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价私人银行是金融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世界银行业竞争得最高峰,对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有利于私人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一、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且受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个体私人银行会在适应环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为顺利展开对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有必要界定盈利模式概念、探讨构建盈利模式的核心因素、梳理现有盈利模式类型。

(一)盈利模式概念界定

盈利模式,指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环境等要素巧妙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特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价值创造,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层面,一是战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为实现自身价值作出的战略安排;二是,经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模式2,表现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逐步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盈利安排。

本文中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将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等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经营性盈利模式。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高度关联的另一概念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指私人银行利用自身内外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营销能力、客户资产管理能力、降低营业费用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私人银行各个环节经营结果的体现。私人银行经营的好坏通常可以表现为盈利能力的强弱,私人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盈利模式的优劣。

(二)构建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核心要素

盈利模式追求顾客价值以及自身价值最大化。纵观企业成功的盈利模式,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问题,盈利模式可以通过四个纬度来描述。

1.价值网络。价值网络是指企业与其客户、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关系。在价值网络中,私人银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与外部发生联系。

2.产品和服务。私人银行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元素。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提供以及创新由客户需求来界定。

3.价值链。私人银行从价值创造流程的角度来建立、维持以及创造新的价值链,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

4.财务因素。私人银行综合其收益模式(主要涉及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蔽以及利润家)和成本结构,合理评价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便提高利润水平、拓宽利润空间、控制财务风险。

(三)盈利模式类型

从盈利模式的形成角度来看,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自发盈利模式和自觉盈利模式两种类型。自发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环境自发形成的盈利模式,具有随机性、隐蔽性等特征。自觉盈利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经验积累、市场分析之后,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独特经营模式,具有主动性、积极性等特征。

二、中外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分析

(一)国际私人银行盈利模式

国际私人银行业务得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大模式:顾问咨询模式(欧洲模式)和经纪商模式(美国模式)。随着私人银行业务在新兴市场的拓展,出现了投资银行模式、综合模式。

资产管理费模式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银行的核心地位,能够更好的实现客户利益与银行股东利益的统一;顾问咨询模式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管理费用收入,按照资产规模不同每年收取0.4%~1.5%不等的管理费,属于典型的佣金盈利模式;国际上采取顾问咨询模式盈利的私人银行主要包括瑞士宝盛、苏黎世EFG私人银行控股中心(EFG国际)等。交易手续费模式主要为服务于顾客买卖证券的需要,收入主要来源于收取客户手续费为主,投资者都必须缴纳申购、赎回的手续费。客户经理以价值低估的投资产品为对象,客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低买高卖”的投资操作,手续费收取根据私人银行每笔交易的资规模决定,通常在0.2%~2%不等。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中,顾问咨询模式和经纪商模式在其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客户特征、产品供给、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交易手续费模式和资产管理费模式的比较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盈利水平的目标要求差异将导致盈利模式的改变。根据波士顿咨询机构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借势增长 破浪前行》表明,收入模式和资产回报率数表明财富管理机构(包括私人银行和大型集团财富管理中心)正在渐渐偏向收费型定价模式。

投资银行模式与新兴市场的崛起密切相关,在该种一粒模式下,私人银行业务仅作为投资银行业务之外一项辅业务,为超高净值客户服务,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有主要份额。综合模式涵盖公司信贷、个人信贷、私人财富管理以及投资银行咨询服务,盈利点存在多样化特征,该类模式下私人银行的收入来源除了资产管理费收入外,信贷业务利差收入、投资银行手续费收入也是主要盈利来源。综合模式受到瑞银、瑞士信贷等综合性、规模较大的金融集团的青睐。

(二)全球私人银行盈利能力

根据《麦肯锡全球私人银行调查报告》(2013)指出,亚洲私人银行业利润增长速度最快;预计未来四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利润每年增长10%以上,将达到70亿美元,其中绝对值增长35%在亚洲(不包括日本);基于美国私人银行渗透率低,北美私人银行的利润率小于西欧。

西欧:资产规模持续增长,盈利面临压力。西欧私人银行的资产总额在2012年仍增长8%,但利润率下降1%,仅1/4的私人银行盈利能力超过经济危机前。

西欧私人银行利润率(以2004年为基准)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西欧私人银行年化收益率情况

北美:利润恢复增长。美国私人银行的成本/AUM(析产管理规模)和收入/AUM都在下降;收益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成本下降是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私人银行收入率下降,主要由于超高端客户偏爱低收费的保管账户,且这部分客户经常得到费用折扣,同时低利率环境下利差被压缩导致,另一方面,成本率下降,成本下降主要来源于人员和费用的减少。

