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固生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固生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固生工作历来是令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头疼的一件事。一旦放松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就要辍学流失。因而,我们要想搞好固生工作,首先要熟知学生辍学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其次,固生工作要坚持不懈,贵在平时,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杜绝出现问题再去亡羊补牢的错误做法。

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没有教育对象,教育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固生问题仍然是教师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工作。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固生工作呢?总结十多年来工作的经验我认为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爱”字是关键。

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耳熟的教育名言,但为什么有时我们的工作结果却常常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没有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呢?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爱的方法。教师的爱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该建立在我们对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学习状况、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家庭情况、学习特点等,熟记于心,这将为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固生工作创造前提。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每天的大课间中,留给学生一点与我们交流的机会的时间,来倾听他们一天中文化科学习的收获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等,还有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没有自尊的学生是燃不起奋进的雄心的。爱护和尊重好我们的“学生”很容易,难就难在,我们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特困生和我们眼中那些所谓的问题生。但往往这些“特困生”与“问题生”又是我们固生的重点。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差异来源于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差异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大多与忽视这种差异有关,其实我们不可能打造出一个模式的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尊重差异就是对学生潜能的尊重,我们不应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而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信心也有了,同时他们想辍学的想法也就随之打消了。

要巩固流动生,必须还要做到了解其流动的原因。从农村高中看来,学生流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感到失望,没有自信心。在校动辄受到教师或家长的训斥或者遭到同学的蔑视,被学校打入“另册”。二是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或遭到天灾人祸,家庭无力交学费,学生心理压力很重。三是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其父母都上班或者是私营个体工商户,家长从时间上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只是多给一些生活费,仿佛是给学生的精神补偿。或者这部分家长只重钱而忽视对学生的关心教育,致使学生生活放纵,养成了不良习惯,不愿意接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以上三种情况都是学生流失的原因。第二种和第三种的主要矛盾的方面在家庭和社会方面我们主要能走家长访谈这条主渠道,加强同学生的家长联系,转变学生家长的思想,而后稳定学生的情绪。其次我们对那些后进生采用“爱心”倾斜的办法,在感情投入上向差生倾斜,给他们以情感补偿。这些同学多数是主科最差的,但他们爱好体育,在运动场上是猛将,得到观众的喝彩;有的文联表演、歌咏是强项,在学校文联演出中得过奖;还有的通用技术课上显身手,他们心灵手巧,修车编工艺在中得奖等等。这就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差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上教师“爱心”投入,点燃它心灵的火花,使他们回心转意,热爱学校生活,打消辍学念头,是完全可以把他们留得住的。我的具体做法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先让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学生某一方面的闪光点,进行正面教育,我们知道:一个数学家不一定是一个歌唱家。再就是在班级中经常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对他们实施成功教育方法,恢复他们“成功”的信心。考查学生成绩的时候,适当对他们降低要求,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教师为他制定合理的要求和标准,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就与优秀学生同样进行表彰。这样做,学生各自的奋斗目标不同,都有了的优秀成绩的可能,能在不同层次中受到相同的奖赏。同时根据差生的进步情况,不断调整他们的层次,让他们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动态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前进,更有效的使差生有了前进的动力,达到使后进生打消“辍学”的念头。当然具体怎样更有效的留住想辍学的学生,还需我们共同去努力共同去想更好的办法,这仅仅是我给人的点滴经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