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当前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研究内容、作者情况、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展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理论研究的优势与存在缺陷,以期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实践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文献计量;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4)06-0057-06

The Research on Supply Model of Sports Public Goods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s

LI Rongri1, DUAN JuanJuan2, LI Ping2

(1.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37, China; 2. Mokpo National University,Kore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ummarizing research results’ numbers, research content, the author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fields of the supply model of sports public goods in current, utmost to show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upply model of sports public goods. And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ucces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ory of the supply model of sports public goods on the curr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supply model of sports public goods, and provide practice guidance for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of sports public goods.

Key wordsbiblismetrics; sports public goods; supply mode;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日益凸显,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过程。虽然总体来说,经过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0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初步覆盖广大城乡,总量超过100万个。同时,2012年的《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也进一步规划了到2015年我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与资金保障。但不可否认,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邓春林(2010)[1]、罗旭(2009)[2]等学者指出,体育公共部门对体育公共产品的垄断,造成供应主体、供应内容过度单一,使得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资源配置不合理,供应效率低下,远不能满足现代公众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而在此背景下,不仅要从实践方面给予大力改革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的理论研究跟紧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实践需要,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 基于此,本研究对目前所查阅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类与整理,对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从不同角度展望了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及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与实践指导。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资料搜索平台,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相关课题为辅助搜索平台,通过对1978年以来收录的有关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以体育公共产品研究成果61篇、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研究成果50篇、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成果2篇作为本文进行定量分析的总样本。由于数据库收录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因此研究结果可以最大限度揭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律。 在具体统计方法上,主要借助EXCEL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频数统计(frequency analysis)与百分比分析,展开统计工作。

3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成果计量研究结果分析

3.1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成果数量统计与分析3.1.1体育公共产品研究成果数量统计与分析