亚洲:某些私人银行盈利能力提高。亚洲私人银行的平均利润率(2012年)为17%,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亚洲地区私人银行利润率构成情况

亚洲私人银行盈利能力整体提高的同时,私人银行之间收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获得最高收益的私人银行收益率高达59%,最低收益者收益率为-7%,两者之间的差异为66%,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亚洲私人银行最高收益者和最低收益者的情况

其他地区:各有特色,快速增长。其中,印度私人银行增长非常迅速,资产规模在2012年大涨32%,利润率持续增加,地理上主要分布在孟买和德里;中东地区私人银行以离岸市场占主导,在岸市场日益重要;拉美地区大约67%的资产来源于巴西和墨西哥,一半投资于离岸市场。

(三)中国(境内)私人银行盈利情况

根据招商银行和贝恩联合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表明,中国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上,中资私人银行、外资私人银行、其他财富管理机构各自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总体来讲,中资私人银行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与培育,保持并强化了竞争优势。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上,中资银行依托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借助强大的对共业务和遍布全国的网点,力求为高净值人士打造全方位理财规划管理平台。同时,超过9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使用中资私人银行进行财富管理,远高于使用外资私人银行和其他机构的比例。

中资银行私人银行经过7年多的努力,在客户数量和客户资产管理规模上取得相当的成就,在发展路线上采取追求规模收益的战略(见表2.2),但究其盈利能力上来看并不理想。

表2 上市银行私人银行相关数据(2014年)

注: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14年年报,部分数据据有差异属四舍五入造成;*数据来源于优选财富投研中心。

上市银行2014年年报中披露私人银行盈利情况数据的仅有两家银行,分别为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私人银行业务2014年手续费、佣金收入为21.55亿元,较去年收入增长4.56亿元,同比上升26.84%;2014年民生银行利润总额为597.93亿元,私人银行对总行利润贡献率为3.6%。浦发银行2014年年报披露,私人银行业务贡献净收入超过18亿元;浦发银行2014年境内利润总额为620.00亿元,境内私人银行业务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为2.90%。通常情况下,私人银行的盈利周期相对较长,单一私人银行实现盈亏平衡需要5到6年时间,国际上私人银行对总行利润贡献度在30%左右,我国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盈利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资私人银行基本上以产品销售即佣金收入为主,根据客户每笔交易的资产规模收取0.2%~2%不等的手续费,属于“批次性”收费,采取交易手续费盈利模式。因此,目前私人银行着眼于销售业绩的提升,更像是商业银行经验理念下的高端理财。私人银行当前阶段所能提供得服务与零售银行没有本质性得差异,私人银行往往需要更高得回报率或更低得手续费率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同时,私人银行大部分属于总行领导下的二级部门,在利润考核上尚未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考核,线条和考核体系尚不清晰,例如私人银行的从业银行大多数都有个人业务从业背景,那么私人银行客户的储蓄金额定性为私人银行的业绩,还是作为个人零售银行的业绩。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盈利策略下,中资私人银行的盈利不容乐观。

三、基于客户细分下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构建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借势增长 破浪前行》指出,2013年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为2,378,000,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二位,中国(内地)超净值家庭(私人金融财富超过1亿美元)为983,000,全球排名中位居第三位。中国内地基于人口基数的优势,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数量上占据优势,对面巨大的客户群体使得中国私人银行业务据有很大的潜力。

私人银行必须制定富有吸引力的新顾客获取策略和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差异化价值主张,以助其赢得高净值和超高净值客户的青睐,满足其不断增加的财富管理需求,最终使得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实现。

(一)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思路

市场细分是构建企业盈利模式的开端,是企业选择不同盈利模式的依据之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区别于银行的零售业务、投资管理业务等,定位于为高净值客户以及超高净值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其中包括财富管理等金融服务,也包括其他服务如健康医疗、家族传承等。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为高净值以及超高净值客户,客户群体确定后对客户进行细分,对客户需求进行细分,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采取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完成私人银行产品线和服务线的构造。总体来说,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外在表现为企业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结构。

图4 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思路图

(二)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基础――客户细分

1.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情况。私人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高净值客户群体和超高净值客户群体。

高净值客户是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可投资资产总值较高的社会人群。中国私人银行对高净值人群划分标准是金融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人群。截止2014年9月末,中国高净值人群约6.7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500人,同比增长3.9%。2010年至2014年,高净值人群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具体情况见图5。

