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树立系统教育观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树立系统教育观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一门科学,系统论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给了人们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念。每个人作为生命存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整体,既具有生理系统,又有心理系统,既有智育系统,也有德育系统……这些要素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教育不能只是某些方面的个别强化,更应当在相互关联中把握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及方式,从而实现更高的教育效能。

一、系统论观点为准确把握教育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这既是系统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系统论不仅是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具有独特的功能。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系统是以要素为基础构成的系统。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棵树、一所学校、一个学会团体都各具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系统论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人们习惯了的方法是:研究问题,一般是将研究的对象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描述复杂对象。这种由笛卡尔奠定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给人们的思维方式打上深深的烙印。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这成为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这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用割裂的方式观察事物,并在此指导下改造世界。

这种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处处可见。现实教育把人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课程设计上一直延续课程分科设置。这种分目标和分学科的教育将人的培养以独立的和割裂的方式进行,由此,教学者只负责成绩与分数不涉及德育内容,德育工作者也无法将教学与德育联系、整合从而使其更有成效,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割裂使教育成为技术性活动,教育的整体效能被大大降低。分科教育也使科学知识变成了纯粹的支离破碎的内容,作为完整和系统而存在的价值被消解。事物存在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体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之间以及其内部联系的必然性,任何人为割裂这种联系的教育活动都必然曲解事物存在的本来方式,违反事物的内在规律。正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说:“在目前的文明世界里,我们把生活分成如此繁多的部门,以至于教育除了是学习一种特定的技术职业之外,便没有多大的意义。教育不但没有唤醒个人的智慧,反而鼓励个人去沿袭某种模式,因而阻碍了个人,使他无法将自身作为一项整体的过程来加以了解。”

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教育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更好地掌握教育的规律,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持。教育在育人目标和内容上可以进行分解,但是教育的各种因素联系却是不能人为割裂的。今天,教育需要我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站在系统和完整的高度来把握现实和未来。约翰・奈斯比特在《世界大趋势》中指出:“未来就是一系列的可能、趋势、事件、迂回曲折、进步和惊奇。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事物都会各就各位,形成一幅关于世界的新的完整画面。想要预测未来,我们就必须要预测这些单个画面的发展趋势,而且我们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得越透彻,我们所预测的完整画面就会越精确。”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由教育的内外各种要素的联系所决定的。

二、系统教育观是以教育对象的系统存在为前提的

系统教育观就是站在系统的高度,设计教育内容和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系统支持,开展系统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并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

系统教育观是以人的系统性存在为基础的。人自身是一个丰富的生命存在,其自身要素的各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命系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既相互渗透、融合,又各自独立;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可以说,学生的道德、身体、心理、情感、思维、能力等各种品质与素养都是紧密相联的,构成了一个系统整体。因此,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系统性决定了其复杂性,也必然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这种站在系统的高度看待学生的观念,就是为教育者提供一个如何看待教育对象的性质问题。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教育者必须非常清楚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而有意义的支持;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充分认识学生作为对象自身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差异,这也从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者,只有从系统中观察和把握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为学生创造适宜发展的最优条件。

同时,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他们既与教育的环境和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又与整个社会环境和因素有关联,因而他们自身必须能够具备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条件与能力,以实现与环境的有效沟通、信息与能量的交换。“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正确的关系,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角色、沟通、服务、变革、责任等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化水平。教育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为未来走向社会做好精神、心理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学校教育孤立与封闭的结果,而是一个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经受考验与磨炼的过程。所以,社会大系统与学生个体的小系统之间、学生自身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教育者科学认识学生的基本前提。

每一个学生又必然是整个世界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与整个世界的存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教育也不可能脱离现实世界,恰恰相反,应当充分利用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学生素质,以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三、系统教育观是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

实现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教育确立的基本价值观。面对富有个性和生命活力的教育对象,教育者需要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以升学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功利主义的追求只重视学生眼前的和现实的利益,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生命的摧残,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则是一种责任的失落。最终造成的是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缺失,是灵魂沙漠化的根源所在。在系统教育观的引领下,教育者眼中有孩子和生命,心中有精神和灵魂。每一个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包含着人类精神的高贵境界和宽广视野,让每一个生命的存在时刻都体现着自我的尊严和价值。

