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1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炎症[1]。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炎症[1]。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2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纳入[2],男81例,女111例;年龄28~71岁,平均44.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2年。
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2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纳入[2],男81例,女111例;年龄28~71岁,平均44.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4.2年。
辨证分型: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湿热下注、寒湿凝滞、肝郁脾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①湿热下注型:本组48例,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反复发作,大便夹有黏冻脓血,灼热,尿黄赤,口苦口臭,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②寒湿凝滞型:本组40例,症见大便稀溏,久泄不止,夹有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白黏冻,里急后重,腹痛拘急,神疲乏力,口淡乏味,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③肝郁脾虚型:本组72例,症见大便稀溏,次数多,黏液便或带少量血液,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胸胁胀闷,每因情志变化而发病,苔薄白,脉弦。④脾肾阳虚型:本组32例,症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隐隐,喜暖喜按,泻下清稀或赤白黏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型: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将溃疡性结肠炎(UC)分为湿热下注、寒湿凝滞、肝郁脾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①湿热下注型:本组48例,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反复发作,大便夹有黏冻脓血,灼热,尿黄赤,口苦口臭,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②寒湿凝滞型:本组40例,症见大便稀溏,久泄不止,夹有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白黏冻,里急后重,腹痛拘急,神疲乏力,口淡乏味,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③肝郁脾虚型:本组72例,症见大便稀溏,次数多,黏液便或带少量血液,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胸胁胀闷,每因情志变化而发病,苔薄白,脉弦。④脾肾阳虚型:本组32例,症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隐隐,喜暖喜按,泻下清稀或赤白黏冻,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⑴西医治疗方法灌肠法:①思密达6g,溶于100ml温生理盐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点保留灌肠,灌肠后膝胸位10分钟,转侧窝位保留2小时以上。②康复新50ml,0.2%甲硝唑液100ml,地塞米松针5mg,混合成灌肠液并加温至38℃左右为宜,保留灌肠1小时以上。两种灌肠液①、②按单双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肠1次/日,12天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停用。口服药谷维素片20mg/次,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g/次,3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⑵中医治疗方法:①湿热下注型: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方药: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炒白芍30g,马齿苋20g,金银花20g,当归15g,槟榔12g,黄芩9g,黄连9g,大黄9g,秦皮9g,肉桂3g,仙鹤草30g,白及20g,地榆炭20g,槐花炭20g,炙甘草6g。加减:湿重于热,去大黄,加白蔻仁12g,苍术10g,薏苡仁20g,出血多,加三七粉6g,蒲黄6g。②寒湿凝滞型:治则:温化寒湿,调和气血。方药: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汤。藿香10g,苏梗10g,大腹皮10g,陈皮9g,党参30g,炒白术30g,附子9g,干姜6g,吴茱萸6g,五味子15g,三七粉3g(冲服),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③肝郁脾虚:治则:舒肝健脾,涩肠止泄。方药:痛泄要方合逍遥散加减。陈皮12g,炒白术20g,炒白芍30g,防风12g,当归15g,柴胡15g,茯苓12g,薄荷6g,木香6g,黄连6g,砂仁12g,元胡10g,生姜10g,炙甘草6g。加减:大便溏薄如水,加猪苓15g,车前子30g。④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壮阳,健脾止泻。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10g,炒白术20g,党参30g,干姜10g,黄芪30g,补骨脂30g,吴茱萸6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5g,生怀山药30g,炒扁豆30g,肉桂3g,山萸肉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枸杞子30g,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加减:出血多,加地榆炭30g,槐花炭15g,三七粉6g,蒲黄6g。
