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朗读因有效而灵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朗读因有效而灵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总的要求。书声琅琅,被教学名家列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这应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

【关键词】存在弊端;目标明确;训练精心

Let read aloud because of being effective and is nimble and resourceful

Wei Qingping

【Abstract】Has the explicit stipulation in the new class sign: “can use the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correctly, fluent, to have the sentiment to read aloud the text.”This is reads aloud the teaching total request to our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he book sound bang-bang, is listed as by the teaching famous exper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first essential meaning. “must let student full reading, in reading overall sensation, has a feeling in reading to become aware, raises the language sense in reading, receives the emotion in reading gradually influencing.”This should be the highest boundary which reads, this should be one of we teacher classroom value ideal pursues.

【Key words】Existence malpractice; The goal is clear; Trains carefully

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总的要求。书声琅琅,被教学名家列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以读为本”作为中国几千年来母语教学传统中积淀下来的精髓,一直倍受重视和推崇。“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这应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

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朗读指导方面却不尽人意,如何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朗读指导存在弊端

1.1 自由朗读不自由。课堂朗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自由朗读不自由”。请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

生:(全班学生双手持书将书垂直立于桌面,不约而同地齐读课文起来。)

师:(一边使劲地拍手,一边大声地喊着)停下来停下来,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生:(叽哩呱啦地开始读课文。)

师:(击掌示意)

生:(朗读声戛然而止)

[反思] 相信这样的教学镜头,我们都不陌生,每一节课老师在指导学生初读的时候,都会强调这样一句话。开始的时候,学生速度慢的慢,快的快;声音响的响,轻的轻。可是过不了多久,大部分学生又逐渐情不自禁地齐读起来了。有个别先读完课文的同学,放下书本,两手规规矩矩地平放于胸前桌面上,目不斜视。这样傻呆呆地坐着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室里的读书声越来越低,结果是还有不少的学生还没有读好课文,看到这静悄悄的课堂,自己觉得也不好意思再读下去了。然后大家就这样静静的等待老师发话。这就是在我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指导下的自由朗读。

1.2 朗读时间不足。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35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实际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只有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理解课文。

朗读指导存在的弊端还有“得到朗读机会的人少”,“老师指导少”等等,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的课堂教学效率,可见,有效的朗读指导是必须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

2 朗读目标清晰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朗读不是乱读、滥读。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3 朗读训练精心设计

3.1 以读见悟,情文相生。检查学生是不是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只要一听他的朗读就知道了,这就是所谓的以读见悟。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点,我在教学《第一场雪》中深有体会。

《第一场雪》线索清晰,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描写,在教学“雪后”这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出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圈点批注。接着,学生汇报读后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雪大”、“雪美”、“人欢”的语段加强读的训练,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努力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紧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等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联系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并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当学生没能很好地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没有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时,则利用课件再现画面,结合言语情境,激情渲染,调拨情感之弦,让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融合,真切感受到第一场雪的大和美,使教材、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达到情感上的共振。最后,通过引读梳理,熟读成诵,回归整体。

如《月光曲》中,文章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的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最后,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3.2 个性朗读,加深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我认为,朗读教学的精髓就是教师卓有实效的指导。只有具体实在的指导,学生才能让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感情自然充其量分地流露!

《桂林山水》就是一篇从朗读中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好文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语言优美流畅,适合学生朗读背诵,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我是这样指导“读”的。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生:(汇报)写了山有的各种各样形态。

师:(课件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这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点评]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

正如前苏联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奥妙,都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仲养中弄明白了。”由于朗读可以吸引学生不自觉的进入文本,使得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学生就可以较为迅速的理解课文。

曾经有人这样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这样作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是啊,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充分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才会因有效而灵动,我们的朗读才会真正地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4年

[3] 雷玲.《听名师讲课》.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5] 《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