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学生物课堂问题设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学生物课堂问题设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设计问题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负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过易和过难都不好,设计的问题要遵循“让学生跳跳, 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问题设置 生物课堂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3-01

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言道:“为学患无疑,疑者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学生的认识发展应当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因此生物学教学应当在各个阶段以一种强调实践、调查和问题的解决的活动方式进行, 学生的实践活动应当更多地倾向于问题解决而较少地倾向于对先前知识的说明或验证。在教学中,除了鼓励学生有“疑前人所未疑,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的勇气,还要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只有他们会质疑,能发现问题,才能启动创造性思维,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以下就列举总结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展露灵性,发展个性。如,在学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有的学生提出:摘除的公鸡会生蛋吗?摘除了卵巢的母鸡注射酮会产生吗?还有学生提出:侏儒症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吗?那后期人工注射生长激素还能继续生长吗?再例如,在学习“免疫”相关内容时,有学生问:能否在体外培养多种记忆细胞然后注入到人体内,以增强人对多种病原菌的二次免疫?等等。这一个个令人惊喜的问题的提出,不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喷发吗?通过讨论、归纳得出结论无疑又给学生创设了创造思维的机会。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和看书让学生来总结,问题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学生也完成了一次创新活动。

二、精心设置问题,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要想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问题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从而去引发学生的思考。一个好的问题不是问得学生哑口无言,而是应能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思考与想象。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提问的质量,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所以老师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预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设计好要提的问题和提问的时机。提问若流于形式,提问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1.难度要适中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目的,但若难度太大,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学习中,提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知道光合作用场所在叶绿体中;教师继续进行引导:“为什么停止光照或者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对光合作用都有影响?”,学生通过从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条件得出结论,从而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

2.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由易到难的问题梯度设置可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

3.简洁明了,目的性、针对性强

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一节时,在黑板上先列出问题:“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和DNA如何变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有何不同?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何区别?”然后给学生展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动态课件和挂图。学生在观察课件和挂图的时候,针对性、目的性很强,集中思维寻找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4.尽可能将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

若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那将能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

5.要有探索性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分析事物的内部联系,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辟新的天地。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如何测定呼吸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气体使水滴移动的距离来间接判断,但是由于有氧呼吸吸入和放出的气体体积相等,因此利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氧气吸收量可判断有氧呼吸的强度。那么如何测定光合作用强度呢?通过写出碳酸氢钠的化学平衡反应式和与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置出测定光合作用强度的装置。

6.开放性

开放性包括了问题内容的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解答方法的开放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等等,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在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计算中,学生会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施展空间,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拓宽思维。

三、问题教学的反思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亲身的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和总结中得出的,对学生来说相当于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当学生遇到困难一时不能解决时,教师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并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即使在学生讨论结束形成结论时,教师也应当放手让学生进行,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应适时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

参考文献:

[1]王瑜.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2]吴光华.问题解决法初探[J].中学生物学,2005,(12):23-25.

[3]李红.走出问题教学的误区[J].教学探索,2004,(12):38-39.

[4]张勇.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