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欲望的萌动与束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欲望的萌动与束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作品《纯真年代》在精湛的现实主义和伤感文学的表层叙事下,隐含着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陈旧的纽约上流社会,人的生物本能受到了社会本能即道德感的钳制和异化,个体因背弃了“性选择”的自然规律以至于无法获得幸福;而纽约上流社会也因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因循守旧,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大环境,逐渐被新兴的社会经济阶层所取代,最终难逃灭绝的厄运。

【关键词】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生物本能;道德感

伊迪斯・华顿于1862年出生在纽约市一个显赫的世袭家族,待她于1920年发表《纯真年代》之时,时间已经过半个世纪之久。作者特意将故事时间设在她孩提时期的美国,那是一个旧秩序和老规矩屹然不动,而新势力已悄然入侵的时期。华顿成长于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和环境,能够近距离地观察两种势力的交锋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与冲击。同时,进化论和随之衍生的各种社会思潮,如社会达尔文主义、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也为她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视角。法国作家Paul Bourget曾描述到与华顿于1893年的相遇:“没有哪本达尔文、郝胥黎、斯宾塞、郝农的著作是她不曾拜读过的。[1](69)” 在小说中,无论是纽兰・阿切尔对爱伦・奥兰斯卡的狂热的迷恋还是他最终屈服于家族的力量而牺牲爱情,无不折射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及其规律对人物行为的支配作用。

一、 欲望萌动

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指出性选择在有机世界的历史上曾经充当过一个重要角色:“可以肯定的是,几乎在一切动物中间,雄性与雄性之间为了占有雌性,存在着一种不断的斗争。因此,雌性有机会在若干雄性之中选取其一。” [2](332)

华顿对纽兰的出场描写可谓不遗余力:他出身显赫,深谙纽约上层的行事之道,同时拥有超脱的艺术品味:“纽兰・阿切尔觉得自己比老纽约上流阶层这些精选的标本明显要高一筹:他比这帮人中任何一位大概都读的多、思考得多,并且也见识得多。” [3](13) 作为老纽约上流社会的贵族青年的一员,纽兰无疑是同类中最具竞争力的,能够很容易在爱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他选择的订婚对象梅・韦兰同样是一位出众的年轻女子,拥有过人的美貌和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教养,在老纽约自成一格的狭小世界里,纽兰和梅这对是最优良的组合,直到爱伦的出现。

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同时指出:“最精壮而只剩了其他雄性的雄性会有最大的挑选的余地;而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挑选最精壮而最惹人喜爱的一些雌性。” [2](335)

如果没有爱伦.奥兰斯卡的闯入,纽兰仍会视梅为最佳的选择。但随着了解的加深,他逐渐在爱伦身上发现了更强烈的性吸引力。同时,她的举止比在场的大多数夫人小姐都纯朴……她的动作、声音、低声细气的语调都异常沉静。” [3](53)正是爱伦的与众不同和原始之美,唤醒了纽兰的生物本能,激起了他体内的雄性荷尔蒙。加上爱伦身边不乏博福特等富有的追求者,纽兰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赢取伊人芳心。

二、 来自社会性本能的束缚

达尔文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具备一种合群力,能从自己的群体中遗传道德感。“人既然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他会遗传一种倾向,一面向他的同伴表示忠诚,而一面对他的部落的领导表示服从;因为,就大多数的有社会性的动物来说,这些品质是共同的。” [2](164)

华顿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展开叙事,将故事外的叙述者的视角和人物纽兰的视角并置,反衬出男主人公被家族观念束缚了本能,而不自知的窘境。当纽兰在纽约音乐院初次邂逅成年爱伦的时候,“奥兰斯卡夫人苍白而严肃的面孔,按他的想象是适合于这种场合及她的不幸处境的,但她的衣服从那单薄的肩头坡下去的样式却令他震惊不安。” [3](13) 对爱伦的服装的描述来自纽兰的视角,爱伦那身不合时宜的装扮令他“震惊不安”,而这个心理活动值得推敲。

为什么社会本能在纽兰的社会里战胜了生物本能?这不得不从自然选择说起,“一种本能的冲动,比起另一个或许和他有些抵触的本能冲动来,只要在任何方面对物种有更多的好处,就会通过自然选择而变为两个之中更为强劲有力的一个。” [2](63) 人类能成为最高等动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进化中获取了一种道德感,即良心。良心作为一种社会性本能是经久不衰的,同族成员之间强烈的纽带建立在对同类的赞许或不赞许之上,而纽带越强的族群,在早期的生存竞争中获胜的几率越大。纽兰的家族就如同一个原始的部落,如若要想让部落得以延续,每个成员都必须秉承统一的道德感。纽兰作为捍卫家族堡垒的中坚份子,自然无法超越他的身份。在小说结尾处,当纽兰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这一推断得到了证实:“他们多年的共同生活向他证明,只要婚姻能维持双方责任的尊严,即使它是一种枯燥的责任,也无关紧要。失去了责任和尊严,婚姻就仅仅是一场丑恶欲望的斗争。说到底,旧的生活方式也有它好的一面。” [3](303)

三、 结语

老纽约的上层贵族经过世代的积累,无论在财富方面还是文明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占据了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但他们为延续血脉和传统所做出的种种严苛的限制,如同族联姻,限制外者的进入等却遏制住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艾伦代表着更高的道德标准―男女平等和人性的解放,而精明敢闯的博福特则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崛起,这两股进步的力量不约而同地被排斥在上流社会之外,预示着传统贵族阶层的没落。纽兰俨然已察觉到:“阿切尔发觉自己被习惯、回忆以及对新事物的惊惧紧紧束缚住了。此刻,在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看清了自己是多么墨守陈规。尽义务最不幸的后果,是使人变得对其他事情明显不适应了。” [3](306)

旧时代已经结束,新世纪在纽兰的儿子那一代脚下展开。纽兰的长子属于新一代,他完全摒弃了父辈们的门第观念,即将迎娶博福特的私生女,这在上一辈的心目中是有伤风化的。可是,“如今人们太忙碌了――忙于改革与‘运动’……无法再去对四邻八舍的事过分操心”。[3](307)

人类发展的进程不会因为一个族群的力量而停滞不前,在所有的时代里,一些部落总是在取代另一些部落,不变的是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永远在发挥着作用。

参考文献

[1] R. W. B. Lewis, Edith Wharton: A biography [M]. New York: Fromm, 1975.

[2]达尔文.人类的由来[M]. 潘光旦 胡寿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3]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M].赵兴国 赵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王丽春(1982-),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