切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不符实际,学生能力难以提高

目前极少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理论教学上依然借助于粉笔和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教师很难把这门课程强调的实践操作能力表现出来。而一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仍然摆脱不了“灌输式”的教学现象。虽然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了操作过程的演示,但是由于学生仍然是被动观看而无法动手实践,这就增加了上机课中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在教师看来简单的操作,到了上机时还要反复给学生演示和讲解,不但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还丧失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考试模式跟不上教学的变化和要求

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逐步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等,但在计算机基础课考核上还存在着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这完全脱离了这门基础课实践性的教学目标。而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引进了上机考试系统,也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没有硬性要求,致使学生甚至教师放松了要求,没有将机考模式很好的贯彻落实,这就很难反映学生们真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此外,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考试系统的题库与教学选用的教材相脱离,存在着试题库落后、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反应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对策

(一)积极优化教学任务,科学合理分配课时

由于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的课时总量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因此任课教师应该科学优化教学任务,结合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对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做一些适当的取舍,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教学时间,从计算机技术应用者的角度出发,减少甚至忽略一些比较抽象复杂且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性强的部分内容,尽可能安排上机操作。

(二)注重培养操作能力,有效地利用上机时间

在上机课中,要安排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操作,并且授课教师和辅导教师应该根据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操作练习题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整个操作过程,也可以事先把整个操作过程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成视频文件并共享,以便他们在有问题的时候可以下载后进行自我学习指导。在学生自己操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解和回答个别学生的疑问外,还应当和辅导教师留意学生们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并在上机课快结束时或下次理论课中予以总结和讲评。

(三)开展层次化教学,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学习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很难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接受情况。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别组成一些兴趣活动小组,比如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维护小组,网页网站的制作与开发小组,数据库开发与设计小组等。授课教师还可以定期地给各小组学生予以指导,这样不但延伸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可以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树立“双主”观念,整合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上机课中的指导作用。依据“双主”教学观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和有机地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如层次式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有目的地进行研究探索,主动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

(五)改革考试模式,注重考核操作能力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备的校园网,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对于信息化程度高的那些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方面,要开发或引进上机考试系统,完全取消笔试的考试形式。而对于那些信息化程度不高或教学设施无法满足上机考试的院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尽可能采用机考形式或采用机考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理论知识和操作部分分开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可以通过纸质试卷考核,而操作部分则采用机考的考核办法。这样既能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核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英,杨志东.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

[2]白春奎.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