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如何使垃圾场变成花园-公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如何使垃圾场变成花园-公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大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场、天然沟壑、废坑等进入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利用这些垃圾填埋场、废弃地进行改造植被,使其变废为利,达到节约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废弃地改造植被变成花园-公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多,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对垃圾的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大部分生活垃圾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简易填埋处理,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原设在郊外的垃圾填埋场进入城市规划用地范围,是城市道路拓宽和城市出入口改造建设时的障碍。在人们的印象中,垃圾场总是脏兮兮、臭哄哄,苍蝇满天飞,行人掩鼻而过。对这些垃圾场如不采取措施,必将造成重复污染,带来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给子孙后代留下隐患。同时,这也是我们当前提出的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景观的障碍。我们怎样利用这些垃圾场,使垃圾场变成花园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们近年来在这个方面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垃圾场可以变成花园,并且在国外也有先例,在今年的世界园博会上,最具有创意意识的瑞典人的瑞典馆里,在创意展版展环保,证明了垃圾场变成公园

一、垃圾场变花园情况概述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的拓宽和城市出入口改造建设同时,我们先后对老城区西外环路垃圾场、北外环路五岔路口天然沟壑、东外环文化路交口煤矸石废址、新城废弃地堆成的建筑垃圾山进行了改造。首先对这些垃圾场及废弃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场地整修、填埋、覆土、安装导气管、绿化护坡、美化彩化。通过栽植草皮、树木、花草等施工方式,因地制宜、实施植绿工程。共增加绿化面积142亩。在原来臭、脏、乱差的垃圾场、废弃地、建筑垃圾山上给人们建造了休闲、优美、舒适的花园、游园,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态生活环境,得到了市民的好评,同时也为我们创建园林城市做出了贡献,在2009年创建省级园林城时得到了专家的赞誉。

二、垃圾场建花园的土地条件情况

(一)利用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改造后栽植花草、树木。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有些原先设在郊外的垃圾填埋场,因垃圾场内存有尚未完全降解的垃圾,特别是填埋气体(CFG)持续时间较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污染源,如征为建设用地或在附近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其危险性众所周知。如把场内垃圾清除,既要寻找新的场地,也因挖运造成极大的浪费,把这些垃圾场进行改造,通过深土覆盖、植,安装导气管,这是十分现实和立即见效的应急措施,也是阻止周边环境被污染的有效途径。其方法是在绿化之前必须进行垃圾降解处理,一是采取强制通风好氧发酵方法,设置输气井,从输气井中灌入空气,使场内垃圾由厌氧发酵阶段重新转入好氧发酵阶段,加快垃圾降解速度,面积较大的填埋场为了更加安全避免甲烷气体聚集造成隐患,也可选用最先进的‘间氧技术’安装导气管,达到基本无害化的目的。我们利用上述办法使老城区西外环路口垃圾场变成花园。

(二)利用天然沟壑、废坑植被造绿。在城市扩建时遇有天然沟壑、废坑等要新建垃圾填埋场进行植被造绿时,新的场地在倾倒垃圾之前,如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和可能污染地下水质的,必须进行人工防渗处理,即场底及四壁用防渗材料作防渗技术处理,并布下隐蔽的排气管和污水排放沟,在污水沟周围及沟内种植像美人蕉、伞草、鸢尾草,麦冬草这些植物,这些植物不光是环境的美容师,更是处理污水的功臣,具有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等特点,它们把发达的根系扎下去,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氮、磷等污物。如果污水量大时,可用吸污车抽吸后直接送入污水场。填埋作业时应实行单元分层作业并采取层层压实的方法,每层垃圾厚度一般掌握在2.5-3m左右,特殊情况最大厚度不超过6m。每层垃圾压实后,覆土20-30cm,垃圾层填埋物最上层应覆一层20-30厚、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的粘土,以减少自然水的渗透,其上再覆盖一层45-50cm厚的自然土,并均匀压实。如果种植浅根系植物,还应在最终覆土之上加铺一层厚度15cm的营养土;如果种植深根系植物,则应适当增加营养厚度,总覆土厚度应在1m以上。这样,暴露在外的垃圾被覆土压实后,上面种上能吸收垃圾产生的恶臭气味的植物,达到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对于大型的垃圾填埋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填埋一块,覆盖一块,绿化一块的原则。具体操作程序是垃圾进场后,在指定的作业区倾倒垃圾,用推土机平整、成型、定时消杀,然后用土覆盖、压实,种植极易成活的田箐、苏丹草等先锋植物,然后再适种乔、灌木。在整个过程中还应定期实施生态监测,并规划草坪等生态系统。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治理了北外环五岔路口天然沟壑和东外环文化路交口煤矸石山废址。

(三)利用废弃地、山坡堆砌的建筑垃圾山植被造绿。对于山坡废弃地堆起的建筑垃圾,我们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把建筑垃圾进行分拣后分别用于山体建造和道路铺设使用。大石头用作美化环境,按山体情况考虑石头造型,做成艺术品,石头要与植物做好结合,树与石结合,树护石,石靠树。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改造建设了新城著名休闲景观翠竹谷、后山景点,这种办法既节约了土地,同时解决了征用土地的困难,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利,对建设生态型节约型园林生态城市意义很大。

(四)已封场的大型垃圾填埋场进行植被。对于已封场的大型垃圾填埋场进行植被时,可以先在填埋场内进行大面积的人工草坪护坡,同时配置一些小型的灌木类,并进行园林造景后,大规模引进灌木,再形成以灌木为主的护坡方式,这样可以降低土壤的侵蚀量,对坡体的安全稳定有一定作用,使垃圾填埋场植被逐步恢复,加上园林造景,达到美化景观的目的,使其变成花园、游园。

三、垃圾场种植植物的选择

垃圾场上种植植物也很有讲究,由于植物种类不同,群落及生态习性与功能的差异,不同植物可以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对近地表大气污染进行修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修复包括直接修复和间接修复,直接修复是植物通过其地上部分叶片气孔及茎叶表面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与同化,而间接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或与根际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清除沉降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的过程。植物对化学性污染物也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有些植物像狗牙根、苜蓿、芒属、黑杨等,它们的根系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土壤的甲烷氧化降解能力。植物的根系给土壤提供更多的孔隙,也为甲烷氧化菌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加快垃圾的降解速度。应多种植一些宜选择、抗逆性较强的环保植物,它们不仅“随遇而安”,还是一个“毒素净化器”。像属于纤维类的钩树,生长速度快,吸收力也强;如种植黄杨、木榛、女贞、夹竹桃则“一树多能”,不仅能转移、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净化空气中的恶臭味。这些植物根系还是分解锌、锰、铜、铬等重金属大分子的有力武器。像前面讲的伞草、鸢尾科植物不仅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能够有效减少铅、锌,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可是各大、中、小城市的垃圾填埋场相应剧增,我们怎样能使一些垃圾场,特别是一些郊外中、小型的填埋场、天然沟壑、废坑,在城市建设中既能做到最佳利用,又节约土地,达到生态环保效应,变废为利,还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美丽。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创意性,这种创意由于属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如填埋场土地条件,植物种类,栽培种植方式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对植物被污染减排效果的影响等。这对我们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垃圾场上植被既能恢复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变成花园,可以说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