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踝解剖复位在严重踝关节骨折中的重要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踝解剖复位在严重踝关节骨折中的重要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054000)

【摘要】对于46例严重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随访结果表明:在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时,要特别注意恢复腓骨的长度及保持外踝的弯曲度。此二者在保持踝关节骨折稳定及功能恢复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外踝解剖复位; 恢复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82-01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踝关节的功能复杂,其功能恢复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几年,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而内踝和后踝较为得到重视,外踝却常被忽略。在临床实践中,作者认为:外踝的解剖复位在踝关节的手术和功能恢复中尤为重要。

一般资料:46例中,男35例,女11例 ; 年龄18~~60岁,平均36岁;左侧30例,右侧16例。

损伤原因:全部为间接暴力损伤。其中行走扭伤2例,剧烈活动扭伤5例,跌摔扭伤39例。

损伤类型:根据lange―Hanson分类⑴ , 旋前外展型III度5例 ,旋后外旋型IV度30例 , 旋前外旋型III度4例, 旋前外旋型IV度7例。

治疗方法全部采取手术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外踝和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水平以上位置较高的外踝骨折,选用钢板内固定,同时行内踝及后踝骨折螺丝钉内固定术。

治疗结果参考Leeds分级评定标准优:步态正常,踝无肿胀,前胫腓韧带及三角韧带无压痛,踝背伸和跖屈范围达健侧的75%,旋前至旋后范围0~10度,足无畸形,恢复工作能力。X线片前后位测量:距腿角与健侧相比,差别≤5度;内侧清晰间隙≤4mm;距骨倾斜≤2mm。良:步态正常,踝轻微肿胀,前胫腓韧带及三角韧带轻压痛,踝背伸和跖屈活动范围达健侧50%,旋前至旋后范围10~~20度,足有轻度扁平或马蹄足畸形,运动后可出现踝轻度肿痛,易疲倦。X线片测量同优。差:跛行,踝肿胀明显,前胫腓韧带及三角韧带压痛明显,踝背伸和跖屈范围达健侧50%以下,旋前至旋后范围>20度,有明显扁平足或马蹄足畸形。关节疼痛、强直,运动能力差,不能胜任重体力工作。X线测量距腿角、内侧清晰间隙及距骨倾斜均异常。

随访结果:优26例,良13例,差7例。优良率85%。

讨论:对于严重踝关节骨折,以往只注重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手术者只占少数;而手术方法亦主要着眼于内踝和后踝的稳定,外踝的重要性常不够重视。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证实:外踝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外踝没有达到解剖复位,而是向上移位,踝穴势必增宽,再加上其侧方及旋转移位,距骨必定在踝穴内发生移位或倾斜。Ramsey等指出,距骨向外错位1mm,即可使胫距关节面的接触减少42%,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者占75%。由于非手术治疗常因腓骨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的不稳定以及下胫腓关节分离等影响,致使复位不满意,行手术解剖复位来恢复踝关节功能也成为共识。如果外踝骨折部位在踝关节以上,固定外踝时,要保持腓骨干与外踝接合处的外弯曲度。正常的外弯曲度为10~21度,平均13度。

其次,外踝复位充分的程度也决定了下胫腓韧带连接复位的准确性。所以,对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要做到对外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可靠的固定。此组病例,外踝都得到了理想的复位,踝关节功能也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行下胫腓关节固定,一定要在踝关节背伸90度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距骨体前宽后窄,不这样做,将使踝穴狭窄,无法适应回纳距骨。从而影响踝关节功能。

第三,术前术后依据x线片,可以作为指导和评价治疗的依据。常采用的指标有:距腿角、踝内侧清晰间隙、距骨倾斜测量。距腿角即下胫骨关节面垂线与内、外踝连线夹角,较健侧大于5度为异常,表明腓骨有短缩;内侧清晰间隙大于4mm为异常,说明有距骨外移;距骨倾斜测量即距骨内上缘与胫骨内下缘之距离和距骨外上缘与胫骨外下缘之距离的差,超过2mm说明距骨倾斜,指示踝关节复位不良和关节不稳。

参考文献

[1] 《使用骨科学》2002年2月第2版第743页。

[2] 《使用骨科学》2002年2月第2版第7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