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常州旅游》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常州旅游》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的5月份,学校开展了教师团队课比赛,教学团队决定让我来上这节团队课,我首先想到江苏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要讲到常州部分了,讲到学生自己的家乡,课堂气氛肯定不会差,于是将这部分定为了上课内容。因为我教的这个班已经是旅游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了,有三年的专业课基础,再加上对自己的家乡比较了解,如果照本宣科,再把书上列出的景点说一遍,那么这节课等于没上,如何上出新意,让学生学到新的东西,对家乡有新的认识,这是这节课我要突破的难题。

学校现今正朝着高等职业学校的方向努力发展,如今我们旅游专业马上就要实现全面大专化,我们不能一只腿已经迈入了大学,教学这只腿还停留在中学。作为普通的一线老师,我们也应该顺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逐渐向高等学校靠拢。我认为高校教育和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中学教育是注重运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高等教育注重知识背后文化内涵的培养。记得每次听完大学教授的课,总能感受到教授思想的闪光点,引发自己更多的思考。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与其追求传授知识量的宽度,不如追求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进入大学模式下的内涵式发展。这才是我想要上的课。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我对江苏旅游基础知识的常州部分,对教材知识点的罗列进行了内涵式提升和补充。结合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做旅游规划的经验,将教材部分对常州历史、地理、名人概况的介绍提炼为文脉、地脉、人脉,并分别用八个字进行高度概括,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另外,通过在知网上查阅论文,结合团队中陈敏玉老师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常州旅游发展模式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常州的游脉,并归纳总结出“创意旅游”是常州旅游发展的核心内涵。这部分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呈现:

本次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重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在我设计的问题下罗列知识点,由我进行归纳总结出文脉、地脉、人脉,游脉是什么,留作悬念,到课堂总结时有学生归纳。第二个环节是由学生小组派代表讲景点的导游词(课前任务),然后我稍作引导,分别得出三个景点的发展模式。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根据三个景点的发展模式得出常州旅游的发展模式。这三个环节可以归纳为总――分――总的模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当堂生成的内容,而且都是高度概括的教师、学生思想的结晶(见附表)。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下,让学生总结出常州旅游发展模式是最出彩的,没想到学生在前面教学内容的铺垫下,完全领会了常州旅游发展内涵,在对游脉的总结中,三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意这个词,这是让我惊喜不已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我对教材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分地脉、人脉、文脉和游脉四个版块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四个知识点相互并列,但在教学设计上,我不断变化方法,始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地脉”这一部分,我借助常州地形交通图,让学生借助图片对常州交通有直观形象的了解。“人脉”这个部分,我设计了“名人接龙”的游戏环节。“文脉”这个部分,我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游脉”这个部分,我出示了一些景点图片和描述相关景点的语句,让学生准确说出对应的景点名称。

对于“地脉”、“人脉”、“文脉”在每个环节后面我都帮助学生进行了总结归纳,分别用8个字归纳出特点,分别是地脉――西高东低、交通便利;人脉――齐梁两抵、人文高地;文脉――春秋淹城,吴风遗韵。而最后一个“游脉”则是预留悬念,留到本课结束时让同学们自己来总结。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游脉”是本课的重点。对于此重点的突破,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在课前我把全班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景点(注:导游资格证考试现场讲解考7个景点),每组学生分别对7个景点进行了学习,有的组到实地进行了考察,有的组主要运用网络资料进行了学习,我在学案中给出相关网站给予学生参考。要求在课前完成制作PPT或者录制视频,撰写景点概况导游词,进行讲解练习,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课堂上,每组分别上台进行展示,我则根据学生的讲解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听讲情况,而问题则很有针对性地导向本课的学习难点,即理解常州旅游的发展内涵。教师再通过3个景点景区发展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同学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家乡常州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常州这几处景点具体创意方式:恐龙园――从无到有,春秋淹城――以小见大,嬉戏谷――从虚到实。

三个景点介绍结束后,常州旅游发展模式――创意一词已经非常鲜明,至此,呼应“游脉”,请学生自己来总结常州的“游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了“点土成金,勇于创新”、“画龙点睛,创意无限”、“从无到有,越创越勇”发展模式,真的是出乎我所料,与本堂课我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出奇的一致,让我喜出望外,也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才气和思想闪光点。我最后给出了常州的旅游宣传口号――“创意常州、常乐之州”来归纳常州旅游模式,似乎这个口号与学生的比起来又黯然失色了不少,让我不得不佩服我的学生了。

最后的作业我采用了课堂拓展延伸的方式。常州旅游局副局长蒋杰说到:“常州将继续走创意旅游之路,今后将如何创意?”我指出,我们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要为自己家乡的创意旅游贡献一点力量,其实我们常州名人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请从“人脉”这个角度着手,请大家进行大胆创意,开发出下一处创意旅游景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情感,在课堂的最后,我用这种方式,来引发学生课下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与运用的热情,也算是实现了我想用课堂启发学生思考的大学课堂梦。

案例评析:

1节课,40分钟,对于拥有巨大知识量的文科专业,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上完这堂课,如果学生脑子里能留下“常州”、“创意”两个字,并愿意在课下在教师的启迪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那么,我认为这节课就是成功的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我认为我已经基本做到了。据统计,当学生走上社会,运用到学校学习的知识,达到10%就不错了,与其说知识更新太快,还不如说学生早已把知识忘记了,还给老师了,能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往往是一些专业思想。就比如说这节课中的,恐龙园有哪几个景区构成,春秋淹城春秋乐园建于几几年,恐怕刚考完试就忘记了,但通过对三个景区的提升概括,常州这种“从无到有”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可能是学生容易记住的,还有最后以名人资源为切入,让学生思考还可有哪些文化创意。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考,从我学生时期的经验来说,也是容易记住的。说不准哪天,学生到常州某家旅游景区工作,单位想搞一期主题活动,而这次作业很可能就派上了用场。有想法,会用脑,这正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本堂课的优点和亮点是结合科研,提升课堂内涵式发展。以前经常听说,教师将教育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的例子,但很少听说同等级的学校教师将专业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的例子,而本次课正是这样一种尝试。本堂课的不足是该多把内涵总结的机会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只概括四条史地文化脉络中的一条,其余几条全由学生照着样子概括,相信还能够涌现出更多的思想亮点。

本次课只是一次尝试的开头,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每节课都能够打破学生思想中那一片静湖,激起思考的波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精神世界中种下一棵思考的火苗,点点星火,相信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