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编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不小,据笔者初步统计,初中约占24%,高中约占26%。可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当然也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深究问题的所以然,在深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则要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归纳,要使学生学会善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笔者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当时的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详之又详地“灌”,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满堂灌”给灌走了。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个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只要我们讲课时,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

在《捕蛇者说》(初中第五册)中,有“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以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这组句子,意思不难理解,但有三项知识需向学生交代:一是“曩”的读音、意义;二是“……者”;三是“十无一焉、十无二三焉、十无四五焉”。“曩”文中有注音、释义,学生看注解可以自行解决;“……者”在此作代词,教师稍作提示,学生可说出其准确的含义;关键是第三项,既是重点,又是阅读文言文时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读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跟“今其室”的意思联系外,还必须向学生交代文言文中,数词后面往往不带量词,在述译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要补上一个相应的量词,学生懂得这一重要知识点后,“十无一”“十无二三”“十无四五”三句的述译就全解决了。

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二、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教师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初中文言教材中的文言知识很丰富,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式……有些知识容易掌握,有些知识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然后把它归类,从中认识它的规律性,之后才能掌握。例如,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就是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攻克这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列举一些典型的列句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分析归纳: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欧阳修)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左丘明)

人有百口……不能名其一处。(《口技》·林嗣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姚鼎)

天下缟素……(《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由于这些例句平时在讲读课中学生已初步掌握,能说出各句中活用的名词和它的意思,但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它有什么规律?通过对上述例句的分析练习,我们不难概括出如下几点:名词后面带宾语,宾语前又无动词;名词直接被副词或动宾结构修饰;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名词后面带补语,补语前又无动词;名词作谓语,又不能同主语构成判断句。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特点后,再遇到这类情况,就有判断的依据了。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文体知识也有很多的认识,在指导课内自读时,教师应侧重在文章结构和句式分析上。例如在指导课内自读《论积贮疏》时,笔者就分别从文言词法、文言句法、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列出提纲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通假字和使动用法的词;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未之尝闻”等一类宾语前置的句子。学生通过找词找句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分析引论部分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内容,结论部分作者提出的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对课外自读课文的知识归类方法也掌握了。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城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