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事件文化视角下李贽与鲁迅思想的变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事件文化视角下李贽与鲁迅思想的变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李贽与鲁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发生重大变异的人,而从事件文化视角下看这一问题发现二人都是在重大悲情事件的大力冲击下使得在心理以及意识上发生重大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都是非理性和非常态的思想变异。鲁迅的悲观主义、愤世嫉俗、淡薄人情以及沉默寡言,李贽的游戏人生、视友如命、异端思维都与他们遭遇的重大悲情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事件文化;思想变异;李贽;鲁迅

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在视角文化下就是由一系列的存在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重大事件构成的。纵观中外文学史上,一般伟大作家或者作品的出现都离不开他们经历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他们在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意外事件之后才会引发他们情绪以及对事物认知的巨大变化。而李贽与鲁迅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典型的由于重大事件的打击而发生思想变异的文人。

1事件文化视角下李贽的思想变异

李贽的一生当中遭遇了重大的变故事件,那就是家难,他的祖父、父亲以及自己的四位儿女一共六位亲人接连死亡,对他的打击是在重大。另一件就是自己的好友耿定向与自己反目成仇。李贽在成年后的人生理想就是养家糊口,替父亲分忧报答父亲养育之恩。李贽对父亲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他在幼年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所以李贽在孤独并且贫苦的幼年时期是与父亲相互依靠而度过的,李贽在父亲那里得到了太多的关爱与呵护,而他又是家中的长子,与父亲的感情是特别深厚的,即使到了成年以后父亲在李贽的心中仍然具有高大的形象,是十分令人崇敬的,在他的心中,父亲不单单是养育自己生命的父亲,同时也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和心灵上的偶像。

李贽在十九岁就考中了秀才,这时的他便懂得了为父亲分忧,不再听从父亲的劝告而继续考取秀才,他迫切的想要报答父恩,想要早点替父亲分忧,这才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没能如愿。他自己放弃了举人的考试,可是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却一定要其考取举人。而他的通过了举人考试之后,他的父亲希望他继续考取进士,可是李贽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一定要去外地谋求职位,想要靠自己的俸禄来侍养自己的父亲以及弟弟妹妹。他去外地做官的时候想让自己的父亲一同去,方便自己孝敬父亲,可是父亲却怕拖累他而拒绝了。就是这样,让李贽简单的愿望一直得不到实现。这不仅仅是父亲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就好像命运也不让他如愿。李贽在考取了秀才之后,不愿意再进行进士考试,想要在本地做官,可以侍奉父亲,可是朝廷却偏偏要他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官。李贽在进入北京监子国之后想要接自己的父亲来北京共同生活,可是接到的却是父亲去世的噩耗,他只有匆忙赶回家葬父,可是赶回家之后却又偏偏遇上倭寇攻城,让他没能自己葬父。在父亲死亡的打击下李贽在心理上已经承受了太多,击碎了这么多年以来他的生活梦想。随后他的祖父病亡,四个子女也都饿死病死了,着更加使李贽的身心受到了严重后果的打击,陷入到了无限的悲痛之中。李贽一开始的人生愿望很简单,可是就是这么平常的愿望却在他的六位亲人的相继死亡后而愿望落空,使李贽的人生志向以及自己的性格都发生了重大性的转变。

这些重大事件的打击使得李贽的性格以及人生志向都受到了巨大的改变,改变了他一生的人生轨迹。首先就是生死的问题成了李贽心中不可磨灭的心病,使他后面的人生都是在追求思考生死问题中度过,他也正因为这样儿开始研究佛学与老庄之学。其次就是李贽性格上的改变,少年时期的李贽是非常能言善辩的,经常受到同学的称赞,可是在遭遇了着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之后,尤其是在给自己的父亲守孝的三年间,他的性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非常沉默寡言,整天一副忍辱负重、冷眼观人的样子。最后,就是他由不善交友最后变得嗜友如命。李贽在幼年的时候是非常孤独的,常常埋头在书本之中,青年的时候更是为了糊口而远走四方,他并没有壮年时期的旧友,所以开始他是非常不善于与别人交往的。直到后来,他的妻女被朋友活命的事情令他突然醒悟,从此之后就交友为重,一生都在寻求知己好友,以朋友为家而有家不回。这三个方面都使得李贽的思想发生的重大的变异,变成了一个思考生死的伟大思想家,由求生转变为了求道的飞跃,而他沉默的性格也为他深刻的思想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后来的球友也成就了他思想上的高远。

