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希望之灯亮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希望之灯亮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突破,成为全区扶贫改革、创新典范。全旗贫困人口数由11.96万减少到3.85万,实现了8.1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8%下降到7.26%。卓有成效的业绩,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连续多年被旗委旗政府考核为实绩突出单位,连续多年在全市行业评比位列第一。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扶贫办主任杨子强数年如一日辛苦的工作。

寒门子弟早当家

杨子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老家有一个挺富贵的名字,叫元宝洼。可现实却是另外一种样子――贫穷。贫穷像一把打不开的锁,牢牢锁成心结,锈迹斑斑地压在他的心坎儿上。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由南向北呈低山丘陵、浅沙坨沼地貌。虽有“华夏第一村”的八千年史前文明,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耕文明,但多年来,被风沙干旱、土质贫薄、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的恶劣环境所困扰,农牧业生产极其脆弱,人均收入较低,被列为全国273个贫困县之一,有贫困嘎查村99个,是自治区贫困人口最多的旗县。在“贫”字阴影下,古老的文明历史相对黯然失色。贫困,始终像副沉重的枷锁,死死地困住敖汉旗前进的步伐,但多年来,牧民们摆脱贫困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敖汉旗委旗政府工作核心,重中之重。而脱贫攻坚首当其冲,责任大、任务巨、困难多。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敖汉旗委开始挑兵点将,经多方考查,于2013年1月,选择杨子强担任敖汉旗扶贫办主任。

可是,面对戴着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杨子强,大家都充满了疑问,他能担起这沉重的担子吗?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文静而寡言。可是了解他的人却说他的性格像酒:水一样的外表,火一样的内心。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位做事沉稳、敢于担当,面对困难,永不言退,内心充满无限激情的人,脱贫攻坚拔寨尖兵非他莫属。

深入基层细把脉

在敖汉旗萨力巴乡章京营子村,人们经常会看到杨子强和村干部一起从田间到地头,再到贫困户家中,脚不停歇地走遍了敖汉旗18个乡镇苏木办事处的山山水水。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不断走访,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和发展意愿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并梳理归纳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发展资金不足、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等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瓶颈问题。

为做好脱贫攻坚准备,杨子强先从最基础的生产、生活条件摸底。通过一家一户走访,了解情况,为他们建档立卡,制定一系列包含住房、耕地、农机具、健康状况、劳力素质等监测条件的17大项71子项的《精准识别入户调查表》,并组织乡村干部、村党员、群众代表成立七人民主评议核查小组,以村民组为单位,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对提出申请的贫困户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评议,根据每家每户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和资金落实到位。

分类施策下良药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杨子强发现,大多数贫困户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但苦于缺少资金,也不知发展何种产业,更不知前景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杨子强总结推广了五种造血式扶贫模式,并相继制定扶贫产业、资金功能最大化等一系列措施,让敖汉旗扶贫攻坚战场初露胜利曙光。

资金短缺,是全国各地扶贫乏力的通病,敖汉旗也不例外。自治区在推进金融扶贫时,杨子强抓住时机,天天往金融机构跑,磨破了多少双鞋不知道,只为贫困村庄的希望之灯亮起来。经多方调研协商,杨子强提出“五六七”工作方法确定贷款发放对象,采取“2联1”“3联2”方法联户担保,形成穷联富、富带穷、大户带小户的帮扶链条,不但解决了贷款难、贷款额度小的问题,也有力助推了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2014年夏天,敖汉旗萨力巴乡章京营子村农民康晓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扶贫贴息贷款真好!实现了我多年养羊的想法,以前看到别村人大把大把发羊财,真眼馋,现在好了,我终于可以自己养羊大干一番了。”记者问及为什么不早养羊,康晓杰说:“当时看到别人养羊发财我非常眼热,但谁让自己没钱呢?是村干部找到我,说上面下来一笔金融扶贫贴息贷款,只要符合条件,每户能借到3-5万元,经过审核,我家最终借了3万元,用这些钱我买了30只基础母羊,外加1只公羊。”康晓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一只母羊本钱900元,一只羊能下3个羔子,按每只母羊纯剩1000元算,30只母羊能挣3万元,一年我就能把本钱还上,到最后还能剩下30只母羊,还贷款一点不成问题。”

目前,全旗“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共发放贷款5.5亿元,覆盖17个乡镇苏木办事处89个嘎查村,受益群众7005户、2.2万人,其中贫困户4413户、1.36万人。2015年,在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敖汉旗还做了典型发言。

在扶贫过程中,杨子强发现,贫困户每家经营的土地有限,即使得到扶贫资金支持,也难形成规模效益,脱贫致富步伐较慢。杨子强就组织贫困户充分利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以土地和农机具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使贫困户在得到土地分红的基础上,还能参加其他产业劳动,又增加一份收入。新惠镇扎赛营子村有155户贫困户,杨子强动员他们以资入股或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制定杂粮深加工产业项目,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收益。

在扶贫考察过程中,杨子强发现敖汉旗新惠镇凤沟村、三家村、哈达吐村、高家窝铺村、老烧锅村最让他揪心。那里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春天风大,黄沙漫漫;夏季多雨,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产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贫穷如影随形,牧民苦不堪言。杨子强决定采取“无土安置”模式,将贫困人口迁到产业园区周边,解决收缩转移人口的就业与居住问题。近年来,共移民搬迁 20个村、1115户、4691人。贫困户有了稳定住所,又在家附近就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带动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还要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杨子强和团队调研周边社会资源,把龙头企业牵引到贫困区,帮助养殖户在技术、资金和市场三方面进行嫁接。对敖汉旗境内的内蒙古大鸟鹅业以全产业链模式全程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保证养鹅户利益,提高了贫困户大规模养鹅积极性。2015年,又以“反担保”方式,为贫困户担保扶贫贷款2000万元,扩大资金覆盖范围和数量,一大批养殖户被带动起来,不仅脱贫,而且快步进入了小康。

聚力合作助攻坚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杨子强越加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性和社会性,仅靠几个地区和部门、甚至举全旗之力都难以实现,只有聚集各方力量才能彻底改变敖汉旗贫穷落后面貌,因此必须吹响合力攻坚集结号。自从2012年国家中直机关帮扶敖汉旗以来,杨子强按照旗委政府要求,找到相关部门主动对接、积极协调,落实了“一桶油、一条路、一粒种子、一滴水”的“四个一”工程。成功引入塞浦路斯浦达拉集团年处理1500万吨印尼沥青岩项目;将县道敖润苏莫苏木至四家子段(蒙辽界)升级为省道210线;引进澳洲纯种羊胚胎,培育出澳大利亚杜泊种羊156只;争取总投资8千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等。

在杨子强努力下,社会各界扶贫力量不断充实进来,乡级扶贫办纷纷设立,并配备乡村两级扶贫工作人员143人;组织旗乡村5347名干部与20539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但杨子强和他的团队在敖汉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