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白渡桥:一座城市的传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白渡桥:一座城市的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一座桥的那一头,一脚可以踏进历史,那么它连接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有时间

上海的开埠史,是一部以“水”为背景展开剧情的历史剧,从西岸进,由东岸回,相互交织,相互逐力,近两百年来,形成深入骨髓独具风情的海派文化。由长江冲刷而来形成的滩涂之地,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在夜空中俯瞰令人失神的魔幻之城。

其中,苏州河绕城踱步轻缓,似金玉腰带,而在苏州河这条腰带上,历史上共有28座桥。最具名气的,莫过于外白渡桥,它横跨虹口区和洋浦区两个区域要冲,也是苏州河水入黄浦江的见证者。

这座桥并不普通,它是中国第一座全部钢结构的桥。它的身世与境遇,几乎可以贯穿整个上海近现代史。

“摆渡”变“白渡”

清末时期,苏州河两岸人们往返,必须依赖渡船,上海话中的“摆渡”两个字,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当年,苏州河上的渡口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靠近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叫做“外摆渡”或“头摆渡”,以此类推,由外摆渡朝西依次为“二摆渡”“三摆渡”,远看这个阵势,已经能够看出上海未来的繁华意味了。

1856年,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从繁忙的渡口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与另外两位银行大班集资,建造了苏州河上第一座木桥,被称作“威尔斯桥”。

因为威尔斯在建造木桥时偷工减料,不到6年光景,威尔斯桥的桥基就已经开始腐烂。迫于各方压力,工部局决议动用市政建设经费,兴建一座新的大桥。

1873年7月,新的大桥建成了,这座桥的木料全部是新加坡进口的,桥总造价达1.25万英镑,真可谓造价不菲。因为,新桥毗邻当时刚刚开放不久的公家花园,就是今天的黄浦公园,所以,桥的大名就唤作“花园桥”(Garden Bridge),但上海人则喜欢叫它“外摆渡桥”。

外摆渡桥属于公共设施,过桥一律免费,上海方言里以“白”字表示不用付钱的意思,如“白吃”“白住”之类,“白”字又与“摆”字的发音近似,久而久之,“摆渡”变成了“白渡”,外白渡桥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

外白渡桥的建成,极大方便了苏州河南北的交通往来。每日里,过桥的行人、车马不计其数。交通便捷了,桥南的百老汇路,就是今天的东大名路、吴淞路、乍浦路等处日趋繁荣,逐渐形成市面。

1905年3月,外白渡桥上要通轨道电车了,为确保桥体满足2路有轨电车安全通过的荷载要求,工部局决定拆除木桥,新建一座更为坚固的铁桥取而代之。征求这座新铁桥的设计方案,让当时上海滩的很多设计英杰跃跃欲试。

1907年底大桥正式竣工,钢结构件由英国公司制造。尽管铁桥的建筑铭牌上赫然标明其正式名称依然是花园桥,但老百姓仍偏爱早就约定俗成的外白渡桥一名。

外白渡桥是我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现在我们很多电影电视中经典的外白渡桥的镜头,就是这个闻名遐迩的上海浦江风情的典型性标志――外白渡桥。

这座桥建成后不久,桥面上的电车轨道工程也告竣工。1908年5月,当2路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从外白渡桥上缓缓驶过时,苏州河两岸的交通新纪元由此拉开序幕。

作家林徽音曾对外白渡桥江此情此景赞叹不已:“只见那里密布着一粒粒的小火,仿佛是一颗颗的星:有的是恒星,尽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连身都不想转一个;有的是行星,在不停地、迟缓地向这个方向或者那个方向前进。那在前进的火的光是微弱的,而且行动得那样慢,仿佛是6月18夜的西湖的远处的湖面上的荷花灯,在随着微风轻移。”

外白渡桥也会有让人心惊胆战的时候。

1915年7月27日,上海遭遇强台风袭击。狂风大作之下,黄浦江面的风力达到12级左右。一个正从外白渡桥上经过的行人竟被飓风刮起抛向虹口方向,坠地之后毙命。

同一天,有几个过桥人也被风吹入黄浦江里。

1949年的生死之战

外白渡桥不仅是中国第一座钢结构的桥,承受着交通的重负,而且它陪伴着上海人民,度过了一次又一次战争。

1949年5月26日,解放上海的战役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外白渡桥一带的战斗异乎寻常的激烈。

从浦东败退下来的青年军第37军一部固守在大桥南堍外滩公园附近。青年军,听名字也知道他们是一群年轻军人,他们还拥有全副美式装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精锐部队。他们隐蔽在工事内,仗着武器弹药优势,不时朝公园南面的中山东路疯狂扫射。

负责外滩一带进攻任务的是赫赫有名的“济南第一团”。一营三连副连长孙宏英带领一支部队,冒着敌人密集而来的子弹,以路边的建筑物为掩护,迂回穿插到黄浦江边,逐渐接近敌阵地。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枪声突然停了,片刻之后,军队的工事上方出现一面白旗,左右摇晃。见此情形,孙宏英暗喜。他赶紧与在马路对面的指导员姜呼万联系:“敌方已举白旗,你速带一个班的战士,接受投降!”

