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流大学应成为创新之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流大学应成为创新之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堪称中国高校的集体软肋。体制的壁垒、人才的藩篱、资源的局限,让高校的创新各自为战,难以走出“围城”,与世界一流渐行渐远。创新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两会期间,来自全国高校的代表委员认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但高等教育并不天然就是促进知识创新、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的高校,必须推进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培养方式创新,形成创新型教育模式,使大学真正成为新观念、新知识、新人才喷涌而出的源泉。

原始创新

“无用之用”实堪大用

一流研究型大学应该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这既是创建“一流大学”必须确立的目标,也是“一流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科研创新要深刻认识基础研究的“无用之用”,高度重视产业突破的“无中生有”。

基础研究的水平以及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美国经济学界对基础研究的经济价值进行过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经济过去25年的增长,50%归功于以基础研究为动力的研究和开发。基础研究看似“百无一用”,但“无用之用”实堪大用。

“一流大学”本来就是“百年老店”,创建一流大学必须是长期发展战略。久久为功,然后才有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大始终坚持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长期坚持的原始创新战略,现在已经开始收到成效。2000年以来,我们已有20项成果40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其中9项成果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是全国高校中的“唯一”。

以原始创新催生变革性技术,再通过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提升创新能力、改善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应该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理念。

科大讯飞现在拥有中文语音主流市场80%的份额,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了1亿。中国科大高水平基础研究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已经催生了50多家类似科大讯飞的高新技术企业。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一大批领军企业成功创建的基础和快速发展的支撑。

原始创新推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开始或许市场较小、产业规模不大,但经过精心培育,往往会带动和催生新的产业领域,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要敢于“无中生有”,才能真正推动产业突破,这也是一流大学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

(作者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侯建国)

创新的根本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普遍认识到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固然可喜,但是必须避免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倾向。创新型教育模式的形成要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下大力气。创新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创新型人才也不会在一朝一夕涌现出来。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大学作为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首先要落实党的十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有人试图以深化专业教学和训练培养创新人才,其实工具化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南辕北辙的。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高素质的“人”,然后才是“才”。世界上一流大学实行的教育,其实就是着眼于人的素质提升,贯彻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开辟创新人才培养的生动局面,首先要修正“以知识和技术为本”的观念。

需要转变培养机制实现自主学习。“拔尖人才”是“冒”出来的,而不是“拔”出来。主动学习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特征,也是其成长的引擎。教育不是要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视学生为“被”教育者的培养机制,很难让人才“冒”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计划,应该“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给学生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同时给予有效的激励和引导。

大学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必须进行深刻的教育变革,既要坚决大胆,又要潜心静气,切不可急功近利。

(作者系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以管理创新

激发高校创新活力

“最好的大学”首先应该是一所有灵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务、能够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和学术支撑的大学。“最好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有鲜明的特色和宽松的学术环境,能全面激发师生的创造性。

建设最好的大学,必须从高校改革发展涉及的基础性问题着手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全面激发高校的创新活力。学科布局调整、学术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和大学制度建设是事关高校改革发展的基础性任务,必须通过综合改革解决高校面临的这些根本性问题。

重庆大学以工科为主,文、理科比较弱,需要调整学科布局;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评价体系中追求数量、急功近利现象比较严重,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和大学制度建设是所有高校都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正在制订重庆大学章程,构建包含大学章程、管理思想、具体管理制度及规定在内的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思想是将大学精神和价值观贯穿于制度体系的核心部分,但以前的制度体系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正在改革过于追求数量和急功近利的评价体系。我们不将大学排名作为目标,而是着眼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内涵发展。我们要以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凝聚共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卓越,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强调以制度改革和价值导向为核心,重塑精神文化。我们要打开教室办学,打开校门办学,走出国门办学。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我们提出要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在引进尖端人才和聘任教授时,都要求必须承担教学任务。

教育管理创新需要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我们希望通过管理创新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重大建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作者系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

大学应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提高质量,质量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提高质量,必须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在办学上以教师为本位,在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范围内,建立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激励机制;三是在资源配置上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确保最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本科教育。

协同创新是通过外部驱动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如何协同”和“怎样创新”是高校推进协同创新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此,高等院校推进和做好协同创新,既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又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既要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要通过深入思考,搞清楚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创新基地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搞清楚高等学校及参与协同创新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链上的准确定位,搞清楚并切实解决协同创新实施的重点和难点,真正建立起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需要的高校可持续创新机制与体制。

面对未来,我们期待在大学真正营造出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软环境,建设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学术的大学;将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学生,拥有一流的师资,产出一流的成果。

(作者系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