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层次教学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层次教学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学到老师所教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本文从备课、讲课、课内外作业及辅导,直至最后的评价几方面谈一下分层教学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课内、外作业;课外辅导;考核和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77-02

我们现行的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既有全体学生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也有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安排的益智题,更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趣味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法注重全面,限制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则根据学生基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将学生分成A、B、C三组,从备课问题的设计到讲课的侧重点,再到作业的布置、考核的评定等都有所区别,让每组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渐渐有能力去完成上一组的一部分任务。我们也很欢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到新的小组,并对这样的学生给予嘉奖。对学生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就是分层次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利用分层次教学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开发优等生的创造力。

一、学生的分层

先向学生说明分层次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班级的整体优化。首先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知道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明确自己能独立完成哪些题目,哪些题目只是一知半解,哪些题目又根本没有思路。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估,让他们自己申报A、B、C、三个小组,教师制定每个小组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的不同目标和要求。C组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基础题目,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教师注意对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B组学生在完成C组学生任务的前提下,还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一些综合性题目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意培养B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A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也要有自己的优势,要能主动解决益智类题目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教师注意对A组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但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上一小组的要求,就可以申请调到上一小组。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鼓励,更增强了自信。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为分层教学法做准备。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掌握程度,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注意知识的衔接性。知识的重点、要点要精讲精练,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各组的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在教学中以处于中层的B组学生为主线,为C组学生设计一些较简单,但必须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帮助C组学生体会“理论知识是基础不能忽视”,并深入了解知识的连贯性,也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要使一个东西牢固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我们要从家去学校,为什么走直线最近等。教师为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深度,还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B组学生就不只是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应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了,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如:我军要去敌营营救我们的同志,怎样才能正好躲过敌军探照灯的照射而不被发现?这类题目需要知识的综合运用,更能激发学生为了营救战友脱险而义无反顾的责任心,为此,学生在计算中更会一丝不苟,也会使学生为了出色完成任务而更专注于学习。A组学生的问题比较随性一些,我通常打破了老师问学生答的惯例,而是让他们通过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运用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给同学们出些题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也通过他们问题的提出,了解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先是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做一下点评。A组学生的思维必须给其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又不能让他们处在胜利之中。我把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小智力题,作为奖励分发给他们,既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注,又让他们以高涨的荣誉感、饱满的热情、愉悦的心情,主动去做这些题目,为此达到的效果会更佳。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相应层次问题的前提下,还要激励学生回答高一组学生的问题,如果回答准确,会赢得全班同学认可的掌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的自信满满,为升到高一组而更加努力。正因如此,分层次教学法能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B组学生“吃的好”;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一节,C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掌握一种证明方法即可;B组学生至少掌握两种证明方法;A组学生需要以教师讲的方法为基础,拓展思路,寻求不同的证明方法。

三、课内、外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分层

对于各组学生的作业,我每天都要细心安排。C组学生的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加一道较灵活的题目,逐步提高C组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B组学生的作业除了基础性题目,还要有综合性、灵活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深深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出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A组学生的作业不失综合性、灵活性,实际应用,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注意一题多解,侧重于应用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让他们做出固定题目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或是自己出一道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点的题目。这样学生不会被知识禁锢,而是作为知识的主人,通过不同的调配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课外辅导的分层主要在学生之间完成,C组学生选出自己做着困难的题目,说出困惑之处,然后由B组学生说清知识点和思路帮忙解答。而A组学生则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其中,要进行最后点评。同样,A组学生帮忙解答B组学生的疑惑,如果有疑问,A、B组学生可以进行讨论或辩论,如果得出大家公认的结论那是最好,但最后的裁定者是教师。这样的方法,C组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B组学生的解答,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找到了症结所在,更能做到有的放矢。B组学生通过解答C组学生的问题,提高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会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督促自己要认真学习来帮助同学。A组学生责任感会更浓厚一些,遇到的问题会更困难一些,但他们有讨论或是辩论的交流机会,为了能最终取胜,就需要更灵活、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为浓烈。

四、考核和评价分层

对于学生的平时考核,我们在试卷上有所标注,A、B、C三组学生一看便知哪些是他们必做的题目,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题目之后,还可以做其他组的题目,如果做的是高一组的题目,就当做附加题给予高分。如果做的是低一组的题目,就只给基础分。如果做低一组的题目出现了错误,则要重重扣分。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平时的努力和考核的成功,总有学生会怀揣成功的喜悦,自信满满地升到高一组,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胜利与肯定,也让我们教师认定了分层次教学法是诸多教学方法中很成功的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