克里希那穆提说过:“教育的最大任务在于产生一个完整的人,能将生活加以整体地处理……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制造新价值。仅仅将既存的价值置于孩子的心中,使他符合理论,这是将孩子加以限制,而非唤醒他的智慧。”这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必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完整人的高度;另一方面必须使教育能够为学生创造价值,来真正激发孩子的智慧。这样的教育体现的就是系统教育的信念。

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支持的结果。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更是人格与精神的,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钱学森在回忆自己中学阶段的教育时提到,北师大附中的六年,丰富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不看重分数的氛围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的成长历程都充分证明,只有全面的和坚实的素质基础才能使创造性的成就成为可能。因此,系统教育观就是在树立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信念的同时,推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培养和个性发展的支持。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世界教育大会上,全纳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确定为大会的主题,这意味着让每个人享受更加充分公平的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满足有差异需要的教育以及积极参与集体合作等教育理念,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终身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个性特质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品质,而人的个性发展并不是对于系统发展的否定,恰恰相反,系统发展为全面发展提供土壤和养分,正是在系统的发展当中,个性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也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支持。脱离系统的单一的、畸形的发展只能损伤学生未来发展的兴趣和基础,也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新课程提出的理念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要求学校在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上应当是系统与融合的,追求的是学生整体的发展和“完整人”的培养;在课程的设计上应当是多元价值和多种形式的,充分体现课程的交叉、渗透、迁移等功能;在文化与特色的设计上,应当体现对于人的发展的精神与信念等的支撑,等等。

青岛二中提出了“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就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为学生生命的增值作为自己的真正责任与使命。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在系统的意义上设计学生教育活动,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大舞台。在这样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学校“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逐步显现其教育价值,体现了学校着眼学生未来和长远的发展,努力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的教育理想。系统教育观,不仅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而且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宽广的舞台,更要引导学生的主动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树立学生终身发展意识,以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高行为准则。

四、系统教育观着眼于提高教育的效能和价值

人的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教育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提高其效能和价值。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目标分类、知识分科、内容分部为基础的,因而教育常常是依据目标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这使得各部门各学科之间,各自独立,互不联系和干涉。这正如一些不断延伸的平行线,永不相交。但是,严格分类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效果如何?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论证。

其实,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自身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要素之间虽有差别,但其交叉、渗透却是早已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证明了的。学校要在系统的高度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要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进行有效设计,重视各种教育内容自身所蕴含的价值,提升教育资源的效能。每位教师都应当充分挖掘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从“培养完整人”的角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价值,真正实现以学生系统发展促进终身发展。

在现实的教育中,教育内容与方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已经让教育者和学生眼花缭乱,资源浪费严重,但是教育的效果却一直没有真正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我认为教育者应当真正反思教育行为的价值和效果,不是不断地做加法,而是应当从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上思考教育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教育目前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有意无意地将教育的内容割裂开来,其结果不是强化而是大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如德育工作,许多学校设立了主抓学生德育的专门部门,于是为了体现部门存在价值和工作成绩,设计很多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结果是空泛的内容和说教的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兴趣,反而使一些具有普适价值的内容如真理、诚信、善良、礼仪、仁爱、宽厚等远离了教育。

站在系统的角度认识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同一教育资源的价值,用联系的而非孤立的观点,使每一种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另外,还要认识每种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真正使各种教育内容实现有机整合,使教育的内容最终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秋天,我到美国访问时,美国华盛顿科技高中依据学生的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内容进行了交叉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观念,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研究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提高学校教育的功效和价值,就应当真正发挥每一个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让教师的课堂不仅关注知识,而且关注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个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其复合价值。

系统教育的观念还启示学校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学生更加充分全面的发展。学校不是孤立的存在物,在学生的发展中,各种教育资源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应当将教育资源视野拓展到社会,使教育在急剧变化和发展的时代,能够时刻跟紧时代步伐,让学生在学校时就拥有一次尽量完美的起跑。

说到底,教育只有在为学生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自身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