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票据的应用状况: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票据的应用状况: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至2004年商业票据的利用情况。在这7年间,使用商业票据的上市公司数量在增加,应收票据占流动资产的比率在上升。这与国家票据市场发展国家政策是一致的。本文同时检验了票据与公司业绩(资产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应收票据占流动资产比率是影响ROA的一个因素,提高票据比率可以提高公司业绩。

关键词:商业票据;时间性;资产报酬率;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6)0-0042-02

虽然我国票据业务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但有法可依则始于1996年1月起实施的《票据法》。《票据法》所称的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并规定银行承兑和贴现的票据必须是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为商品交易而签发的商业票据,严禁承兑、贴现无商品交易的商业汇票。可见,我国企业会计报表上的“应收票据”是真实的商品交易的反映,它表示在结账日企业持有的未贴现商业票据。

本文的目的在于检验我国A股上市公司对商业票据的利用是否存在时间性差异,企业对票据的利用是否与国家政策及票据市场的发展同步。

一、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和变量设计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自于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数据库。本文选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8年――2004年的财务数据,并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和金融类公司,得到7,707个有效样本。同时选用应收票据占流动资产的比率(简称“票据比率”,用PJ表示)作为变量用来代表企业使用商业票据的情况。

(二)研究方法及假设

本文将票据比率按年度进行比较,以检验年度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1998年到2004年共7年,分成7个子总体,利用方差分析检验7个子总体的平均值是否至少有一个与其他子总体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文的零假设为:

这里g为分组数,本文的取值为1、2、3、4、5、6及7。

如果拒绝H0,只能说明7个子总体的均值至少有一个与其他子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并不表明任何两组间的票据比率均有显著差异。为了获得任何两组间的票据比率的差异,我们利用了One-Way ANOVA的选择项。

在检验票据比率时间性差异之后,我们利用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对票据比率与公司业绩(以资产报酬率(ROA)表示)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的模型如下:

ROAit=C+β1itPJit+ut

零假设是:H0:β1=0,备择假设是:H1:β1≠0

进行回归分析使用的数据与方差分析略有不同,我们剔除了50%≤ROA或者ROA≤-50%的样本,以避免异常值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样本在各年度的分布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样本分布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的描述性统计表明,票据比率的均值在各年度是不同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9年和2000年最低,不到15%;2003年最高,接近35%,比最低点高出近两个百分点。票据比率的最值差异很大,最小值为0,即企业年末无未贴现票据;最大值为678%,即企业的流动资产中有678%是应收票据,说明企业在进行商品交易时充分利用了商业票据。我们总结了各年年末应收票据为零的企业数量,见表2。

表2:年末应收票据为零的企业数量

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票据往来的上市公司数量总体上在上升,票据的普及面在扩大,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在提高。

(二)方差分析的结果

从1998年到2004年共7年,分成7个子总体,利用方差分析检验7个子总体的平均值是否至少有一个与其他子总体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方差分析结果

表3可以看出方差分析的F值为30133,显著性水平为0000,因此拒绝零假设,认为7年的票据比率均值至少有一年与其他年份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更清楚展示票据比率的时间性差异,我们对样本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见表4。

表4:票据比率时间性差异

表4的显著性水平表明,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和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差异,2001年和2002年、2003年、2004年在1%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差异,2002年和2003年、2004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企业对票据的利用是存在时间性差异的,这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是一致的,说明国家对票据的规范整顿在上市公司是有作用的。

(三)回归分析结果

表5总结了票据比率与公司业绩(ROA)的回归分析结果。

表5:回归分析结果单位:%

从表5可以看出,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F检验,说明方程整体上是合理的:系数通过了1%的t检验,拒绝系数为零的原假设。但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理想,票据比率只解释了ROA的36%(2004年)和43%(2003年),遗漏了其他重要解释变量。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票据的使用对ROA的影响,所以没有考虑其他变量。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我国A股上市公司对商业票据的使用存在时间性差异,这种差异与国家有关政策和票据市场发展是一致的,说明相关政策发挥了作用并且企业充分利用了政策管理自己的资产;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票据的企业数量在增加,应收票据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在增加。说明企业管理层认识到票据的作用,票据的使用得到普及,这将有利于企业和商业银行共同发展,共同获利,达到双赢,进而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票据比率是影响ROA的因素之一,合理有效使用票据对提高的业绩(ROA)是有利的。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收账费用和不账损失。

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的主体,利用商业票据这种商品经济载体为之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企业管理层只有充分利用商业票据的各种功能才能理好财,当好家,管理好自己的资产。但是,商业票据是以信用为前提的,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企业应该谨慎选用。

参考文献:

[1]刘春志商业票据业务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06):38-39

[2]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高效的融资手段[J].上海商业,2004(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