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校协作合力育人必须落实到班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校协作合力育人必须落实到班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教育一直采用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学校以外的任何团体、个人,包括学生的家长,都不能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只是配合学校的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然而,学校教育只是个体成长中的一个阶段性经历。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信息的丰富和社会的多元时刻冲击着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和渠道既快捷又广泛,接触的是一个多维的变化的世界。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任何一方都只能在某个时段、从某个方面来关注和促进孩子的成长,对青少年儿童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都是相对有限的。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不断的沟通,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家长关注孩子的迫切愿望,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因此,若要避免校内外教育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就必须重新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转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积极探索新型的家校协作机制就成为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突破点。不仅如此,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政法〔2012〕9号)、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2〕2号),家长委员会等家校合作组织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依法治校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已经很明确地向中小学校和社会传递了一个信号,学校的开放办学、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是一种社会趋势和时代要求,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做、主动做。

以往我们也重视家校合作,“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素质教育综合督导中专门有一项内容就是三结合教育情况,许多中小学校也有所谓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但是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很少,要么形同虚设,一学年有一两次的活动,要么学校主导,不能真正反映和体现家长的意愿和需求,家长很难真正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影响学校的教育行为。

那么实际的工作中,推动家校协作合力育人又该从哪儿切入呢?笔者以为,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固然重要,但是真正发挥作用而且具有操作性的合作必须得从学校教育最基础的组织单元――班级开始。每一个家长关心学校的教育都是从关心自己孩子开始的,也就是从关心自己孩子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状况、班级建设、任教的老师开始的。因此,家校合作必须首先在班级层面建立一个沟通交流、表达参与的平台和渠道,以保证家长应有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北京市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参与、社区主动的新型德育协作体制。市教委从2005年开始在门头沟区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工作,就是一种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形式和方式的有益尝试。

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并真正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就是因为家长教师协会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选举,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组成,以平等、合作的方式建立的共同育人的新型协作机制,它让家校合作落到了实处。它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强调学校与家长是共同教育的合作伙伴关系,把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二是重心放在班级,立足于班主任、科任老师与家长的联系;三是通过协会制度把家长组织起来,有组织、有制度、有章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四是家长作为主体身份主动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变个人参与为组织参与;五是突出家长和教师拥有平等的地位,是互相协作的关系,共同做好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家校合作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可置疑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只有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都来积极地关注和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加有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