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54-01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加,化疗作为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化疗可使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并延长生命。化疗在临床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及组织的刺激性比较大,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及时处理输注外渗药物及有效预防外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1、化疗药物的分类及外渗表现[1]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区分化疗药物的类别,对化疗药物进行分类:1)渗出后引起组织坏死、溃烂的发泡剂,如长春瑞滨、表阿霉素、柔红霉素、阿霉素等;2)渗出后可引起轻度灼伤、炎症的刺激性药物,如吉西他滨、米托恩醌等;3)渗出后无明显的刺激作用不易引起组织坏死,如阿糖胞苷、顺铂等。

2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1 药物原因 化疗药物刺激性大,ph值与血液不符,当药物浓度过高并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或是药物输注速度过快,超过了血管自身的承载能力,或堆积在血管受损处,血管壁变薄,引起局部溃烂、坏死。[2]

2.2 患者原因主要和患者的血管的损伤程度、活动情况及年龄等因素有关。经常采集血标本、反复长期化疗使血管的弹性受到,使血管弹性下降,血管壁变厚、变硬而出现外渗。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容易导致患者活动增加,针头脱出血管外造成血管外渗。年老患者皮肤松弛、静脉松弛增加外渗的可能。

2.3 护士原因护理人员自身穿刺技术水平较差及对专科知识的缺乏,导致穿刺刺数多,对某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造成血管损伤。针头固定不牢,随着患者的活动使针头异位,拔针后按压针眼时间短及方法不正确。

3 、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对策

3.1 加强工作责任心 注意倾听患者反映,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不仅观察局部穿刺点的情况,也要注意深部组织渗漏的危险。

3.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为保证化疗药物输注的顺利进行,宜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避开静脉窦、关节和在24小时内穿刺点的远心端穿刺,防止针头因活动而脱出血管和原穿刺点外渗药物。

3.3密切观察输注过程 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期间的血管情况并仔细询问患者情况,检查穿刺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

3.5 做好意外皮肤受损的保护 在化疗过程中,不论是护理人员还是病人或家属如皮肤意外受损,均应避免直接接触化疗药物。如不慎接触应提高警惕,及早行冰敷或封闭。

4、化疗药外渗的一般处理

4.1 局部行封闭:用1%利多卡因5ml和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以解除血管痉挛,疏通微循环,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氧供给,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利多卡因有扩张血管、麻醉止痛、促进组织修复。

4.2局部外敷

4.2.1冷敷 外渗24小时内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注意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破损、感染、变黑,如有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3]

4.2.2热敷 热敷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草酸铂等可采用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观察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努力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与技术水平,掌握化疗药物的知识,准确处理外渗,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平台。

参考文献

[1]翁小节,艾玉,化疗药物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J).职业与健康,2011,3(6):719-720

[2]高玲,戴彤,张红梅,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304-305

[3]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上):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