图5 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与增长率

数据来源:胡润研究院。

高净值人群主要由三部分人群构成:

企业主:指企业拥有者,约5.4万人,占比80%;企业资产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2%。

炒房者:指投资房地产,拥有数套房产者,约1万人,占比15%;房产投资量占其所有资产的60%。

职业股民:指收益主要来源股票投资收入,大约3350人,占比5%;股票、现金和其他投资总量占其所有资产的73%。

中国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目标(如图5所示)。

超高净值客户是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可投资资产总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社会人群。截止2014年,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人,总计资产规模约为31万亿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群主要以企业主为主,其中,上市公司(含全部上市和部分上市)比例超过6成,在国内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超过7成。中国超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分布如图6所示。

图6 中国高净值人士财富管理目标

注:数据来源于招商银行――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调研分析。

图7 超高净值人群资产规模分布

注:数据来源于胡润研究院。

2014年,超高净值人群的金融需求和非金融需求:

金融需求:最为资产规模级别最高的人群,超净值人群中有7成表示有融资需求,且融资的目的以企业发展为主。企业发展需求中以企业扩张占比最高,达65%;其次为企业并购,占比27%;用于企业经营周转的比例仅为8%。面对中国超高净值客户主要经营的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及发展时期,资金需求较大,银行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有助于增加企业和银行之间的黏性。

超高净值企业的投资需求中,超过3/4的投资主体为企业,个人主体只占1/4,将超高净值人群视为法人处理,从法人投资需求的角度出发更符合实际情况。企业投资需求中,42%人士表示投资的目的为资产增值,32%为规模扩展,15%为多元化经营。个人投资目标为财富增值和财富保值。

海外投资需求在高净值人士金融需求中有明显增加趋势,因此离岸市场潜力巨大。超高净值人士投资海外的主要目的为企业国际化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离岸市场需要满足高净值人士的企业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双重需要。超高净值人士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投资风险评估和了解当地法律税收政策,其次依次表现为国际人才、文化差异、需求海外投资标的和获取当地社会关系。

艺术品投资需求和大额保单需求也是高净值人士的金融需求之一。

非金融需求:对于非金融服务方面,超高净值人群的需求集中于健康医疗和家族传承,分别占比54%和46%,其次为高端商务旅行、户外旅行和国内社交平台。

2.多重标准下的客户细分。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经济学家拉里・赛尔登曾表示:“更精确地细分、再细分出客户子群体,才是财富所在”。根据奥玮咨询公司对欧洲私人银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私人银行都会采用财富加其他因素的细分标准,30%的机构会采用多重标准(如复杂程度、期望参与程度登),只有10%的机构仅根据财富或者资产规模进行客户细分。私人银行采取多重细分标准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一是按照资产规模基础下的客户细分――挖掘客户价值。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资产细分最为直接的方式是按照资产规模细分。截止2014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约为6.7万人,按照职业和个人可投资资产两个维度来细分,可以分为六大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千万到5千万的企业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5千万到1亿的企业主

*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以上的企业主

*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专业人士

*专业投资人

*其他,主要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

在六大类的划分下,出现了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的划分。超高净值人士企业主相比于其他高净值企业主,具有更强的财富保障和跨境财富配置的需求。

从理财渠道和投资习惯的维度观察,企业主表现为“积极理财型”和“稳健被动型”两种行为细分。“积极理财型”企业,除在机构理财渠道以外,还较多依靠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投资渠道进行理财。这部分人士对市场波动具有较深认识,对银行平台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及投资理财顾问服务的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稳健被动理财型”企业主对于私人银行投资渠道的依赖度较高,其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事业经营上,希望选择一个长期信赖、服务全面的财富管理机构来帮助其管理资产,节省个人在投资理财上的时间和精力,以稳健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非常关注私人银行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希望获得高质量的综合金融服务和稳健的理财业绩。

二是按照客户需求细分。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将私人银行客户分为四类,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不同,对私人私人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不同的需求。

表3 私人银行客户依据风险偏好进行的需求分类

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

上述四类客户中,A、B两类客户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财富的增量和最大化,更倾向于复杂的私人银行产品及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属于激进型的客户;C、D两类客户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更倾向于低风险的资产管理产品及谨慎的投资策略,属于传统型的客户。

中国高净值客户需求集中体现在财富增值、财富保、风险分散。近年来财富传承的需求进一步显现,高净值人群重视家族财富的长久繁荣进行中长期规划;高净值人群中个人融资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较高,部分人群表示对特殊融资服务较感兴趣(如私人飞机);高净值人群对于增值服务的需求,“生活品质类”和“财富规划类”需求又有区别。总体而言,中国高净值客户的需求较为多样化。

