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交往式教学模式立足于教学,着眼于育人,将其运用于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更能体现金融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和实践应用等特点。在金融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理论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金融专业人才。
【关键词】 交往式教学 金融课程 金融人才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同时,给经济、金融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金融人才来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问题。高校如何培养适合我国金融业的有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大学教学主要以“授―受”教学模式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知识传授的关键环节,在大学金融课程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生搬硬套、方法失当等诸多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本研究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在金融课程教学中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有用的金融人才。
一、交往式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式教学模式,正是适应新的教育观念的需要而产生的。
交往式课堂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以教为中心向学生以学为中心转变,由传授知识向学生探索知识的现代教学方法转变。主张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提倡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其基本特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交往性、互动互补性、主体创造性、生动灵活性。交往教学将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教与学简单叠加的状况,也将彻底改变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从属地位,教师只是指导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交往式教学就意味着平等对话,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交流。
交往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应用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首先,交往式教学方法给师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使学生和教师处于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授―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处于无负担状态下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真正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交往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模式相反,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交往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主观能动者,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只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简单客体。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中和身边的社会活动中找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次,强调教师的授课和组织、引导能力。交往式教学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和合作的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改变以往被动的听取接受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并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最后,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交往教学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培养了他们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合作能力。
交往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学者尝试着运用于英语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关系、艺术概论等诸多课程的教学中并均已获得成功,这充分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尝试着将交往式教学法应用于金融课程的教学中。
二、交式往教学方法在金融课程中探讨
通常,金融课程尤其是金融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在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仍然是金融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鉴于金融学科专业的实践和实用的特点,在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止于基本的理论探讨,而更应该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使学生真正掌握金融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结构不断变化以及新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思维新观念的不断产生,加深了人们对金融经济的了解,并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形成金融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在金融课程教学中,交往式教学或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法。
交往式教学模式的过程是辐射式延伸的。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课前交往,师生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的教学准备;课堂交往,展开多个角度的教学互动,以求获得主体间的基本共识;课后交往,承接新的教学任务或进一步探讨相关的问题。交往式教学模式在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实践主要从金融课程的课前交往、课堂交往、课后交往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1、课前交往
课前交往,主要指展开多个角度的教学互动,这部分是师生在进入课堂教学准备阶段。
从教师的课前准备来说,教师要安排好金融课程中讲授的内容,并以何种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些都是课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以金融课程的教学计划为例,对于基础类的金融课程,涉及金融学原理及宏观政策问题,教师在教学计划过程中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等问题的基础上,以策划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的目的。对于诸如具体涉及金融业务方面的金融专业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应强调其实践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案例进行教学、邀请行业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授课。教师必须做好课程准备工作,从而有计划地进行金融课程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主动做好课程学习的准备工作。预习教师将要讲到的知识,把知识按理解、稍微理解、纯粹不理解等标准分类整理。另外,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金融课题可以采取多多查找与课程相关的文献,对不懂的或者有疑问的内容做下记号,以便于课堂中向老师请教或沟通。这也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交往式教学模式的课前交往是师生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准备阶段,良好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
2、课堂交往
课堂交往即以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帮助学生把基础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校内课外学习和学术科研活动。金融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紧密相关。如今的金融理论越来越技术化、工程化、实证化、微观化,综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金融课程的课堂交往较为复杂,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课堂交往以金融案例教学为例,这种教学法强调实用主义为原则,首先要选取中外企业相关文本、音像案例。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进行原因分析,要突出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个人演讲、情景模拟等方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思考,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教学完毕,教师要总结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和基本观点。对没有得出结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查找多方面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总结,以便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认知能力。这种教学法在培植学生的创新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调整专业知识,促使教师在金融教学领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课堂教学中的文献阅读,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部分经典理论文献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学习文献的启示、文献的优缺点或者各种对策等等及其可行性。这种课堂交往方式间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在金融课堂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理论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模拟实验等辅助教学手段也很重要。通过模拟实验,诸如建立模拟银行和交易中心等实验室,来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课后交往
课后交往即为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项目教学活动。在金融课堂的教学中,课后交往这一环节不仅仅是理解教师课堂的理论知识和个人对于课题的简单认知,还包括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安排多个个人和团队作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提高自己的观察、学习、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金融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止于理论部分的学习,无异于纸上谈兵。要培养有用的金融人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为关键。
教师在课后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要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在课后交往过程中,要注重于实习、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校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或实习单位的情况下,学校筹建模拟银行、模拟证券交易中心等金融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业务操作流程。课后交往这一环节需要学校提供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室,但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很快掌握实践中的操作程序。
在金融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交互式教学理论运用于金融课程中,既体现了金融课程注重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面,又体现了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的一面。教师运用交往教学方法,把握好交往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实现了课程内容从追求应试教育为主向体现内容的现代化转变,体现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金融课程的教学结果最终要受到来自社会、来自企业的检验。随着金融行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上升,其所需金融人才必须通晓经济和金融理论,具有现代金融营销意识,能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来把握行业微观状况。这给金融课程教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交往式教学法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和人文教育,因此,把交往教学法运用于金融课程教学中,将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理论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吉华:新课程改革下中学思想政治学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 姚纪纲:交往的世界――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人民出版社,2002.
[3] 康化椿:通达主体间的桥梁――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 封思贤:从金融理论变迁看金融本科教学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