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肠道致病菌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3-0376-03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是临床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是教学大纲要求熟练掌握的重要内容。该实验技术程序较为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实验教学时必须充分准备,科学设计,严格操作,客观评价。为此,本教研室建立了一套实验与考核方法,并尝试制定考核标准,促进肠道致病菌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实验材料

正常粪便+伤寒沙门氏菌为1号标本;正常粪便+志贺氏菌为2号标本。

1.2培养基

SS琼脂、麦康凯琼脂、KIA培养基、MIU培养基、赖氨酸与鸟氨酸脱羧基培养基、甘露醇微量发酵管。

1.3试剂

革兰氏染液,生理盐水,靛基质试剂,AFO多价O2因子,O7、O9、Ha、Hb因子血清,VP试剂,志贺氏多价诊断血清。

1.4器材

无菌操作台,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培养箱,试管。

2 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

2.1实验流程

制定考核标准-实验用品的准备-标本编号-实验分组-实验实施-实验结果与现象记录-实验小结及分析-考核与评价。

2.2实验分组

2010年全班总人数48人,分6小组,每组8人。

2.3实验与操作

分离培养:1~3组取1号标本,4~6组取2号标本。每人取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血平板进行细菌划线接种,置37℃温箱,孵育18~24h后观察结果。

生化反应与形态观察:从SS琼脂平板或MAC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一无色半透明菌落,涂片、染色,油镜下观察染色细菌(正常情况下为G-杆菌)。

血清学鉴定:从SS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挑取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菌落,接种在KIA培养基、MIU培养基和甘露醇鸟氨酸培养基中,置37℃温箱孵育,次日观察结果。

2.4实验结果记录

(1)准确记录①②号标本在SS琼脂平板和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2)客观如实记录①②号标本在KIA培养基中(斜面、底层、产气、H2S、动力等)现象及特征;记录①②号标本对MIU氨酸、赖氨酸、甘露醇的微量管中的生化反应特征。(3)记录单一菌落的血清学鉴定结果(包括标准诊断AHO多价志贺氏多价血清和O2、O7、O9、Ha、Hb因子血清检测结果等)。

3 结果分析与评价

3.1致病菌分离的结果

2010年学生分离致病菌结果见表1。

3.2实验考核标准与评价

实验考核标准见表2。

对2006~2010年对253名学生在实验与考核标准制定前、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平均成绩用(x±s),采用t检验;考核成绩在85分以上为优良,优良率采用X2检验。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果见表3和4。

4 讨论

肠道致病菌是引起腹泻、呕吐的主要原因,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快速、有效肠道致病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是肠道致病菌早期诊断、控制的关键。目前,常规的致病菌分离、鉴定方法是基于多种致病菌间的形态、代谢和生化指标的不同,利用细菌的产酸、产气以及细菌代谢方面等特性进行选择性培养,再在选择性培养的基础上,根据血清学进行鉴定。肠道致病菌一般为G-无芽孢的短杆菌,在麦康凯琼脂上,菌落形态与普通大肠杆菌相似。在含山梨醇的麦康凯琼脂上,菌落无色、网整、稍混、湿润、不溶血,直径约为0.5mm。在绵羊血琼脂上,菌落呈灰白色、网形、稍凸、湿润、不溶血。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技术对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疾病诊断非常重要,也是临床检验专业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中,少数学生没有分离出致病菌,主要有如下原因:①平板划线不过关,在平板上无单个菌落。②不能准确挑取可凝菌落。③挑取了混有2个以上菌落,没有挑取单个菌落,生化反应不典型。④不能正确使用诊断血清。

肠道致病菌的分离、鉴定是分步进行的,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能检出致病菌。因此,必须制定实验和考核标准,对学生实验和操作的基本功进行强化,如平板分区划线、生化反应、血清学诊断的血清使用原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