“是!”马路对面的指导员姜呼万回答。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作战经验丰富的姜呼万觉得这面白旗不太对劲,他定下神,迅速赶到孙宏英那里,接过望远镜,屏息观察。这个时候,他发现外滩公园方向的敌军兵力在增加,正在悄悄地往交火处挺进,原来有诈!“你看,情况不对,敌人正在增兵。我们千万不能上当!”

孙宏英接过望远镜仔细看,狠劲拍了拍大腿,骂道:“死到临头,还敢玩花样!”他即令七班班长李严锡带领全班战士靠上前去,看看敌人究竟在搞什么鬼。

就在七班战士跃起前进之际,对面军的机枪忽然吐起火舌,14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见此状,姜呼万悲愤交加。

他一面命令部队以顽强的火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一面率队直插外┕园西侧。就在这时,他的腿部骨头突然被流弹击中了,鲜血直流,但另外一条腿还能使唤,于是他沉住气,用尽全部的力气,乘敌不备,猛扑过去。一个短促的突击,就率领战士消灭了数十名敌人,其余的青年军第37军敌军全都束手就擒。

至此,苏州河以南、从路桥到外白渡桥沿岸的敌人被全部肃清。

险象环生的炸桥事件

再来说外白渡桥险象环生的炸桥事件。向外白渡桥发起进攻之前,汤恩伯和陈大庆一再命令警备司令部作战科长王之师“伺机炸毁外白渡桥”,以阻止过桥前进。其实,王之师早就接受了上海地下党的策反,于是他里应外合,配合的行动。

这天,王之师又接到了炸桥的命令,他从容地回答: “时机未到,不宜过早”。

“赶快执行炸桥任务,不要给共军留下渡河的机会!”

“好!”为了拖延时机,王之师巧妙地回答:“我军尚有部分官兵需要过河,我会看准时机执行炸桥任务!”

“尽快,不要延误时机!”

“是!” 接下来,王之师又给负责安放炸药的工兵营指挥员下达了命令,“速将工兵营调至大名路休息,等待我这里的任务部署!”

然而,不知怎的,最后烈性炸药还是被安装在了外白渡桥的桥墩上。这些炸药足够使外白渡桥粉身碎骨,也能够阻止我军顺利渡河。

这个消息被我方获取后,为保全外白渡桥,保证部队顺利渡河,首先冲到外白渡桥畔的“济南第一团”1营1连迅速向对岸发起冲锋。这个时候,第37军另一部占据大桥北堍的百老汇大厦,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负隅顽抗,机枪子弹如密集的雨点般射来,率先冲上前去的一个班还未到桥中央,就全部壮烈牺牲。紧接着,又一个班战士冲了上去,结果也都倒在了桥面上。第三个班前赴后继朝前冲去,仍被枪弹拦在了半路。鲜红的热血,染红了外白渡桥桥面。

接二连三的进攻让守敌直冒冷汗。一敌军官忽然想起桥墩上的烈性炸药,赶忙大叫:“快拉火!”导火线顿时火星四溅,“嗤嗤”地冒烟蹿向炸药包!在这极端危险的关键时刻,第三波冲锋部队中一名负伤的战士,利用战友的遗体作掩护,双眼死死地盯着导火索的方向,一步步艰难而勇敢地向导火索方向匍匐前进,然后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扯断导火索。

大桥保住了!这位无名英雄的年轻生命却永远停在了这一刻。

印刻着光荣与梦想

上海战役的硝烟还未散尽,印刷工人们就勇敢地爬上外白渡桥,在桥顶挂起“热烈庆祝解放上海”等3幅标语。

1949年7月7日,上海百万军民举行盛大游行,人民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从桥上经过,和着那清脆的马蹄声,人民群众的欢呼声响彻天际,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外白渡桥与上海人民一起迎来了新生。

自此,外白渡桥恢复了车水马龙的生活。

从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至今,已经整整110年了。这座横跨苏州河的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大桥,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一个多世纪以来与上海朝夕相伴,在她的身上,印刻着几代上海人的光荣与梦想、屈辱与悲伤,牢记着那些为上海解放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和无名英雄。

一个城市和一座桥,是相互倾诉的关系。如果一座桥的那一头,一脚可以踏进历史,那么它连接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有时间。上海的外白渡桥,是属于上海人的集体记忆,还有那L滚江水卷起的浪花和无声的漩涡裹挟的岁月,向东海深处慢慢隐去……

(相关资料提供:上海市档案馆张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