2 事件文化视角下鲁迅的思想变异

鲁迅的祖父出生翰林,从一个知县变为了内阁中书,父亲随时准备中举人中进士,鲁迅出身与官宦之家。鲁迅作为家中的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启蒙,先是跟随本家学习,后来又进入了绍兴有名的学堂读书。从他祖父提的牌匾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一家都是以求功名和求官为主的,而鲁迅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物质以及文化都非常富足的家庭中度过的,生活自然是无忧无虑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富裕的家庭也遭受到了一场重大的变故。

鲁迅的祖父为了可以使鲁迅的父亲高中举人竟然贿赂主考官,最终受到了朝廷的惩罚。鲁迅的父亲被抓入狱,而他的祖父也自首进了监狱,他们家做官的路就这样被斩断了。鲁迅的父亲因为承受不了这一重大的变故竟然一病不起,使得只有十三岁的鲁迅以及他孤独的母亲都要承受这一重大变故。数显就是周家的经济面临着危机,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断了,并且为了救人还要不停的送银子。鲁迅的祖父最终判的是斩监候,所谓的斩监候就是随时都可能被处斩,所以在每年的秋后都是处决犯人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周家就要准备一大笔银子来买通上司,就这样一直送了七八年,周家再也拿不出钱来了,连农家的土地都卖了。而鲁迅的父亲由于生病看病也花费了家中大量的银子。最后,周家再也拿不出钱来了,而鲁迅的祖父和父亲也由于精神失常最终离开了人世,周家遭受到了外界无尽的冷嘲热讽。而年幼的鲁迅就在家里的重大变故以及外界的冷嘲热讽的重大打击下使得性格、人生观念发生了转变,使他的思想不同于常人。

鲁迅的重大改变首先就是人生志向的改变,使得鲁迅有着学医强国的人生志向,他经历了父亲被中医治死的事情,使得他仇恨中医,认中医不过是骗子,所以鲁迅就去往日本学习西医,立志要做个名医,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当然,最后鲁迅还是没有在学医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其次就是鲁迅性格上的变化,幼时的鲁迅是非常活泼调皮的,他和所有身在富贵家庭的孩子一样,将孩子活泼调皮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可是在他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之后就变得非常沉默寡言了。再有就是鲁迅冷漠以及愤世情绪的生成,在他家庭遭受变故之后他并没有感受到亲人的关爱,相反,却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漠以及冷嘲热讽,他充分的感受到了从家境好到家庭事故后人们对他态度的转变,所以少年时候的鲁迅就开始恨这个社会了。最后就是产生了对真实事物的怀疑精神,似乎一切事情都是鲁迅的怀疑范围之内。父亲死在中医手上他就开始怀疑中医,祖父行贿、自己家行贿就祖父都使得他开始怀疑政府的清廉和公正。

3 结语

李贽和鲁迅都是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他们都有着博大而且精深的思想,有着常人不可达到的境界,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并且在思想性格上也有着许多差异,但是他们留给后人的思考却都是一样的,他们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事件的变故才使他们的认知走向了不寻常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许建平.狂怪和与世无争――论李贽的双重文化人格[J].文学评论,2012,12(06):22

[2]许建平.中国人学美学思想从理性到非理性的一次异变[J].学术月刊,2012,36(63):52

[3]陈漱渝.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鲁迅与周作人失和前后[J].鲁迅研究动态,2013,12(32):36

[4]许寿堂.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回忆鲁迅全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樊峥勇(1992.1~)男,汉,甘肃省武威市人,2015年毕业于武汉东湖学院 法学专业,法学学士学位。