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雅俗文化观念下的广场舞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雅俗文化观念下的广场舞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广场舞蹈作为民间自主创作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是促进我国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介绍广场舞蹈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了在雅俗文化观念下的广场舞蹈,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为类似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场舞蹈;雅俗观念;大众审美;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1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种,可以为群众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增进群众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操的陶冶。在舞蹈的发展过程中,富于创造的民众自发地创作出广场舞蹈这一新兴的民间艺术样式,它不仅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它作为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吸引到广大群众、民间文艺团体、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并逐渐形成全社会文化自觉的发展态势,成为城市的社区、广场、公园、河畔等区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本文着重从雅俗文化观念的角度探讨广场舞蹈,希望对广场舞蹈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剥析广场舞蹈

对广场舞蹈的理解可参考作家文章中的见解,例如颜晓双的《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一文中对广场舞蹈的描述,概括为“群众舞蹈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进行,并以群众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进行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再如秦雪亮的《浅谈广场群众舞蹈中民族民间舞元素的应用》一文对广场舞蹈的描述则为“广场群众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表演的舞蹈形式。”综合两位作家对广场舞蹈的见解,我们可理解为广场舞蹈以群众集体为参与主体、舞蹈表现自发性、创造性及渗透性,舞蹈旨在锻炼身体,达到运动健身目的,于公共场所进行的群众舞蹈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二、“雅”与“俗”的含义

“雅”与“俗”是两个对立面,在我国文化观念中占据重要地位,两者的蕴意能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为发展指明确切方向,但两者的演绎则与文化同步发展。具体分析,雅文化是我国高雅、具备经典价值的文化,其旨在描述人文内在品质与由内而外呈现出的韵味,是由漫长的历史与岁月通过洗礼、沉淀而凝聚。雅文化对于各国而言,不仅是本国历史长期积累下的文化瑰宝,更是民族发展凝聚起的精神力量,能反映本国国民的文明水平与文化程度,是艺术家们经社会考验对创作历练出的深层境界,具有高度的创造精神。俗文化浅显易懂,多为通俗或粗鄙的文化,富有原生态,理念直观,较为自然朴实,具有我国传统的人文价值取向,既独到又朴实,满足我国广大群众的大众化思想,具有显著的适应性。虽然俗文化相对于雅文化未免粗糙,但依然属于人们精神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雅”与“俗”有机结合才能体现我国文化相互融合依存的特点,才能彰显我国文化的魅力。深入分析,如若“俗”源自生活,那么“雅”则是对“俗”的感悟、深化,可以理解为“雅”是人们粗糙思想的发展,它的存在旨在引导“俗”,成为“俗”的指导思想。从另一角度出发,“俗”是为“雅”浇灌“养分”,为“雅”提升自身精华奠定基础。因此,“雅”与“俗”的结合能体现双向运用的过程。

三、“雅”与“俗”视角下的广场舞蹈

(一)“雅”与“俗”的相互交融,使广场舞蹈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广场舞蹈属于社会公众活动,呈现了文化与艺术的交融美,经历史的传承,舞蹈本身不仅传达出健身目的,且呈现我国内涵丰富的文化,是我国人类文明、文化相结合下的精神产物。

广场舞蹈始于人类生产劳动初期,表现了我国国民的文化情趣、生活情态及娱乐趣味。我国各民族均有属于自己独到风格的广场舞蹈,形式多元化,特色经典,是我国各民族广场舞蹈的魅力所在。广场舞蹈历经历史的沉淀与当代冲刷,既保留着古代文化又融合现代文化,继续发展。“雅”与“俗”间的转化与融合成为广场舞蹈发展与传承的保障。

