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伏天来了,冬病夏治正当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伏天来了,冬病夏治正当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伏贴并不是新鲜事儿。在北京,每年夏至一过,各大中医院、社区就开始三伏贴的宣传和贴敷的预约工作了。北京康乐里小区的李奶奶已经连续第二年使用三伏贴,她说去年贴了之后,冬天的哮喘轻了一些,所以今年夏天早早就到广安门医院进行了预约。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每年小暑一过,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开始了(2013年三伏天的头伏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开始,8月22日结束。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增加了10天,共20天,整个伏天共40天),同时也意味着“冬病”迎来了最好的“夏治”时间。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那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用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由于近些年“冬病夏治”这种特色疗法越来越多地被普及和应用,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人加入冬病夏治的大军。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天所发之病,大多是寒性的,那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这是因为患有冬病的患者本身的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在冬天治寒症,就像雨天晾衣服,是很困难的。而根据中医的原则,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的高峰,而扶助人体阳气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的全身毛孔打开,气血聚到体表,如果选取穴位敷贴,药物的吸收效果更佳,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或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哪些冬病适合夏治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以及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具体适应症如下:

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容易在冬天发作。再加上很多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尤以小儿和老人最易受邪。若在夏季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贴敷穴位,比如,小儿哮喘重在治脾,老人哮喘重在治肾,会起到不错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妇科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不孕症(主要指宫寒导致的不孕症)

因虚寒所致的妇科病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可起到独到的效果,易祛除体内阴寒,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

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也大多属寒性体质,根据中医“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要施以热性药、补气药,也宜在夏季进行治疗。

风湿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

由于感受风寒、外伤,或长期慢性劳损而受寒加重的风湿病,也适宜在夏季医治。这些疾病遇冷加重,属风寒湿症的典型临床表现。

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

明代中医学家张景岳说,“三焦痛症因寒者十居八九”(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的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的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脐以下的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虚寒性胃痛和腹泻病人容易在冬季因受寒而发作。另外如果夏季贪食冷饮,常待在空调房,也极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在夏季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骨伤类疾病:慢性颈腰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中医认为,寒主痛,风寒、湿邪都会加重骨伤类疾病的病情,患颈椎病的人都不大喜欢吹空调、电扇,否则会越来越疼,骨病属于冬病,在夏天治疗刚好,利用夏天人体毛孔疏松、血液流通顺畅,使用驱寒的药物逼出关节中的风寒、湿邪,效果不错。

冬病夏治的具体疗法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疗法,一般来说分两大类:内服和外治。内服就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来治疗冬病。

先来说内服药物治冬病。中医主张“寒者热之”,对于虚寒性质的冬病,多采用“内用温热”和“外散风寒”的方法。有人或许会提出异议:大热的天再喝温热的药,那不是火上浇油吗?专家建议可以采用热药凉服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夏天通过内服药物来治疗冬病的方法并不存在障碍。

对于冬天经常容易感冒、鼻塞流涕的人,当以补肺固表为主,可服用玉屏风散;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症,可内服粉剂,将白参、蛤蚧等份碾成细粉,早晚各服2克,连服一个夏季,可以起到补肺益肾,增强免疫力,控制冬季发作的作用。

另外,中医有句话叫“补在三伏”。伏天昼长夜短,汗多易虚,此时进补比较容易吸收,有调补正气、改善体质的作用。以下这款冬病夏治的食疗方,您不妨一试。

山药羊肉粥:鲜怀山药500克,羊肉250克,糯米适量。将羊肉、鲜怀山药洗净后,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煮烂放入糯米,加水煮成粥。此粥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的慢性泄泻、食欲欠佳、四肢不温等症状。但因湿热所致泄泻的人忌用。

除内服之外,冬病夏治还有外治的疗法。也就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一定的中药在伏天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针刺、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治疗,所以又称“伏贴法”、“伏针法”等,其中以“伏贴法”应用最为广泛。

冬病夏治较为常用的外治方式有以下6种:

1、穴位贴敷:就是在夏季三伏天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中医常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目前三伏贴疗法的配方都来自清代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不同医院在取穴、用药上或有些许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2、艾灸:是用艾绒、艾柱或艾条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来温通经脉、扶正祛邪。譬如艾灸关元穴(丹田穴)就是驱寒固阳的好办法。在《扁鹊心书》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南宋时,绍兴有一个军人名叫王朝,当他已年近百岁时依然精神饱满,肌肤腴润,身体健硕。别人问他有什么养生妙术,他回答说:我年轻时师傅教我于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时间久了,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脐下总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不过艾灸是用实火祛除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3、推拿按摩:在伏天用简易的推拿疗法以增强患儿体质,预防小儿支气管炎在冬天发作,效果较好。注意按摩时不可用力过度,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足三里、神阙、气海都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按摩穴位。

4、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的疗法,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

5、拔火罐:其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的方式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6、割治: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冬病未必夏治

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来说,冬病夏治确实是不错的选择。数据显示:2008年,在北京东直门医院进行贴敷的市民超过8000人,后来即便经过了社区敷贴分流,2009、2010年也有超过6000人到东直门医院贴敷。最近两年,采取冬病夏治的人数仍在不断递增。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即便是疗法适合疾病,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夏天治疗。家住北京崇文门的王女士咳喘多年,咳嗽、喘息反复发作,常感觉背部怕冷,冬季症状明显加重,夏季病情减轻,邻居告诉她这种病适合冬病夏治,贴敷几次就会见效,而同事却告诉她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贴敷,使用不当会皮肤起泡,甚至发生溃疡而影响美观,这让王女士充满疑惑,不知该如何选择。

其实几种情况的人群的确不宜冬病夏治:1、有内火、湿热体质的人;2、瘢痕体质、虚弱怕痛、支气管扩张、正在感冒发烧及血糖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3、孕妇、小于3周岁的婴儿,因为可能导致意外;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可能导致伤情加重。

同时,对于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也要慎用。另外久病体弱、消瘦者,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要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

谨防“冬病夏治”走入误区

除了“禁忌人群范围”之外,我们对于“冬病夏治”还应有一些更深的了解,以免在实际操作中走进误区。刚退休的周先生患有哮喘以及动脉硬化,想通过冬病夏治来做一些治疗,但是贴了三伏贴之后,其他的常备药还需不需要吃?是不是贴了就立马起效,不用再贴了?周老先生的问题暴露了很多人对冬病夏治的认识误区:

误区1:只治疗,不预防

病状加重的时候急急火火地去治疗,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不少人认为在医院治疗后,回家就百无禁忌了。其实,患者在冬病夏治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不能过分贪凉,应少吃冷饮,尽量少使用空调。否则,体内的“寒”发不出去,会影响冬病夏治的疗效。

误区2:有贴敷,不吃药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很多人认为单一靠贴敷就够了,不用再吃药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尤其像周先生这样患有动脉硬化的老人,由于夏天冬病的症状往往会减轻或消失,此时患者会放松警惕,有人甚至暂停用药,于是丧失了治病的最佳时机。为了避免“重时轻方”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最好在平时服用一些能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误区3:贴敷包治百病

不少人认为“冬病夏治”的贴敷是治百病的宝贝,其实这是个误区。中医专家指出,贴敷并非是包治百病的良药。除哮喘等常见的“冬病”需要贴敷外,夏天更需要从预防着手,对于冻疮或宫寒等毛病最好通过专家建议的调养方案进行“诊治”。

另外冬病夏治的疗程一般为3年,而且是一个辅助疗法,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有些人贴了一年觉得效果不明显,就不再坚持,这是错误的。对慢性病而言,治疗不能依靠单一疗法,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