反映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则要明显滞后于相应的实践发展需求,与相应实践需求存在严重脱节性。 第一,从大环境来看,当恩格尔系数达到65%时,开始出现娱乐消遣性消费,当恩格尔系数达到50%以下时,这类消费可呈现出稳定的持续增长[3]。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就已经低于65%,约为57.5%,说明中国城镇公民对各种娱乐消遣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开始增加,而其中既能满足居民健身需求、又能满足居民交友等精神需求的体育运动也逐渐成为居民涉猎的对象,居民对各种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发现,截至1999年,相关体育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成果却几乎为零。一方面,公共产品研究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一大诱因;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社会各界对体育公共产品的忽视现象。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2000年开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全部低于50%(分别为39.4%和49.1%),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全国居民的娱乐消费性需求开始呈现稳定持续增长。同时这也意味着,时代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而体育运动作为一剂调节人们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可口良药,也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社会公众思想观念已悄然转变,体育健身意识逐渐增强,体育人口和体育消费持续增加,体育消费结构逐渐也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发展,社会公众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呈日益扩大化、丰富化发展趋势。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直到2007年左右,体育公共产品问题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007年,朱汉义[4],汪艳、耿元元等[5]学者分别就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和体育产业化进程中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公共产品理论的核心问题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而同样,在体育公共产品领域,其供给问题是我国政府体育部门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共同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举国体制等众多原因,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供给。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及国家财力有限,加之政府的“经济人”行为、制定公共政策中的不均衡博弈、不完全竞争造成的低效、寻租等腐败行为致使政府供给体育公共产品时具有很严重的弊端,难以满足人们多元次的基本体育健身需求,造成了公众的不满。而政府部门仅靠自身的条件是无法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因此体育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的日益加深,这势必会影响社会公众政府体育部门的信任度,影响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参与度,进而妨碍我国体育公共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仅是政府体育部门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自然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第二,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成果数量较为匮乏,仅为2篇。谢力蓉(2008)[6]通过查阅文献与观察访谈,提出来基于社区居民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模式,改革公共体育设施产权与经营权,实现社区居民共享模式;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社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体现社区管理特点,优化社区体育公共产品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供给社区体育公共产品中的责任。张梅(2012)[7]从服务外包角度分析了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即将政策规划与执行者的角色分开,在执行部门引入竞争、契约、价格等市场要素,而由相关部门(公、私、第三部门)发挥其适当的功能生产体育公共服务,以提高执行效率。“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费孝通先生曾将模式理解为发展模式,即“在一定的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8]。当然对于“模式”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也自然存在差异,但是本研究认为不管“模式”概念如何界定,其功能是不变的,即“模式”作为一种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系统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理论体系,有助于为实践者解决同类问题提供科学地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研究中可以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角度,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某一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提出更为有效的、系统性的指导解决方案,为社会各界解决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参与与实践指导。第一,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众多学者们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入、第三部门辅助的多元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体系,但由于我国长期的政府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及目前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使得我们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中存在政府错位、市场越位、第三部门缺位等现象。针对此问题,王冬冬,谈智武,李泽群(2009)[9]认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由于在责、权、利方面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是造成行为失范的根本原因;张琴,方新普,董红刚(2012)[10]分析了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在提供体育公共产品上的优势与不足,以此提出了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优势整合概念,旨在实现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张永韬(2012)[11]针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市场主导资源配置体制缺乏公平和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体制缺乏效率的缺陷,提出了非营利体育组织独特的性质和优势,并认为可以采用支配型和合作型模式,向社会提供体育公共产品。 综合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影响,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类型仍需要不断丰富,仍需要得到切实加强和落实。另一方面,虽然学者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存在在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与研究,但是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供给状况如何、供给效率如何,其供给能否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产品需求仍需要学者们的持续关注与深入挖掘。 第二,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在其供给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健全、科学、合理的供给制度能够提高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反之,则抑制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事实证明,目前我国供给体制建设的滞后、缺失、不健全均给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蒙上了层层阴影。针对此问题,张琴,董红刚,方新普(2010)[12]以社会公正为视野,从调适体制、财政保障体制、表达和决策体制、多元化供给体制和监督体制等创新维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失衡的对策;张小林,白晋湘(2010)[13]在研究中指出,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表现为:非均衡战略下城乡二元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障碍,供给主体制度的缺位与错位;需求表达机制缺失与供给决策机制倒置;监督制度缺位等。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制度优化对策:构建良性决策机制,重视不同区域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非正式制度供给,构建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制度等。虽然诸多学者针对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建设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总体而言,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成果数量仅有9篇,研究成果较为匮乏,仍需加强。 第三,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其他方面。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供给产品(场地设施等)均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作用,但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体育公共产品在供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资金短缺、供给产品不足等诸多问题。王冬冬,曹庆荣,李泽群(2009)[14]的研究认为,财政筹资、市场筹资以及非政府组织筹资、境外筹资、个人筹资是新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筹资的主要渠道。而破除城乡“二元”格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激励机制则是主要的政策应对措施;李博,胡霞(2008)[15]运用AHP方法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序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更科学地安排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提供理论参考。综合讨论与分析,一方面,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供给产品理论研究的滞后、匮乏(共4篇),极不利于指导实践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虽然有部分学者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标准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界定与阐述,且其包含的核心本质已取得一致性见解,但是对于体育公共产品各个类别所包含具体内容却仍未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应该也是今后学者们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 综合以上观点,本研究认为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应该是包含体育公共供给主体、供给制度保障、供给资金支持、供给人力资源支持、供给产品要素等诸多内容的完整体系。另外,管理作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发展的必备要素和重要手段,也应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但目前由于体育公共产品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总体数量不足、我国特殊国情等因素,使得体育公共产品诸多内容要素没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3.3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科研成果作者情况统计与分析 对于科研成果作者情况,尤其是对高产作者和核心作者进行统计分析,既可以反映出社会不同机构部门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同时对进一步了解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有关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者虽然较多,但总体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核心的作者群,研究的延续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作者工作机构的统计整理发现,高产机构全部为中国各个高校,比例为100%。这一方面说明,高校作为各个学科领域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单位,在此也进一步凸显了其重要作用与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存在的严重问题,即政府机构作为体育公共产品的核心供给主体,却仍没有参与到体育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工作当中,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体育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含金量。从建国之初,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便一直完全由政府部门提供,只是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居民需求的日益增加、新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与成熟,我国才逐渐开始由完全政府提供逐渐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共同供给体育公共产品的新格局。因此,政府机构作为主要供给主体,有必要参与到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研究工作当中,这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体系的完善及理论成果实践指导作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4.1结论 时代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公众对体育健身运动、体育交友等功能的多层次需求。但随着社会公众对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其与落后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而针对此问题,诸多学者也逐渐开始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关注,并进行了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供给体制、供给产品、供给资金、供给现状研究等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为体育公共产品理论体系进步与完善做了良好铺垫。 但另一方面,总体来看,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数量偏少则直接导致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存在滞后性、匮乏性及不系统性等弊端,这些不足之处值得社会各界在今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中引起高度重视。第一,虽然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内容涉及了几个主要供给模块,如供给主体、供给体制、供给产品、供给资金等,但研究内容仅处于表层探讨,缺乏深入研究,缺乏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管理和相关目标体系的理论研究;第二,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成果的作者主要以高校为主,而政府部门体育公共产品直接参与者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含金量;第三,对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经验定性为主,而定量调查的研究成果则较为匮乏;第四,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文献来源,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研究仍处于基础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的质量仍有待提高;第五,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基金论文支持情况来看,基金论文的数量比较多,说明了目前国家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发展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第六,从地域特殊来看,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农村和城市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这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是也必然要面临的。同时也是需要以城乡居民不同需求为基础分别建立不同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4.2展望 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认为未来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重点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研究方法方面,应该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多样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充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如对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第三组织之间责任关系进行研究时,则应该主要以领导管理层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专家调查与访谈为主;而在研究具体体育公共供给产品,如场地设施时,应该以社会公众实际需求调查数据为依据。 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应该注重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系统性、整体性,既要对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各个模块给予同样的重视与关注,又要对各个组成模块给予更深入的研究分析。第一,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理论研究方面,不仅要对多元供给主体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探讨,更应该对各个供给主体,尤其是政府这一核心供给主体的责任机制进行详细界定,同时也应该引入成熟先进理论(如服务外包等)对各个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进行科学论证;第二,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方面。应该将重点放在政府、市场、社会第三组织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与政府监督机制研究方面;第三,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方面。在体育公共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理论研究应该重点放在体育公共产品资金筹集渠道与资金支出分配方式两个方面;第四,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产品方面(场地设施等)。应该以不同群体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对供给产品的规模需求、质量需求、内容需求、方式需求等作出进一步的规划。 再者,在研究领域方面。应该采取“主观统一、客观区别对待”的建设方针。虽然国家政府、市场与社会第三组织在供给体育公共产品时应公平对待,即全体社会公众应该享有相同的体育权利,但是由于社会环境、职业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等等因素的差异,使得社会公众对体育公共产品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征。而鉴于我国领域的独特特征,本研究认为从宏观领域来看,应该以“城市――农村”为主分界线,在实际研究中应该对两者加以区别对待。参考文献:

