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和干扰素―γ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和干扰素―γ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和与宫内感染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58例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30例和宫内无感染组28例,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产检孕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L-2、IL-4、IL-6和IFN-γ的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158,P < 0.05)。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2、IFN-γ[(20.38±2.55)pg/mL,(20.77±3.02)pg/mL]低于对照组[(40.03±4.11)pg/mL,(32.84±4.11)pg/mL]和宫内无感染组[(40.03±4.11)pg/mL,(32.84±4.11)pg/mL],而IL-4、IL-6[(62.81±4.75)pg/mL,(110.22±7.18)pg/mL]则高于对照组[(31.25±3.88)pg/mL,(70.61±5.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指标宫内无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新生儿脐血中IL-2、IL-4、IL-6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宫内无感染组、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4和IL-6水平呈正相关(P < 0.05),IL-2和IFN-γ水平呈正相关(P < 0.05);血清IL-2和IL-6呈负相关(P < 0.05),IL-2和IL-4呈负相关(P < 0.05);IL-4和IFN-γ呈负相关(P < 0.05);IL-6和IFN-γ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IL-4、IL-6、IL-2、IFN-γ水平升高,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高。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孕妇;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干扰素-γ

[中图分类号] R714.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67-0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属于一种DNA病毒[1-2],于1965年由国外学者发现,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我国是乙型病毒感染的高发区,在孕妇中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其感染率高达90%[3-4],围生期为母婴传播的主要时期,影响宫内感染的因素较多。有研究显示,胎儿宫内感染与母亲孕期血清中HBsAg阳性率、HBsAg滴度以及HBV-DNA含量呈正相关,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时期主要为孕晚期,有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很大关系[5-7]。本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其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58例为研究组,年龄24~35岁,平均(26.5±2.2)岁;孕龄36+5~40+6周,平均(38.2±1.6)周;孕次1~4次,产次1~3次。根据有无新生儿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30例和宫内无感染组2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产检的30例孕妇为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5.9±2.5)岁;孕龄36+2~40+5周,平均(38.4±2.1)周;孕次1~4次,产次1~3次。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各组年龄、孕周、孕次及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病例入选标准

研究组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所有患者监测血清HBsAg均显示为阳性;②所有孕妇均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③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甲、丙、丁、戊和庚型肝炎,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④所有孕妇孕期均无明显的感染;⑤无潜在的炎性感染;⑥所有研究对象的心、肝、肾等重大器官均无病变。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孕28周时采取外周静脉血,血清IL-2、IL-4、IL-6和IFN-γ定量监测,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乙型感染五项指标[9];并于新生儿出生24 h内联合免疫以前,采集新生儿脐血检测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以及HBV-DNA。

1.4 判定标准

新生儿进行免疫接种前脐血血清检测HBV-DNA、HBsAg任意一项检测阳性即判定为宫内感染。HBV-DNA定量检测分为六级:0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对相关性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HBV-DNA分级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

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158,P < 0.05)。见表2。

2.2 孕妇血清IL-2、IL-4、IL-6和IFN-γ水平的情况

58例HBsAg阳性孕妇中新生儿宫内感染9例,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为15.5%;对照组无新生儿感染发生,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2、IFN-γ低于对照组和宫内无感染组,而IL-4、IL-6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指标宫内无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孕妇血清IL-2、IL-4、IL-6和IFN-γ相关性分析

对各组孕妇血清IL-2、IL-4、IL-6和IFN-γ进行相关性分析,各组孕妇血清IL-4和IL-6水平呈正相关(r = 0.952、0.985、0.962,P < 0.05);IL-2和IFN-γ水平呈正相关(r = 0.899、0.878、0.856,P < 0.05)。血清IL-2和IL-6呈负相关(r = -0.972、-0.959、-0.954,P < 0.05);IL-2和IL-4呈负相关(r = -0.864、-0.883、-0.875,P < 0.05)。IL-4和IFN-γ呈负相关(r = -0.868、-0.892、-0.859,P < 0.05);IL-6和IFN-γ呈负相关(r = -0.975、-0.967、-0.961,P < 0.05)。

3 讨论

HBV在孕妇中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其感染率高达90%,相关报道显示胎儿宫内感染与母亲孕期血清中HBsAg阳性率、HBsAg滴度以及HBV-DNA含量呈正相关[10-11],孕妇HBV-DNA的含量与新生儿宫内感染呈正相关,母亲孕期HBV-DNA的含量越高,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越高[12-15]。

近年来TH1/TH2型细胞在预防HBV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受到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IL-2和IFN-γ主要由TH1细胞分泌[15-16],IL-4和IL-6主要由TH2细胞分泌,IL-2和IFN-γ在HBV清除中起重要的作用,而IL-4能抑制IL-2和IFN-γ等的表达,IL-6可促进HBV的感染[17]。TH1/TH2型细胞的平衡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高,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2、IFN-γ低于对照组和宫内无感染组,而IL-4、IL-6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指标宫内无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新生儿脐血中IL-2、IL-4、IL-6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宫内无感染组、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4和IL-6水平呈正相关,IL-2和IFN-γ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2和IL-6呈负相关,IL-2和IL-4呈负相关;IL-4和IFN-γ呈负相关,IL-6和IFN-γ呈负相关。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IL-4、IL-6水平升高,IL-2、IFN-γ水平升高,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高。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0.

[2] 马丽娟,马玉燕,王磊一,等.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5):528-534.

[3] 李小毛,李爱民,侯红瑛,等.IL-2、IL-6在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6):355-357.

[4] 邓红,王湖荣,孔武明.IL-18、IL-4、IFN-γ在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2,115(4):650-652.

[5] 张平,朱理珉,张玉荣,等.孕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04,2(4):217-218.

[6] 吴秀英,马美红,周巧敏,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8):1143.

[7] 胡大容,王宇明.病毒性肝炎新进展[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336-338.

[8] ReisnerY,Dagan S. Human interleuk in-6 facilitate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J]. Virology,2000,270(2):299-309.

[9] 李铁钢,王素萍,李淑珍,等.HBsAg阳性孕妇胎盘HB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65-166.

[10] Akpolat N,Yahsi S,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ytokine level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21):3260-3263.

[11] 梅燕,黄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IFN-γ和IL-4、IL-6细胞因子的相关性[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0):37-38,106.

[12] 武四云,郭婧婧,陈远林,等.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3):360-364.

[13] 李艳,张红梅,沈佳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IL-2、IFN-γ和IL-4、IL-6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84-85.

[14] Li D,Xu DZ,Choi BC,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 alpha therapy indecreasing serum HBVDNA level in HBV positive transgenic mice during pregnancy [J]. Med Virol,2005,76(2):203 -207.

[15] 黄星,蒋艳敏,秦雪,等.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脐血Thl/Th2细胞亚群体外活化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10):1398-1399.

[16] 郑九生,杜二球,周小飞,等.新生儿IL-18对Th1/Th2类细胞免疫平衡的作用与HBV宫内感染相关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9):678.

[17] Mcmahon BJ,Bulkow L,Harpster A,et al. Screening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laska natives infect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a 16-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Hepatology,2000,32(4 Pt 1):842-846.

(收稿日期:2013-04-10 本文编辑:李继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