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本文首先从县域经济、城市空间等级结构出发对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城市空间分布北密南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体系完善、增长轴体系培育等方面,提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战略。

关键词:经济空间结构;城市体系;河南省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编号:2011B02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3日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经济空间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因此,在多变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系统诊断和调控就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河南省区域空间结构重构的战略进行探讨。

一、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一)核心-边缘结构凸现。河南省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豫西、豫中、豫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工业发展较快;而豫东、豫东南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豫北、豫西、豫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在地域上连接,形成经济发达县域集聚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县域数量增加,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地区。

(二)城市发展地域不平衡。河南省2010年共有城市38个,其中17个省辖市,县级市21个。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来看:全省共有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21个,全省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城市空间等级结构系统。从地域分布看,城市分布明显表现出北密南疏的特点。大城市主要集中在豫中、豫北、豫西地区;豫西、豫东南和东部平原广大地区城市数量少。如豫北地区城市密度为5.65个/万平方公里,而豫西南地区城市密度为0.75个/万平方公里。

从城市规模和功能看,河南省大城市规模小,实力较弱,聚集和扩散辐射功能小。从城市首位度分析,发达地区的城市首位度一般在2~4之间,目前郑州城市首位度不到2,规模相对偏小,不利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二、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等级体系

1、培育中原城市群,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中原城市群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3%,集聚了全省60%的城市,城镇化水平高出全省9.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0.9%。目前,虽然中原城市群尚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但是凭借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已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可以通过10~15年的努力,在这一区域内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9个大中城市、48个小城市和374个建制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格局。因此,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契机,采取措施,促进河南产业活动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特别是其中的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沿线城市集聚,营造产业发展的局部优势,增强对相关产业的吸引力。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尤其是在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沿线城市,重点做好产业服务环境、交通与信息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和政府环境的建设,在中原城市群内部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接受产业转移的优良区位,使之成为河南接受东部发达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据点,创造区位优势,形成重点突破、等级推进的产业吸纳与扩散格局。

2、建设郑州都市区,培育中原经济区“龙头”。郑州作为河南省中心城市,按照其现在经济规模,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要提高郑州市的经济集聚规模,提高城市首位度,从多方面增强郑州市的综合实力。以现有7座卫星城市和重点镇为基础,内外结合,完善卫星城市布局;加强协调,统筹规划,适时调整区划,实现中心城市跨区域低成本扩张,对限制生产力发展的现行区划逐步进行调整,最终使郑州内部经济一体化,形成郑州都市区。

3、提高中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体系。中原城市群地区面积占全省的65%,而城市数所占比例不到40%。其中大城市占43%,中等城市占75%,小城市占29%。地区的城镇化率也比较低,只有1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因此,一方面要扩大地区大中城市规模,建立实力强大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另一方面要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

(二)建立全省完善的点-轴结构系统

1、中原城市群内部发展轴线。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内部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可以采用网络式空间开发模式。根据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经济联系和全省经济发展需求,可以规划以下几个轴线:

(1)洛阳-郑州-开封开发轴线。郑州-洛阳(包括沿线各中小城市荥阳、上街、巩义和偃师等)工业带是中原城市群内工业基础较好的带状区域,在中原城市群内部和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带内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良好,产业结构各具特色,具有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能力和基础。目前,这一轴线的东端开封仍是一个经济凹陷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是,对全省而言,开封的经济崛起对豫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洛阳-焦作-新乡发展轴线。该区域主要包括洛阳北部、济原、焦作和新乡西北部,位于太行山东麓。区域内部各县市自然环境相似,资源基础类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似的产业结构。区域内部以新焦、焦枝铁路为集聚轴线,形成了以化工、冶金、建材、电力、机械、煤炭、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地带。但今后应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洛阳-平顶山-漯河沿铁路轴线。这一轴线主要包括洛阳-宝丰的焦枝线和宝丰-孟庙镇(漯河郾城)的孟宝线沿线的县市。地势地貌上,该轴线主要是秦岭山脉的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界、过度地带,属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区。这一地区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开发不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应该是今后重点建设的发展轴线。

(4)郑州-许昌-漯河轴线。该轴线是中原城市群内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形成的新兴产业带。特别是许昌、漯河两市,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渐增强,轴线上的新郑、禹州和长葛等中小城市近年来发展迅猛。这一轴线的优势产业是食品、烟草等轻工业部门,与郑-洛重工业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地区发展轴线。地区发展轴线培育与中原城市群内发展轴线延伸相结合,形成河南省完整的发展轴线。豫北地区新乡-鹤壁-安阳沿铁路线地带与洛阳-焦作-新乡轴线共同组成沿太行山工业带。豫西三门峡、豫东商丘与洛阳-郑州-开封一级开发轴线组成河南省一级开发轴线,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陇海铁路、高速公路贯穿整个带内,是河南省与东部沿海联系,接受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物质通道。豫东的周口、豫南驻马店、信阳,以及南阳市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在河南省相对落后,在主要交通沿线培育发展轴的同时,宜采取据点式开发,增强中心城市的规模。

轴线的培育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豫西三门峡市,豫北的安阳、濮阳、鹤壁三城市是河南省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可以以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为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豫东地区的商丘,豫东南周口、驻马店是河南省粮、油、烟叶集中产区,畜禽产品商品率较高,应在巩固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信阳市资源丰富,但是开发不够,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和矿产加工业。南阳市形成独立的经济单元,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应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步形成以石油、机械、建材、轻纺、食品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张竟竟.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时空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