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平凡而又伟大,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轰动了全球。影片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主线三个方面将叙事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更赋予了影片深邃的艺术魅力。影片从阿甘的视角出发,运用非隐喻性语言向人们诠释了一个“大智若愚”的世界。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影片的叙事视角、叙事空间以及人物对白和语言观,探讨这部影片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

[关键词]《阿甘正传》;叙事技巧;语言特色;对白;非隐喻性语言

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也因这部电影在影视界脱颖而出。影片曾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6项奥斯卡大奖和多项提名奖,成为经典影片中的佼佼者。影片主人公阿甘诚信、勇敢、豁达、正直,凭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感染了无数观众,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启迪和鼓舞作用。憨厚、率真的阿甘与辉煌的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赋予影片强烈的喜剧性。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影片的叙事视角、叙事空间以及人物对白和语言观,探讨这部影片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

一、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技巧

(一)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视角

在影片《阿甘正传》中,导演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事角度出发,多角度诠释影片主题。影片中开头、结尾部分的羽毛画面以及阿甘讲述自己故事的情景都采用了第三人称,观众以旁观者的视角了解主人公阿甘,如同影片中坐在阿甘旁边的路人们,以审视的角度来观看阿甘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童年―上学―服役―捕虾―做生意―回归庄园,这些经历都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每一段故事中都有阿甘的旁白。阿甘独特的乡音和简单的用语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在感受到阿甘知足、快乐的人生信条的同时也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打动。如果影片将这一部分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那么就会使故事显得平淡无奇,同时阿甘形象塑造的价值也会因此而大幅度受到影响。

影片中的视角与声音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处可见。比如影片开头部分以阿甘成年后的声音来叙述,但是视角是童年的小阿甘等。我们可以看到是阿甘在叙述他的人生经历,阿甘在这种差异中对自己的经历予以评价。从视角角度出发,无声的视角需要通过声音来体现,观众凭借叙述者的话语来认识人物的感受;从声音角度出发,声音取决于视角,人物的感觉通过声音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同时叙事的声音也受制于叙事的视角,如果视角没有确定给出明确的事件,那么声音也就无法存在。声音不仅能够使叙事结构得到进一步精练,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影片的叙述节奏。叙事视角与叙事声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增加了叙事艺术的魅力。

(二)电影《阿甘正传》的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是叙事结构与叙事内容的载体,先进的技术赋予《阿甘正传》十分宽广的叙事空间,将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电影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亚拉巴马大学取缔种族隔离的片断中,影片通过特技处理让主人公阿甘出现在电视中。历史上确实有黑人争取平等民权的运动,不过演员阿甘是不可能出现在当时的事件中的,然而,借助特技阿甘出现在了历史画面中,增加了事件的真实性,赋予影片更宽广的叙事空间。影片中还出现了阿甘与美国总统肯尼迪握手的画面,而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肯尼迪总统已经去世,影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这种不可能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画面冲击。镜头的组接赋予了影片更宽广的叙事空间,叙事视点在越南―美国、阿甘―珍妮、现实―过去之间转换,如此复杂、浩大的历史空间在影片中切换自如。历史中有历史,故事中有故事,穿插的形式也扩大了叙事空间的展示。

(三)叙述者在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链接作用

电影比较常见的叙事技巧就是故事中有故事,通过影片中的人物给另一个人物讲故事来实现叙述的过渡,这种叙事技巧就是在两个故事之间来回切换,最后结合在一起的叙事方法。阿甘就是影片中的叙述者,随着羽毛飞舞至阿甘的脚下,阿甘开始讲述故事。在阿甘讲述期间,故事随着不同的等车的路人而改变,一层层地展开,将现实与阿甘的人生经历毫不牵强地融合,赋予影片更多的层次感与时间感。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现实时间的发展顺序,一条是阿甘的人生经历,叙述者也就是主人公阿甘成为两条主线叙事相互转换的纽带。影片中的场景与场景之间转换在阿甘的叙述中没有任何约束感,非常自然。比如影片中阿甘在为渔船写上珍妮的名字时,镜头切换到珍妮的生活状态:她开始吸毒,在一次吸毒后爬到楼台上要自杀,在意识到危险后跌坐在凳子上流泪,望向夜空中的圆月,镜头再由明月切换到阿甘,此时阿甘也正对着圆月说着“我时刻想着珍妮”。这里镜头之间的转换、故事之间的过渡浑然天成,没有一丝痕迹。

