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种植地作为户外混龄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种植地作为户外混龄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分析――小天地,大奥秘

种植地是幼儿认识自然的小窗口,虽然只是一个小天地,但是却蕴含着大奥秘。本班幼儿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外来务工人员,幼儿在假期接触自然的机会非常多,从家长层面来说,本班的家长有很多在种植、饲养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因此,种植地的创设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地亲切。陶行知老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的儿童教育思想,这与陈鹤琴老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种植地让幼儿用手去摸,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尝,用脑子去想,拓展和创新课程内容,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实施路径――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

(一)我的天地听我的

种植地究竟应该种什么?栽什么?养什么?老师创设的种植地环境往往一成不变,这样会给幼儿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疲劳,时间一长,幼儿对老师指导下创设的种植地会逐渐地失去兴趣。考虑到让幼儿永远有新鲜感和好奇心。在种植地的创设伊始,我们征求了幼儿的意见,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讨论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种植地的样子。有的孩子觉得种植地应该种上漂亮的植物,看了心情好;有的觉得春天到了,该养些蝌蚪了;有的觉得我们有种植地的,该种些蔬菜,到时候还能收获品尝;还有的想看看怎样的方法能够使土豆发芽发的更快一点……

我们同时邀请了小中大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对种植地的创设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把孩子的需要一一记下来,仔细分析。

(二)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

种植地是自己创设了,幼儿便有了兴趣,他们每天来园时、餐后、离园时都会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也会拿起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发现。我们会挑选幼儿中观察到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课程资源应运而生,从中挑选有价值的,生成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学会主动。每次户外混龄活动时,都会看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有的浇水,有的拔草,有的松土,有的观察,甚至会看到大班的幼儿带着小中班的孩子一起商量和观察植物的变化。

活动成效――师生共成长

(一)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

根据幼儿的需要,结合班级种植地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种植地创设起来了。孩子们兴趣勃勃,在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下,我们将种植地规划为“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我们亲切地将各种植物称之为“山的味道”,将小鱼等动物称之为“海的味道”。

种植地就是大自然的缩影,因此我们将种植地规划为种植区、观赏区、饲养区,让孩子在多样化的种植地里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在种植区里我们种植了大蒜、葱、辣椒、西红柿、空心菜、香菜、黄瓜、冬瓜、茄子等多种植物。在观赏区里我们摆放了吊兰、多肉、仙人掌、芦荟等好看的色彩丰富的植物。在饲养区,我们饲养了小蝌蚪、小鱼、小螃蟹三种小动物。我们将种植区分为两块:一块在教室门口,一块在幼儿园的种植地里。教室门口日照时间较短,而幼儿园的种植地里能够长时间获得阳光的照耀。我们在两块地方都种上了西红柿、茄子和辣椒。通过这样的比较种植,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去进行多方的探究。

(二)我得到尊重时便有了兴趣

幼儿对于亲手创设的种植地往往更加关注和爱护。他们每天观察,期待着植物的生长变化。有时,他们异常惊喜:香菜发芽了,番茄叶子长大了……

有时他们十分困惑:番茄怎么长着长着倒了,辣椒上面怎么又虫子,教室门口中的蔬菜为什么没有菜地里种的好……许多幼儿对此议论纷纷。

我们觉得幼儿的这一发现正是教育契机,从幼儿的疑问人手可以引发一系列关于植物的主题探究活动。于是,我们鼓励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大胆猜测,并让他们自由阐述理由:“可能是土太少,营养不够”,“也许是泡沫箱太小,固定不好”,“可能是没有晒到足够的太阳”……

可是,怎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这时,我们启发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尝试运用多种途径寻求帮助:有的回家求助于有种植经验的家长,有的查阅图书,有的和家长一起上网搜索。我们会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想到的办法不一样,小年龄段的一般只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但是大班幼儿会尝试连续观察,寻找答案,再对答案进行验证。有些小年龄段的幼儿也会跟随着大班幼儿,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然后,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将收集来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展示,以积累更多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经验。班级里姚宇嘉的爷爷发现番茄的种植问题后,找来竹竿、绳子帮助番茄固定住,并且还带来了化肥,亲自给植物施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是最好的教育内容。正是因为对自然角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浓厚兴趣,幼儿成了主动的发现者与探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而这种探究活动又激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观察与思考,使他们对植物的探究热情持续升温。种植地的独特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三)一波三折的观察记录表

我们的观察记录表经历了一波三折,起初设计的记录表只是让幼儿给植物浇浇水、松松土等,表格严格,比较适合小班,中班幼儿,但是开放性不大,因而流于形式。

经过观察后,我们调整了记录表,在记录表中加入“我的发现”这一栏,让幼儿去发现植物的变化并且记录下来,表格虽有了创新,但是还是有一些选项供幼儿选择,框死了幼儿的主动性,并且记录表并不是人手一份,有些孩子记录有上文没下文。

为了激发幼儿更加主动的发现和探索欲望,我们再次调整了记录表,将记录表中的选项全部删掉,给每位幼儿一份空白的纸,连续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老师自己的观察能力,给孩子提供支持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

个人感悟――孩子的早期阅历都可来自自然角

作家沈从文说过:“我的一切关乎人生的早期阅历,都来自逃学时所接触的大自然。”孩子在自然角创设过程中经历了环保、生命、性格与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正彰显了种植地的全课程教育价值。种植地不是个摆设,创设种植地区域环境的要义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启发的、支持性的微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与环境对话,并从中受到教育。我们应赋予自然角更深层次的意义,充分利用好这份教育资源,让自然角发挥其具有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