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体育支架式教学的实现路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核心在于教师把教学内容以任务化方式进行分解,每一个任务即就是一个相应的“支架”,而学生则通过以自主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对“支架”的构建。
不断改进和创新高校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发展需求,调动大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他们体育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保证。作为当下时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对在促进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将其契入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之中不仅是主动适应教改的需要,也是着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有鉴于此,结合多年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拟就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支架式教学的尝试作点探讨。
一、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首次出现在欧共体“远程教育和训练项目”中的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教育者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概念框架。为此,事先把一些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能有效构建“最近发展区”导向性。根据自己的研究,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实际的发展水平,一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在这两个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最近的发展区域。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构建学习场域的过程,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中进行支架式教学,首先要找准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间的最近发展区,即了在解学生的体能与体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最近l展区,并据此创设支架式教学的情境支架,让他们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的这种学习状态,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支架式课堂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都遵循“教师:知识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知识识记、动作操练―教师:点评、纠错”的模式进行教学,尽管极大地便于教师控制课堂节奏和进程,但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则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尊重。而支架式教学则是基于学生心智水平、身心状况和个性特点等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业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能够有效构建起由实际发展区向潜在发展区的最近发展区的场域,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三是支架式教学课堂的互动性。支架式教学,尽管可能就一个课时,但其包括了支架构建、情境营造、自主探究、互动学习、效果检测等环节。这些环节的运作和相互衔接都是和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配合和良好互动须臾不能分开的。先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业情况、体质体能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应支架,以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架构;接着构建课堂场域情境支架,以激发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效率,使其在互动环节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与探讨,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最后是教师对课堂环节和课堂效果的检测与评价,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存在不足的地方,并予以指导或提出建议。
二、课堂支架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域的导向性、课堂的学生主体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给其带来了独特的优势。首要优势在于能主动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推动课堂的民主化,增进课堂的情感交互交融。要实现交互式教学的顺利展开,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前的学情收集和研究,并据此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支架,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可延展性,从而使整个教学不仅整体推进,也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能获得利用支架的机会,彻底打破课堂传统式一言堂的困局,让整个课堂因支架而始终保持民主、交互交融的良好状态。优势二在于使教师与学生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都得以发挥和尊重。在课堂上,离不开教师的作为知识传授、课堂组织和指导者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互动与合作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而支架式教学则有效地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间平衡作用。它不仅让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现,也有效地解决了师生间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间的冲突与矛盾,极大地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活动的开展、交互交融的实现,进而较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优势三在于增强学生课堂获得感的体验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进行支架式教学,即是让在学生一定的情境支架下学习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能在他们遇到学习问题时,通过支架的及时转换与契入给他们以相应的帮助,进而完成该支架下的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实行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支架的契入、转换或撤出,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明显的获得感体验,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优势四在于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养成深度思维的习惯。在课堂支架教学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和交互交融是其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架。在教师基于知识支架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借用情境支架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并在基础上,进入班级交互交融的探讨环节。教师则从旁指导,收集学生交流的情况,尤其要注意闪光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并适时地进行导航、点拨或纠偏,让他们尽可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考、理解或态度,互为支架,相互帮助进,而达成集思广益的效果,使每一个同学在这两个环节中都得到思维训练,达到对知识或技能更深层的理解与掌握,乃至在教师结构的基础上重构出所学知识的意义架构。优势五在于实现先进生与后进生共进步。通过支架预设,支架式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先进生和后进生间的交互与交融,尤其是后进生在于先进生的互动交流中能更多地得到启发,完成他们原本较难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学业的有效改善和提高。由此,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能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的维度,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效用性。
三、支架式教学的支架设置与实现环节
根据上面对支架式教学特点与优势的介绍和分析,再结合对体育教学中的重点、要点和难点等归类处理,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教师就可以进行支架设置了。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所做支架式教学尝试作点介绍。实践表明,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核心在于教师把教学内容以任务化方式进行分解,每一个任务即就是一个相应的“支架”,而学生则通过以自主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对“支架”的构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成了教师设置、分配“支架”,而学生接受“支架”和重构“支架”的过程。具体说来,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主要环节。首先,教学内容支架化。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认知规律等来将教学内容支架化,并将系列支架框架化,形成环环相扣的支架结构。第二,课堂情境支架化。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体育教师需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而情境的创设也可以支架的形式将其分解成关键的节点和环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情境形式结合起来,并在课堂中将其重构呈现出来,以之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共鸣,进而带动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第三,支架的自主重构。支架式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将学习的内容以支架重构的形式来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则是侧重于督促、引导和向他们提供建构支架的线索。通过这种支架重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他们自己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重构支架的过程实现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向现在的主动、自主探究转变。第四,课堂效果检测。支架式教学效果好坏还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通过支架式学习,学生对教学内容等掌握得怎么样要通过一定的测试项目来加以检测,当然,在设置检查支架时,要适当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是自身素质情况,使他们在检测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第五,课后反思。支架式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主动回顾课堂的教学过程,对教学支架和情境支架设置、学生支架重构、效果检测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主动发现、认真分析思考优化的对策,以利于该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锦程.浅谈支架式教学[J].学科教育,2003(6).
[2]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
(作者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