《阿甘正传》改变了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以主人公阿甘为叙述者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影片中阿甘既是叙述者,也是故事的经历者,他在回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也是在见珍妮的路上,在他跑向珍妮家那一刻影片开始正叙他当下的生活,也慢慢步入影片的尾声。在影片结束后,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阿甘所历经的沧桑,在阿甘与珍妮结婚的那一刻,温馨感冲击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电影叙事结构的转变使影片更加温暖,传达了丰富的正能量。

二、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特色

(一)电影《阿甘正传》的对白

语言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电影中的其他艺术相辅相成,语音的基调、模式以及思维能够体现出语言独特的意蕴,从而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赋予影片不同的审美价值。

影片中不同的词汇、情态和语气赋予人物独特的语言特征。影片以阿甘与路人护士的对话展开,他向护士进行自我介绍,对话中非常明显地体现了阿甘作为叙述者的交际角色,其本意并非需要得到对方的配合。护士小姐对于阿甘来说是陌生人,她并不想与阿甘交流,两个人之间存在很大的社会距离。之后进一步降低语气与护士进行对话,只是一味地陈述,给出自己的信息,没有要求对方予以回应,阿甘在没有被邀请的状态下以讲述的方式与他人交谈,体现出了阿甘希望与人攀谈。在他与护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经常”,通过阿甘的语气着重强调了阿甘的母亲对其形成的影响,“可以”一词作为虚拟用词出现了四次,体现了阿甘对曾经的回忆和模糊语气,表示了阿甘此时并不是十分的自信,从而观众们可以对影片中阿甘的形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憨厚、执著。

影片中布巴与阿甘在越南丛林下大雨时背靠背执行任务,布巴想要在战争结束后经营捕虾生意,并希望能够与阿甘合作,因为两个人是患难兄弟。这段话语简单,思维明确,其中只有一句“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捕虾?”是求取信息,大部分都是布巴的话语,语气有陈述、隐喻、降低和疑问,在两个人的谈话中,布巴三次采用情态动词“可以”,语气含蓄而不生硬地表达了他对阿甘的“命令”,体现了布巴对捕虾的自信;六次采用“我们”作为主语,以此来体现布巴在心中已经认定阿甘是他的好兄弟,揭示了他们的社会距离很近。

战争结束后,阿甘与泰勒中尉相遇,在旅馆中愤世嫉俗的泰勒占交谈的上风。泰勒多次使用疑问句,表达他对上帝与现实的不满和嘲讽,体现了退伍士兵的精神落差。他问阿甘是否找到了上帝,因为在他看来,阿甘将自己看成是救世主,不顾他的反对随意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本该带着荣誉与他的士兵一起死在越南战役中,那才是他的命运,但是阿甘却让失去了双腿的他怪物般地活着,同时也失去了荣誉,这种疑问是他对阿甘的嘲讽,并不是真正意图的提问阿甘;他问阿甘能否在上天堂之前给他买瓶酒,这句话的本意是请求,但是泰勒却透露出命令的口吻,表现出他始终将自己以长官的身份凌驾于阿甘之上。泰勒中尉使用的大量粗俗低下的词语表现出他对阿甘的不屑,对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痛苦。阿甘自始至终对泰勒中尉毕恭毕敬,揭示了社会距离的遥远。

在《阿甘正传》中,大量地使用了口语,口语的应用赋予人物更加灵活的语言,为了烘托气氛和加强语气,影片中还大量地使用了感叹语和诅咒语,凸显人物个性。在人物的交流过程中,交流主体是交流活动的核心,主体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在交流中穿插多个话题,能够避免交谈过于单调,语言才能更加灵活。