[1]邓春林,王开永,张新萍,王力军.论体育公共产品政府供给行为的负外部性[J].体育学刊,2010,17(7):15-18.

[2]罗旭,苗向军,邢文华.全民健身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11-14.

[3]唐文兵,崔冬冬,谢恩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新西部,2010,(4):180.

[4]朱汉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7):14-16.

[5]汪艳,耿元元,汪贺东.论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中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4):27-29.

[6]谢力蓉.基于社区居民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53-64.

[7]张梅.服务外包理论下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33(5):20-22.

[8]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198.

[9]王冬冬,谈智武,李泽群.博弈观下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规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7-10.

[10]张琴,方新普,董红刚.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优势整合[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4):16-18.

[11]张永韬.非营利体育组织供给体育公共产品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2):24-27.

[12]张琴,董红刚,方新普.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1):94-97.

[13]张小林,白晋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优化[J].体育学刊,2010,17(5):21-25.

[14]王冬冬,曹庆荣,李泽群.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82-84.

[15]李博,胡霞.基于AHP方法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优先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6):21-23.

[16]王冬冬,李S乐.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博弈分析[J].体育科技,2011,32(1):28-32.

[17]李伟峰.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激励问题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6(4):14-15.

[18]高军.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8,20(6):131-134.

[19]刘圣君,屈宝强.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3):396-400.收稿日期: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