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孤竹国地望试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竹国地望试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孤竹地望众说纷纭。孤竹石磬、亚微、尖首刀币出于卢龙附近辽宁一带。卢龙适宜距虚生存且近海。孤竹近邻令支在迁安、山戎在蓟县,土方、 国皆近于卢龙。卢龙遗有夷齐井、书院山,传世文献亦可证孤竹在卢龙。

[关键词]孤竹国;地望;河北卢龙

孤竹地望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孤竹在今河北卢龙一带,孤竹故城位于今卢龙县东北十八里,永平府西十五里。具体论证如下:

首先,殷墟妇好墓出土石磬,上写“ 竹入石”,释为“妊竹入石”,竹国进献石磬于妇好。石磬产地在今辽东大凌河一带,《尔雅・释地》载:“东方之美者,有 无闾之 琪焉。”郭璞注:“ 无闾,山名,今在辽东。邵氏正义云:‘今大凌河有锦州石,美者莹润如玉… 无闾山,在今锦州府广宁县西十里。’”辽东大凌河盛产美石,可制器,孤竹近辽东 无闾山,才能得到优良石材加工成石磬,献与妇好。又辽宁喀左出土亚微 ,铭文:“父丁,孤竹,亚微。”亚为官职,微为孤竹伯夷、叔齐之父。另辽宁凌源曾出土窖藏尖首刀币,与“殷遗”的孤竹、箕…最为密切。孤竹器物屡次出土于辽宁喀左、凌源,则孤竹应据此不远,卢龙恰符。

其次,《逸周书・王会》篇记:“独鹿邛邛,距虚善走也。孤竹距虚,不令支玄貘。”孔晁释:“距虚,野兽,驴骡之属。”又《穆天子传》卷一:“邛邛距虚走百里。”《吕氏春秋・不广》:“北方有兽,名曰蹶…常为邛邛距虚取甘草以与之。”玄貘为黑狐狸,邛邛为鹿,距虚为驴骡之类,且善走。卢龙地处低山,距虚宜存。

第三,卜辞载“竹入十”(《类纂》902反),记竹向商王进贡十块龟板。竹为小国,须近寻龟板,孤竹近海。又《国语・齐语》:“(桓公)遂北伐山戎, 令支,斩孤竹而南归,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齐用兵令支、孤竹,海滨诸侯皆服。齐近海,孤竹亦应近海。再《孟子・尽心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伯夷为孤竹君长子,不便去别地辟纣,孤竹应近北海。古代泛指北海为北方近海之地,见《左传》僖公四年:“君(齐桓公)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综上,孤竹近海。上古发生海侵,今渤海湾平原为汪泽,燕山与渤海湾紧连,后才发生海退。卢龙地处滦河下游,当时滦河出盆地入海,近渤海湾,卢龙恰近海。

第四,孤竹与令支、山戎相邻。《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二十三年,山戎伐燕…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又《国语・齐语》:“(桓公)遂北伐山戎, 令支,斩孤竹而南归。”令支在今迁安,《嘉庆一统志》记:“令支故城在今迁安西北。”又《东周列国志》载令支:“山有黄台水有濡,周围百里令支居。”令支近濡水,濡水即今滦河,令支在迁安。山戎为无终,《国语・晋语七》韦昭注:“无终,山戎之国。”陈 先生认为山戎为今蓟县。孤竹与令支、山戎相近,卢龙在此。

第五,卜辞相关地名系联法可证孤竹在卢龙。卜辞载:“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九日辛卯,允有来艰自北, 妻 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合集》6057反) 国受土方侵扰,竹嫁于 之女,报敌情于商王。曹定云先生认为土方在今山西北部远至包头附近,土方侵扰 , 与土方不远,孟世凯先生认为 在今山西北部或西北部。竹嫁女 ,竹应近 ,卢龙位于相近地缘网络系统。

第六,《括地志》云:“孤竹故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县道记》:“孤竹城,在肥如县南十二里。”《太平寰宇记》:“肥如,故治在今卢龙县北三十里,春秋时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隋开皇六年废。”《水经注・濡水注》:“肥如城西十里有濡水,南流迳孤竹故城西,右会玄水(青龙河)。”《方舆纪要》:“孤竹故城在永平府西十五里。”《辽史》:“卢龙县,本肥如国,春秋晋灭肥,肥子奔燕,受封于此。隋开皇中,省肥如,入新置。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七:“卢龙县附郭,古肥子国。汉置肥如县,属辽西郡。开皇十八年,改置卢龙县,属平州。肥如县在今卢龙县西北三十里。”《卢龙县志》云:“清风台址在县西北十五里清节祠(夷齐庙),孤竹都邑遗址居其右三里许,今属迁安地,东南为滦河、青龙河汇合平原。”孤竹故城在今卢龙县东北十八里,永平府西十五里无误。

最后,今卢龙县城三街村有“夷齐井”,卢龙城南十五千米有书院山,汉武帝因伯夷叔齐读书于此特赐名书院山,建“云居寺”。遗迹可证孤竹在今卢龙。

综上,孤竹石磬、亚微 、尖首刀币出于卢龙附近辽宁一带。卢龙适合距虚生存且近海,孤竹近邻令支在迁安、山戎在蓟县,土方、 国在山西北部西北部,与卢龙近。传世文献可证孤竹在今卢龙。卢龙有夷齐井、书院山遗址,皆可证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

参考文献:

[1]曹定云.《殷代的竹与孤竹―从殷墟“妇好”墓石磬铭文论及辽宁喀左北洞铜器》[J].华夏考古.1988(3).

[2]王玉亮.《试论孤竹的地望及“疆域”―兼论辽西出土“孤竹”器物之原因》[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孟世凯.《商代“北土”方国与氏族初探》[J].河北学刊.1991(6).

[4]刘子敏.《孤竹不是游牧民族》[J].延边大学学报.1994(1).

[5]陈 .《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撰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