(二)电影《阿甘正传》的语言观

在影片中,“跑”成为主人公阿甘生活的重要部分,阿甘在“跑”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阿甘在童年时期,“跑”使他跑向了正常的生活;成年后“跑”使他跑进了大学,成为橄榄球明星;参军后“跑”使他脱离了战争的危险,并救出了战友;最后“跑”使他跑向了希望。“跑”就是“跑”,在大学橄榄球队时,需要的就是阿甘“跑”,在比赛时阿甘甚至跑出了体育馆,他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跑,也不知道什么规则,只是“跑”就可以了,教练对阿甘的评价是:他大概是最傻的傻瓜,但他跑得就是快。影片中珍妮告诉阿甘:“如果你遇到了麻烦,不要逞能,只要跑,好吗?跑得远远的。”在越南战场上,阿甘和士兵遭遇了埋伏,炮火将他们包围,泰勒中尉让大家“撤退”,可是阿甘没有明白泰勒的意思,布巴对他大声喊“跑”的时候,他想起了珍妮对他的叮嘱,于是飞快地跑出了危险区。在阿甘看来,“跑”就是“跑”,没有其他任何意义,这就是阿甘的语言观――非隐喻性。

阿甘在与总统肯尼迪握手时,总统询问他有何感受时,他随口说出“我想撒尿”。在他的语言观中,感受就是来表达身体的感受而并非是思想的感受,因此,他不会像其他橄榄球队员一样,说“荣幸”一词,他只是因为之前喝掉了15瓶汽水而非常想要撒尿。阿甘在部队被长官问到来部队干什么,回答的一句“叫的事”成为最了不起的回答,而且被长官认为他是个天才,智商在160。

阿甘去珍妮的女子学校看望珍妮,在大雨中他以为珍妮被欺负便动手打了车里的男子,珍妮虽然生气但还是被阿甘感动,带阿甘到宿舍换衣服。珍妮问阿甘有梦想吗?将来想要成为什么人?在阿甘看来并不需要改变自己,因此他回答:“我将来不能做我自己了吗?”在他妈妈的影响下,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盒百味的巧克力,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而这一句“人生就像百味巧克力”成为阿甘在影片中唯一一句隐喻性语言,这句是阿甘的妈妈教导他的一句话,而对于阿甘来说,人生真的就是百味巧克力,只是品尝巧克力就对了。

语言和行动相互影响,影片中阿甘的语言是直白的,不存在引申的含义。阿甘由于受伤住进了医院,战友通过打乒乓球打发无聊的时间,并告诉阿甘打球的关键:无论发生什么事,永远不要让目光离球。简单的语言决定了阿甘的行动,因为阿甘参加了美国乒乓球队,并且受邀参观白宫,又见到了美国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体现了语言和行动的相辅相成。

三、结语

电影与其他文体一样,离不开叙述技巧的施展,影片《阿甘正传》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和精彩的话语为观众演绎了一部经典之作。影片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主线三个方面将叙事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深化主题的同时更赋予了影片深邃的艺术魅力。影片中没有豪言壮语,但却赋予每个人物独特的语言,体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魅力,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智商只有75的阿甘凭借执著、勇敢的信念创造了人生奇迹。在他短暂的回忆中,透露出他人称呼他是“傻瓜”“”,但正是这个憨厚的傻瓜获得了成功。影片通过阿甘的眼睛为观众呈现了美国从肯尼迪时代到里根时代的一段历史,在影片中通过特技处理阿甘与多位历史人物一起出现,他执著的性格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而能够体现他这种执著的正是他简单的话语,也正是简单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参考文献]

[1] 张碧航.电影《阿甘正传》的英文原版人物话语特点分析[J].电影评介,2007(01).

[2] 秦相.从电影《阿甘正传》看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J].电影文学,2013(01).

[3] 周宙.以《阿甘正传》为例分析象征主义在电影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3(02).

[4] 杨静.电影《阿甘正传》叙事特色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

[作者简介] 王培婷(1976―),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高凌霄(1985―),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