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如何与城市快速发展协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如何与城市快速发展协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建设与设计作为提高城市整体面貌的重要因素,在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下,生态型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中追求的生态性也是通过城市景观所反映出来的,文章通过从海绵城市角度分析,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为例,研究城市景观设计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城市景观;协调

引言

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生态景观,通过海绵城市角度分析城市景观设计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角度下,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城市快速相协调,建立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

1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1 有效提升水质,保护水岸生态环境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1.2 增加生态休憩场所,提升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通过科学的集中开发,建立适宜的生态自然环境,增加了休闲场所,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上尤为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1.3 改善城市环境压力,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压力,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2 实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实现资源优化,减少不可下身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的设计上,要善于利用场地特征,确保自然水的流通,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为确保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预处理,必须科学合理增长通过时间和控制排出。

3 结合实例谈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如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3.1 项目背景

20世纪60年代,随着新加坡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洪涝、干旱、严重的水污染。如何缓解这些缓解洪涝灾害,还市民一个干净的休闲娱乐空间。从2006开始,新加坡在结合自身条件下,不断创新,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将天然河流系统大规模转变为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不断改善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很多休闲生态的景观建设也应运而生,给市民提供了很多休闲娱乐的空间。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结合公园需要翻新计划,公园旁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亦要结合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的需要,将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

3.2 改造目标

通过改造加冷河以及碧山宏茂桥公园,使其满足新加坡国内水源提供、防治洪灾的基础需要外,亦能提升公园的景观建设的品质,创造休闲的舒适空间,满足人们休闲与娱乐的需要。另外,结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公园作为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系统的一部分,通过改造建设,能与其它公园更好地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优化新加坡生态格局,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与新加坡城市快速发展协调

3.3 建设策略

(1)有效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如何将加冷河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通过结合实际研究,采用了生态工法技术,这是热带地区首次运用此技术去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生态工技术是通过用天然材料植物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去稳定河岸,从而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此技术中,运用的植物不仅能起到重要的结构支撑作用,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生态工法技术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不断增加自身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动植物创造了优良的栖息地,增加公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促进生态平衡。这种进行回归自然的改造,注重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保护,进入到“少干预”、“自然恢复”的生态复兴高级阶段。

(2)公园和河流的动态整合。公园和河流的动态整合,为碧山公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标识。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提供一个令人向往的休闲空间,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人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水体、河流,感受到自然生态的美好与珍贵,认识到惜水、爱河、护河、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对河流不再有障碍,恐惧和距离。此外,如遇到特大暴雨,雨水可通过紧挨公园的陆地输送到下游。

(3)雨水管理设计,增加城市韧性。本项目的亮点处在于将混凝土水渠改建成自然河道的同时,融入了雨水管理设计,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相协调的。城市与自然,历来被认为是对立地存在,而该项目中完美地将二者融合一起。城市未来发展需要面对来自方面的挑战,城市要发展必须提高自身韧性,这个创新项目的一体化概念有效解决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洪灾、干旱期导致的旱灾所带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问题,帮助城市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它能够有效地对于雨水进行处理,有助于净化市民的饮用水;能让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植物和动物种群;它还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4)公共空间打造。积极地完善及提升公园现代化休闲生活区域空间功能。保留由居民长期生活习惯下形成的一些功能空间,进行场地修缮、设施优化等。并结合各个区域现有环境及人群组成,增设不同主题的休闲娱乐活动区域,提供多样性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现代人不同的生活需求。其空间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对外开放,公园与周边居住用地无围墙设置,人们可随时随地进入公园与河流亲近。二是分区合理,在功能分区上全面体现健康景观空间生活的理念。公园内部有足底按摩区、遛狗区、河滨长廊区,以及池塘、草坪、游乐场等不同功能空间。三是注重教育,公园树干上有“放生之前请三思”字样的挂牌,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动物;举办生态教育活动,如举办周末早间家庭趣味导览,并计划融入社区园艺,为“观察大自然”等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休闲活动空间多样,充分的丰富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同时丰富的活动空间让居民与环境相融合,从而将生态和谐于此完美展现。

(5)加强安全节点设计。在碧山公园,将人性化设计完全体现出来,如安装了全面的河道检测和水位传感器预警系统、警告灯、警笛和语音通告设备,提供出现大雨或水位升高的预警。其次,警告标志明显,沿着河岸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红色标记和浮标。最后,在水位上升时,水位到达安全节点,河流检测系统将触发警告灯、警报器和语音通报设备。

4 结束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水环境、生态平衡纳入设计理念,建立海绵型新型城市,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基于海绵理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够有效环境土地资源使用压力,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倡导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城市快速发展相协调。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是热带气候区域第一个自然河流改造工程。其基于恢复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与城市快速发展相协调。改造后的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不仅实现基础设施系统协调,还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给人们提供休闲生态的游憩空间。

参考文献

[1]任海,彭少麟,陆宏芳,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生态学报,2004,24(8):1756-1764.

[2]张天洁,李泽.从人工美化走向景观协同――解析新加坡社区公园的发展历程[J].建筑学报,2012(10):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