(二)广场舞蹈的“雅”与“俗”关键在于顺应社会发展

1、群众参与广场舞蹈的意识不断提升。群众思想境界的提高离不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随着文明的更新,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生活理念有所提升,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精神上的需求是时展的趋势,是我国文化必将继续成长的依据。群众文化意识的提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将自己看做社会群体中一员,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众活动,历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其二,正视自己的沟通能力,内心渴望得到社会群体的支持与认同。其三,渴望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2、广场舞蹈成为了群众审美的有力依据。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群众在这些文化中欣赏美,感受美。随着文化的传播力度逐渐加大,群众试图创造文化的美,如本文阐述的广场舞蹈。群众对文化的审美因时代不同而出现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文化主流方向随时都极有可能转变。文化中的美通常经过一系列活动进行表达与宣扬,我国广场舞蹈不仅体现了文化的美,且美具有历史传承性,随岁月累计,群众的文化审美水平有所提高,主观意识得到提升,由此勇于创造文化中的美。我国自从步入改革开放时期,人性得到解放,束缚的精神回归自由,探索一切能释放心灵的方式,因而广场舞蹈得以诞生,通过舞蹈重塑自我。广场舞蹈是我国群众自行组织的集体活动,它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心灵回归自然的途径,展现自我风采与对文化美的感受。

3、广场舞蹈的目的有别于其他场所里的舞蹈。广场舞蹈不仅释放群众的身心,且能通过舞蹈无声的交流实现民情与民意的沟通,展现自我风采,集体中各成员对广场舞蹈的审美与兴趣大致相同,这就促使各成员的认同意识与道德感的结合,不再仅仅满足于锻炼身体,更多的是那一份纯净、净化心灵的作用。业余时间,身心得到满足、释放,精神上获取愉悦,提升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平。

(三)“雅”与“俗”关键在于广场舞蹈的意义

文化的传承决定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广场舞蹈历经历史的见证与冲刷,至今依旧是我国众多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经济水平的提高必将促使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步提升,群众的人生态度因精神生活的提高而转变,如广场舞蹈。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场舞蹈的支持,舞蹈的魅力促使参与者互相团结、共同获取豁达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心灵与精神文化相交融。

1、群众文化生活因广场舞蹈而焕发亮色。文化生活随国际间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多元化,广场舞蹈作为众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其具有独特的优点,不仅达到健身目的,同时获取娱乐,是业余时间休闲活动中较为活跃的集体文化生活。具体分析,其一,广场舞蹈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没有专业舞蹈的束缚与限制,是人们自由参加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娱乐释放工作上的压力,消除紧张情绪的有力手段。其二,满足于中老年人对运动的渴望。广场舞蹈动作较为简单,运用量不大,适宜不同年龄层次的运动者,尤其是中老年人,不仅收到健身成效,而且改善身心状况。其三,该舞蹈没有舞种限制,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2、广场舞蹈中群众的凝聚力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集体室外活动,通过舞蹈塑造自我,进行彼此间的交流,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心无隔阂势必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奠定保障。在广场舞蹈的推动之下,群众彼此间增进感情,以舞会友成为了交友的一种新形式,统一的动作、统一的节奏,不断培养整体的意识、团结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的集体文化生活奠定基础。

3、“雅”与“俗”关键在于普及与提高

“俗”是对“雅”的普及,即广场舞蹈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因此,文化应“通俗”以满足各年龄层次者的需要。“雅”实质是文化生活的深化与提升,简而言之为“经典”。虽然“俗”与“雅”按字面上的理解属于对立的关系,但实际运用中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广场舞蹈通过比赛的形式能突显“俗”与“雅”,从而让“雅”的经典带动“俗”的粗糙,引导“俗”不断提升文化的质感与美度。比赛旨在发现广场舞蹈的亮点,评定“雅”文化,从而为“俗”文化的发展提供推动力。比赛如同寻找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高层次,自我突破,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与人文情操、艺术欣赏力等,从而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水平。

四、结论与思考

广场舞蹈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产物,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在广场舞蹈的发展历程中,政府及社会团体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更多舞蹈的场地及设施,争取广大群众、民间文艺团体、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共享,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夏帜红. 论广场舞蹈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3,(04).

[2]秦贺. 民间舞舞蹈表演的雅俗共赏原则[J].大众文艺,2013,(17).

作者简介:

王昭,深圳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