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推进信息化统筹城乡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进信息化统筹城乡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并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信息鸿沟是重大障碍

首先,信息鸿沟导致城乡知晓权差异,强化了农民增收的困难。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城市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农村受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文化素质等限制,信息化的各项指数几乎为零,特别是网络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非常低下,农村绝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懂电脑操作,更不知怎么上互联网,在县、乡、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服务体系基本上还是空白。农业的结构调整、农产品的销售、农民外出就业均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出现的农村卖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以及民工潮流动的无序性,都是信息鸿沟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真实映射。

其次,信息鸿沟导致城乡资源配置权差异,造成农村发展日趋边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总是流向利润高的地方。城乡信息鸿沟的存在势必导致资金、人才、技术、物质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农业、农村日益边缘化,最终导致城乡互动发展能力不足。

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

联系农村研究城市、联系城市研究农村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城乡的协调互动和城乡的一体化互动。信息化对于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城乡的协调互动角度看,信息化是促进以城带乡战略、以乡促城战略实施的需要。一是信息化是增强城市辐射力的有效手段。高速便捷的信息网络能突破地域限制,使城市的各种技术、服务等资源快速、有效地从城市传向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二是信息化为以乡促城提供推动力量。通过信息化,农业将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分流出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用以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复兴和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离土不离乡,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自下而上的城市化。从城乡的一体化互动角度看,信息化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一体化和行政服务环境一体化改进的需要。一是信息化把越来越多的城乡生产、经营活动纳入了全球经济中,形成了一个以信息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城乡统一的全球大市场。二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能促进城乡政府与民间的一体化沟通,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

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

提高和增强信息意识是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跨越信息鸿沟要从跨越理解的鸿沟开始。尽快提高和增强人们的信息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适当的宣传激励机制,普及信息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信息化氛围;另一方面也要选用相当数量的、有时代意识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信息意识强,城乡统筹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才能加快。

有效的政府推动是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政府对信息化的推动,从近期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创造基础环境,完善金融、法制和技术标准方面的公共产品,特别是要加大技术标准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力度,加快网络安全、网上信用、网上支付等方面的立法速度,尽快营造一个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良好环境;二是中央、省级政府优先扶持投资,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县、乡的转移支付,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分层负担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专业化人才教育,特别是农村信息化普及教育的费用,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信息体系。同时,规范城乡信息市场、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免费上网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城乡居民获得方便、快捷的市场信息提供保障。

完备的市场机制是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从投入上看,单靠政府投入难有大发展;从管理方式上看,单靠计划或行政手段也难奏效。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在于政府主导下推进市场化进程,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鼓励高科技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个人等参与,帮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获信息技术的果实。一是注重市场化运作方式。可以允许和鼓励非政府部门竞争性地参与电子政务网络、数据库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创新融资手段,降低运行成本。二是遵循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依照法规,鼓励竞争,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