治疗方法:⑴西医治疗方法灌肠法:①思密达6g,溶于100ml温生理盐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点保留灌肠,灌肠后膝胸位10分钟,转侧窝位保留2小时以上。②康复新50ml,0.2%甲硝唑液100ml,地塞米松针5mg,混合成灌肠液并加温至38℃左右为宜,保留灌肠1小时以上。两种灌肠液①、②按单双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肠1次/日,12天1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停用。口服药谷维素片20mg/次,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1g/次,3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⑵中医治疗方法:①湿热下注型:治则:清热利湿,行气导滞。方药: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炒白芍30g,马齿苋20g,金银花20g,当归15g,槟榔12g,黄芩9g,黄连9g,大黄9g,秦皮9g,肉桂3g,仙鹤草30g,白及20g,地榆炭20g,槐花炭20g,炙甘草6g。加减:湿重于热,去大黄,加白蔻仁12g,苍术10g,薏苡仁20g,出血多,加三七粉6g,蒲黄6g。②寒湿凝滞型:治则:温化寒湿,调和气血。方药:藿香正气散合附子理中汤。藿香10g,苏梗10g,大腹皮10g,陈皮9g,党参30g,炒白术30g,附子9g,干姜6g,吴茱萸6g,五味子15g,三七粉3g(冲服),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③肝郁脾虚:治则:舒肝健脾,涩肠止泄。方药:痛泄要方合逍遥散加减。陈皮12g,炒白术20g,炒白芍30g,防风12g,当归15g,柴胡15g,茯苓12g,薄荷6g,木香6g,黄连6g,砂仁12g,元胡10g,生姜10g,炙甘草6g。加减:大便溏薄如水,加猪苓15g,车前子30g。④脾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壮阳,健脾止泻。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10g,炒白术20g,党参30g,干姜10g,黄芪30g,补骨脂30g,吴茱萸6g,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5g,生怀山药30g,炒扁豆30g,肉桂3g,山萸肉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枸杞子30g,仙鹤草30g,白及20g,炙甘草6g。加减:出血多,加地榆炭30g,槐花炭15g,三七粉6g,蒲黄6g。
结 果
结 果
96例患者,随访0.5~2年,治愈7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无效2例为不注意饮食,喜饮酒嗜辛,未能坚持服药。
96例患者,随访0.5~2年,治愈7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无效2例为不注意饮食,喜饮酒嗜辛,未能坚持服药。
讨 论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3]。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弱。正如《医宗必读》云:“泄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湿胜能伤脾,脾虚可生湿,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泄不愈,愈泄愈虚,气随泄去,气去阳衰,久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临床治疗上中医药治疗已显示了稳定可靠的疗效,要辨证施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扶正治疗与祛邪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具体病例的处理上应灵活多变,从实际出发,进行及时的随症加减,方能获得满意疗效,很难一方通治。需特殊说明的是:仙鹤草,味苦性凉,凉血止血,据现代研究报道,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维生素K,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时间缩短,其功效特殊,是中药的“激素”,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绝无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应用于各型溃疡性结肠炎,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微寒,主要功能为止血、消肿、祛腐生肌,并有收敛作用。与仙鹤草配伍,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溃疡面的愈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灌肠方中的金银花、马齿苋、白头翁、苍术、秦皮,清热解毒,祛湿。地榆、槐花炭,仙鹤草、白及,凉血止血,祛腐生肌。锡类散中含有珍珠、青黛、牛黄、象牙屑与冰片等,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以上药物配伍,采用保留灌肠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肠及低位结肠黏膜,有利于结肠局部炎症的吸收清退,改善结肠黏膜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加速组织修复,从而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基础是脾胃虚弱。正如《医宗必读》云:“泄皆成于湿,湿皆本于脾虚。”湿胜能伤脾,脾虚可生湿,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泄不愈,愈泄愈虚,气随泄去,气去阳衰,久必及肾,导致脾肾阳虚。临床治疗上中医药治疗已显示了稳定可靠的疗效,要辨证施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扶正治疗与祛邪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在具体病例的处理上应灵活多变,从实际出发,进行及时的随症加减,方能获得满意疗效,很难一方通治。需特殊说明的是:仙鹤草,味苦性凉,凉血止血,据现代研究报道,仙鹤草含有仙鹤草素、维生素K,能使血小板增加,使凝血时间缩短,其功效特殊,是中药的“激素”,此药扶正力宏而不留邪,绝无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应用于各型溃疡性结肠炎,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白及,味苦、甘、涩,性寒微寒,主要功能为止血、消肿、祛腐生肌,并有收敛作用。与仙鹤草配伍,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溃疡面的愈合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灌肠方中的金银花、马齿苋、白头翁、苍术、秦皮,清热解毒,祛湿。地榆、槐花炭,仙鹤草、白及,凉血止血,祛腐生肌。锡类散中含有珍珠、青黛、牛黄、象牙屑与冰片等,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作用。以上药物配伍,采用保留灌肠方法使药物直达病所,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直肠及低位结肠黏膜,有利于结肠局部炎症的吸收清退,改善结肠黏膜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加速组织修复,从而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任毅,张振忠,赵宏波.溃结灌肠液治疗慢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30-31.2 王玉芳,欧阳钦.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0.
1 任毅,张振忠,赵宏波.溃结灌肠液治疗慢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8,28(7):30-31.2 王玉芳,欧阳钦.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0.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
存入我的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