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班级自主管理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班级自主管理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班级自主管理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巩固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好的影响。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 心理素质 素质能力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然而,我国许多学校以应试教育为重,教育观念出现了严重偏差,基本上无从体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了让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经过一番切实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得到了提高,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学生是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一个心理健康的初中学生应当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心境好,情感丰富;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能较好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个性健全。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原因,许多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如:自卑,逆反,孤独,唯我独尊,嫉妒等等。许多的教师都感叹说现在的学生难以捉摸,让老师费尽了心血。最初,笔者采取自主管理的方式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管理方式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怎样的好的影响。然而,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笔者所采取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班主任多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班级学习、活动和主持班级的日常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构建起来的,必须有几个不同的阶段。本文将结合班级自主管理的不同阶段来分析这样的管理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的影响。

首先,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通过学生自荐,同学选举等方式,尝试选拔了一大批学生轮流作为班级管理的骨干。通过将近大半个学期的观察以及考核评定,我对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有了基本的了解。于是在学期末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八个能力相对较强的组长和副组长。接下来,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时尽可能使组与组之间力量均衡。小组内则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特长,分别担任纪律、学习、劳动卫生、宣传综合等班级管理的工作,组长全面调控并监督完成情况。然后全班共同制定管理规则,设计考核量化表,以加分或扣分作为奖惩手段,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按规定严格的要求自己。这个环节的最大贡献在于初步给学生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动力,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如果要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作用,就必须通过内因。在个体不断地积极活动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向个体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个体已有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第五阶段,他们的统一特点是:开始寻找他们自己的认同方向,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免要出现行为上的混乱。但同时,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有着较为强烈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一个班虽然小,然而学生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可是,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准备阶段中,都对自己有了一个不同的认识,也开始对自己提出了更高层的要求。为了能更好的进行自己所负责的管理工作,学生们都必须学会如何在与他人的冲突中克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完成任务。其次,合理分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较为合适的团体,互相之间能融洽相处并各司其职,初步避免了某些学生的孤独倾向,使得他们能鼓起勇气去适应环境,并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再次,制定细则的过程是民主公正的。学生们在制定的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认真思考了身为中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素质标准的问题,同时有机会对比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日后培养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埋下了萌芽的种子。

接下来,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阶段。每周由一个组对班级进行全面管理。在管理当周,由值周小组将每天学生们的作业,纪律,出勤,卫生和礼仪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在量化考核表(基础分为100分)上定时加分或减分。在周五的活动课上,再把全班同学的得分情况加以比较和公布,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八位同学并给予鼓励表扬,当月四周内表现最佳者还能够获得奖状。当值周小组在本组管理完毕后,要对本组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其它组的建议进行整理总结和反省改正,以便在下轮管理中做的更好,努力做到“心有准则,公平管理”。这个阶段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并使其具备了团体合作精神。小组间全方位的竞赛,使得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为小组争光,争取提高自我层次等观念,逐步转化化为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如果要争取小组的优胜,成员之间必须通力合作,每个人都与本组的胜利密切相关,不存在谁单独冒尖或者谁垫底的状况,一组成员是一个小集体,大家共同进退。于是,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每个学生都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不良风气更容易被发觉并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个作用在于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由自主的开展自我管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有的同学不能严于律己,这就导致了管理时遭遇了其他同学的否定和不配合。这就使得本身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开始在工作中主动反省自己的错误。在我所管理的班级中,入学之初确实有几个“调皮天王”,以违反校纪班规为乐事。然而,在进行了自主管理之后,他们开始懂得只有自己以身作则了,别人才能接受他们的意见,听从他们的指挥。无形之中,在良好班风,自尊心和竞争感的驱使下,他们成功的进行了自我转变和提高。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和能动性。他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才会相应的提高。也就是说,当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育要求兴趣浓厚,对提高自身情真意切时,才能激发他们热情的火花。

第三个阶段是班级自主管理的巩固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进步,构建家校平台。为了能将班级自主管理进行下去,防止学生因时间过长造成新鲜感丧失从而失去对班级管理的热情。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塑造了学生的成功心态,提高了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公平的竞赛、动态的管理、及时的反馈,使每个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被督促的状态之中,无论是优秀生还是潜能生都能够经常得到同伴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的受到表扬。这就让学生经常地处于成功的体验中,逐步消除了部分后进生的失败心态和自卑心态。第二,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学校教育作为长期的系统的影响环境,在青少年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青少年所处的班集体对其性格形成则有着特殊意义,而同伴关系则是影响其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人性化的自主管理教育当中,学生逐渐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形成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相反,非人性化教育塑造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也是没有太多人性可言的。学生的可塑性决定了给其提供的教育环境将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小组管理中同组成员互帮互爱的活动,使得学生之间原本存在的所谓“好差之分”消失殆尽,给学生提供了平等友爱的环境,加深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当同学间出现问题时,大家不再是一味的埋怨别人,互相敌视,而是自己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给予对方谅解。从而创造并维护了良好和谐的班级班风。

总而言之,班级小组自主管理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其最重大的贡献在于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积极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在和谐稳定的氛围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