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朗朗的书声回到教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朗读可以说是小学每个年级都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要使学生做到充分地读和领悟也是不容易的。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受到熏陶,同时朗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朗读本身有一定的美感规律,但是,它同样是个性化行为,是建筑在朗读者个性感悟基础之上的形象化发表。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朗读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也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精读,却忽视了学生自我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将会使学生只记住教师所讲述东西,自身的个性及独特的东西会非常缺乏。因此,读的量、老师教的度及学生的质相结合是非常的重要,教师要给他们充分的读的时间,在读和学的过程中理解感悟,成为真正主动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习语言,单凭讲解思想内容、写作技巧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抓住读这一主线,反复实践,精于指导,学生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要落实以读为本,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要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以至背诵。其次要保证读书时间,加大读书的实践。一般来讲,一节课中学生读书的时间最好不少于1/2,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要给全体学生有足够的试读、练读和评议的时间,体现朗读对语言学习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读书形式要多样,指导要得法。朗读有多种形式,如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教师要根据年级、学情和教材特点,区别各种朗读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适用范围,合理运用,并要加强指导。视频和音乐都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其中播放音乐和动画是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如果能够将其巧妙应用,对语文教学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的质感是丰富多彩的,把握语言的质感需要教师对文本做深入的研读和悉心的体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语文教师,必定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其课堂必然彰显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那就是语言的质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如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书声琅琅才是小学最显著的特征,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识字、读书、反复读、不断记忆,提倡多记性、少悟性,讲究多种方式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高声读、小声读、坐着读、站着读、走着读、默读、可以用普通话读,也可以用方言读。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要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没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走来。教师要适时点拨、导读,正确处理自主感悟与价值观导向之间的关系,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平等对话,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复的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让此时的学生由“听者”变成真正的“读者”,让他们去体会自己的情,领悟自己的理,而我们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正如《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