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活·生命·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生命·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预设,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好了的程序展开教学,只想到自己怎样教,却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使课堂变得沉闷、机械,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课堂出现了“生态危机”。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打造生态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展现出生命的气息呢?

一、注重体验,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

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听教师讲解知识技能,然后进行操练从而达到记忆的过程。这不仅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味同嚼蜡,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严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探索的经历,让学生在课堂与生活融合的体验中获得新知,能力得到提升。

1.教学回归生活。生态化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只有对外开放,走向生活,课堂才永葆活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在上演,有多少新奇的事在发生,虽然学生每天往返于两点一线之间,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但发生在周边的生活现象,以及通过各种媒体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也已经足够学生体验和感悟了,都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的确,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其积累知识、丰富知识。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报刊,关注社会热点,走出教室,研究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物,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打破思维的定势,通过实践获得新的看法和思想。诸如,企业改制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国际风云的变幻等等,这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生活的,语文教师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中,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去体验和感悟生活。只有把学生引入社会生活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体验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

2.课堂链接生活。教学内容回归生活,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变成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努力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这样的“超级链接”,可以是由课堂教学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而引发的资源探索,也可以是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延伸,但更主要的应该是教师从学生的己有社会经验人手,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求,充分地体验。如朱自清的《背影》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阅读课文,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背影”所体现的父爱。父亲在家境窘迫、四处奔波的情况下执意要送儿子上学,还不辞劳苦地为儿子买橘子。这与我们下岗工人的家庭节衣缩食给子女请家教、买学习资料,与许多父母不辞辛劳为子女找好的学校就读、接送上学,送衣送伞、问寒问暖何等相似!教师若把文中的情景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景“超级链接”起来,“背影”所传达的父爱怎能不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建立与生活的“超级链接”,让学生透视现实社会生活,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

二、立足生命,落实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

教育的起点和回归是人的生命,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过程,也是生命自主,能力发展的过程。所以,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当我们承认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的时候,那么,课堂也就成为生命发展的摇篮。因此,课堂教学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态意义所在。

1.关注生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人,毕竟不同于其它生命体,他既需要物质营养,也需要人文营养。如果说科学是教人“求真”,那么,人文是教人“求美”,“求善”。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因此,要变“传统课堂”为“生命化”的课堂,就必须发掘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语文教材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美德。语文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在感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的同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这些极富人文色彩的传统文化成果,都汇聚在语文教材之中,我们有理由通过语文教学将这些文化精髓进行挖掘与传承。通过对优秀文化成果的仔细研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热爱自然和人类、热爱真理和正义等情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吸收和传承的过程中,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也将水到渠成。

2.尊重生命,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生态化语文课堂尊重独特生命的形成,强调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个体,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因此,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真实的自我。作为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充分地观察了解他,顺应学生的成长,自然地加以引导而不是急于要影响他甚至改变他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问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语文老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其个性。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优点和闪光点,如打球、画画、棋艺、表演等。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特长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而对于某些学生因个性使然出现的不合理表现,教师也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委婉地提出改正建议,以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中还会发现,有的学生会奇思怪想而提一些古怪的问题,有的学生则喜欢“无厘头”的挑刺找茬,学生的这些想法表面看可能是幼稚昀、偏激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但也可能蕴涵着与众不同的创新思想。如果这些想法的确不着边际,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给学生讲明为什么不好;如果想法有新意,老师应给予鼓励和赞许,断不可抑制个性张扬的学生。假若语文老师以自己的思想去辖制任何一位学生的求异思维,则会熄灭这一学生进发创造力的火花。让我们尊重生命,善待有个性的学生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注重生成,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授――受”结构,教师按照预定的课堂教学计划去操作,学生没有选择内容和程序的自由,只能被动地接受,而生态化语文课堂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导引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话题,发表新的见解,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对预设的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和补充,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气、充满挑战、创新,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迷人的风景。

1.精心预设,预约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态化语文谋堂的生成,并不是纯自然状态下的无序生成。因为随意的生成绝不是高水平的生成,而是要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全面把握和对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参与探究留出时间和空间,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教师要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案预设得越周密,考虑得越详尽,则促成精彩生成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也就越生态。

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前提。但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成是预设的生成,生成是预设的丰富、拓展。生态化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但不能仅仅是预设,生成更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有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根据小说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初始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问题一出,学生莫衷一是,从题目上看似乎是于勒,从情节上看每个情节都少不了于勒,但从主题上看似乎不是于勒而是菲利蒲夫妇了。课堂争辩十分激烈。后来经过反复阅读、体会讨论,同学们不仅明确了问题答案(主人公应是菲利蒲夫妇,而于勒只是个线索人物),而且还在精彩生成中,完成了对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的理解。

2.捕捉“亮点”,凸显生成。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但即使是最精心的预设,也是无法预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的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无理,有的精彩,甚至也会有不经意间进出的预设不及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往往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如果教师不假思索、不置可否,不仅会丧失一次绝好的生成机会,而且也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还记得“雪化了以后是春天”的例子吧,这是一个多么富于想象和希望的答案啊,同时,这又是一个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多好的机会啊。遗憾的是,如此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却在我们眼前滑过了。这个例子警策着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亮点,捕捉那些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机会。

我曾经教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当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结尾人物结局时,有一位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自古红颜多薄命啊!”他的话引起学生一场哄堂大笑,却也引发了我的灵感,使我想起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同样是断然赴水,同样是在绝望中,同样是在被抛弃时刻展露绝代风华,但她们又有着很多的不同!于是我把“杜十娘与刘兰芝之死的异同”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供学生讨论。学生兴致勃发,课堂精彩屡见。这一问题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教案中未曾预设的,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敏锐把握、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不仅可以鼓励一个学生,更能激发一批学生,生成满堂精彩。

3.利用错误,引发生成。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出错的经历,并且每个人都害怕出错,因为它或多或少地意味着失败。作为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更是不会少。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首先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看待,不能斥责甚至惩罚学生,斥责和惩罚只会导致学生对错误极力地回避,这样会扼杀学生好奇求知的天性。其次,当学生出错后,我也不能仅用一句“你错了!”而草草地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我们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对错误的答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这时,如果教师具有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处理错误信息的智慧,就能把握机会,利用错误,使课堂因错误的生成而更加精彩。

生态化语文课堂应该是“立足生活”“关注生命”“动态生成”的课堂,它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智慧去开启智慧,让学生在语文环境所引发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满怀乐趣和兴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领悟着真善美,展示生命的飞扬!它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师生共同收获着欢乐和成功,得到生命的自由成长。

(潘卫星,江苏省吴江市黎里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