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乙型肝炎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乙型肝炎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

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 乙型肝炎和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相似,主要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为主;出现黄疸的患者可以表现为眼黄、尿黄和皮肤发黄。但是也有很多患者症状不明显,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往往是在查体时才发现转氨酶升高。所以每年的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乙肝携带者需要每半年左右进行详细的肝功能检验。

乙肝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经过血液(也包括不安全注射)、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和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等;其他如修足、文身、扎耳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者,其感染HBV的危险则大幅增高。母婴传播主要是婴儿出生时经产道传播,接触乙肝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被感染。随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可以提高到90%以上。因此,大家也没必要谈乙肝色变,今年新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目前也没有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特别要说明的是,感染了HBV之后也不一定都会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在成年期感染HBV之后,95%左右的患者均可以清除乙肝病毒,也就是说是完全可以治愈或者自愈,只有少部分成年人会发展为慢性感染。但是婴幼儿感染乙肝后,转为慢性感染的几率则增加到80%以上。

乙型肝炎的预防 预防乙型肝炎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及15岁以下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需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和第3针疫苗。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需要说明的是,少数健康人在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这可能与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系,需要根据情况考虑加大剂量补种。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其他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另外,即使接种了疫苗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患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一般认为可以维持10年以上。但不同个体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即使产生抗体,最好每隔几年检查了解抗体滴度,是否需要加强免疫,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器官移植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已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根据肝功能和病毒复制的情况,在怀孕后期还要请专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如何自我保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特别是连续的熬夜加班等。要避免饮酒,酗酒和醉酒是容易导致乙肝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合并酒精引起的肝脏损害,其后果往往更为严重。对于保健药物或者由于其他疾病需要服用药物时,应该咨询医生,大量长期应用多种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肝脏损害,诱发乙肝发作或加重病情。总之,生活规律,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定期复查,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就诊,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是HBV感染者自我护理、将肝脏损害降至最低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