(三)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构建核心――财富配置

Chhabra(2006)提出了一个专门针对私人客户的财富配置框架(WAF),他认为私人客户面临三类风险,一是使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个人风险(personal risk),二是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market risk),三是追求提升财富阶层引致的志向风险(aspiration risk)。相应地,在资产配置时,应当将资产分为保护性资产(protective assets)、市场资产(market assets)和志向资产(aspiration assets)以分别用于管理个人风险、市场风险和志向风险。保护性资产强调安全第一,虽然收益较低但可以确保客户的基本生活水平;市场资产的配置遵循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通过构建广泛分散化的资产组合最小化非系统风险,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志向资产追求绝对回报,配置于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类型上。

一般来说,保护性资产应当完全覆盖客户的负债和生活支出,志向资产的比例可以是客户能够承受本金损失超过50%的资产比例,其余为市场资产。但实际上,客户在投资决策中存在行为金融学描述的心理偏误,一个私人银行认为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不一定能打动客户。最常见的心理偏误有四种:损失厌恶(loss avertion)、获得性偏误(availability bias)、后悔厌恶(regret avertion)和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在损失厌恶心理下,客户要求资产的绝对安全,使出现损失的概率很小也不愿降低低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或者抱定已亏损的资产不放,认为将来能够回本,不顾目前可能失去的投资机会。获得性偏误是指容易联想到的事件会让人误以为这类事件常常发生。在获得性偏误心理下,客户在考虑权益类配置时容易联想到2008年的股市崩盘并认为类似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后悔厌恶是指后悔带来的痛苦可能比由于损失带来的痛苦还要大,因此人们在决策时倾向于避免将来可能的后悔。在后悔厌恶心理下,客户因为过去的投资亏损经历而不愿意介入新的投资。过度自信是指人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过度自信心理下,客户配置了过多高风险资产而对安全性资产不屑一顾。总的来说,损失厌恶、获得性偏误和后悔厌恶容易使客户配置过多保护性资产,过度自信容易使客户配置过多志向资产。

总的来说,私人银行依据客户需求、客户对风险的态度对客户资产进行稳健或者积极的财富配置,并不断优化财富配置方式是私人银行盈利的关键所在。由于客户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私人银行提供的资产配置方式不一定被客户所接受。私人银行在专业上应当保持一定专业的态度,为客户资产配置作为客观选择,避免客户后悔。

四、关于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是产品、服务创新和整合,发展私人银行及其相关财富管理业务能够顺应市场变化。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私人银行业务基于其收入较为稳定的优势,市场表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私人银行业务在高净值人群中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吸引能力,随着中国高净值人士人数的持续增长,保证私人银行稳定性的优势前提下,加强产品创新与整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是私人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措施。

同时,和国外发展成熟的同业相比,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多以产品为驱动,产品和服务种类较为单一,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情况逐渐加重。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私人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展开产品创新和整合,体现私人银行专业化、个性化,有利于私人银行提高产品认知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和重复购买率。

二是大力发展离岸私人银行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私人银行客户海外投资以及海外移民需求日益强盛。私人银行应当抓住市场基于,积极开展海外市场业务布置,充分发挥银行集团优势,为海外投资或移民需求的客户提供精通外汇、投资、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加私人银行的盈利点。

三是迎接数字化时代做好准备。在这个数字化技术日益重要的时代,私人银开发先进而完善的数字能力,利用大数据管理客户信息、产品(服务)信息、建立数字客户沟通,通过直观易用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对传统财富管理模式进行补充,有利于私人银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是构建私人银行大产品服务平台。中国私人银行基于银行背景在客户获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基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要求,私人银行很难在直接进入某些金融市场,内部产品开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私人银行加大对其他金融机构(基金、信托)等的深入合作,建立私人银行产品服务大平台,有利于私人银行扩展业务外延,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五是从“卖产品”到“开药方”转变,加强资产顾问服务。私人银行加强资产管理服务,为顾客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产品导向转变为资产管理导向,有利于私人银行盈利渠道多元化,且改善私人银行对产品的过于依赖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0).

[2]王波,彭亚利.再造商业模式.IT经理世界,2002(7).

作者简介:韩正清(1974-),男,汉族,四川仁寿人,教授,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交通投融资、农村金融;余梦琴(1991-),女,汉族,四川眉山人,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企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